聊聊我是如何从迷茫期自我疗愈的
适合在读硕/博研究生,初级科研/研发人员,想深造的本科生
更多详情请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总会有一段时间,浑身提不起劲,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时间就在发呆、走神中浪费掉了。
这其实就是迷茫期到了。
说实话,我自己也是一个容易陷入到迷茫期的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这种精神不振的情况。
有时候可能是前段时间太忙,突然放松下来就没劲儿了;
有时候可能是陷入自我怀疑,觉得这个目标无意义,或者是没有动力……
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之后,我对这个迷茫期进行复盘,发现它的危害真的太大了!
在轻度迷茫期的时候,你可能只是单纯地无所事事,没有动力。
而到了重度迷茫期,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恐慌等的负面情绪,持续性影响你后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每次放任迷茫影响我们的生活,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带来负面情绪。
甚至可能会出现“迷茫上瘾”的情况:习惯性迷茫,习惯性焦虑,沉浸在迷茫的自我世界中难以摆脱。
意识到迷茫期的危害之后,我就给自己总结了一套对抗迷茫的方法,从迷茫中得到疗愈。
在这之后,遇到迷茫期,我就知道该如何应对,如何最快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了。
今天就想从迷茫的产因聊聊我是如何对抗迷茫的,希望也能够帮助大家走出迷茫期。
迷茫的三重诱因
为什么迷茫期时不时地来造访?
迷茫期的到来有多重原因,总结起来就是三种要素的缺失。
//原因一:目标缺失。
典型症状就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觉得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于忙碌了一段时间,突然放松下来的时候。比如一个项目结束了,下一个项目遥遥无期,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整个人都疲软了。
还可能出现于长时间无所事事,意识到这种状态不好,想要奋起的人身上,因为长期的空虚,让他们无法锚定属于自己的目标,造成“想改变却无法改变”,最终只能放任自流的结果。
//原因二:动力缺失。
典型症状就是有目标,但因为畏难、惫懒等的原因迟迟无法行动,习惯了舒适圈的安逸。
看到过很多人给自己立最牛的目标,喊最朗朗上口的口号,可是一到执行,就成咸鱼了。
月初的时候下定决心要看完三本书,今天不想看,明天不想看,拖到月底,刚刚打开目录。
学期刚开始,励志要拿奖学金,可是今天想翘课,明天也不着急,到学期末一看,还挂了两门课。
……
“不想做”拖到后面,就会变成“不会做”。
要么容易在被压缩的时间内焦虑不安,草草结束,要么就是习惯了舒适区的安逸,持续性地拖延下去。
//原因三:信心缺失。
典型症状就是因为目标与现实存在一定落差,反复遇挫,没有取得理想成绩导致自我怀疑。
很想进理想高校,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没能达到那个分数线。
实验做了好几次,却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想要进入某公司,却因为学历、能力等原因被拒之门外。
……
这个世界上最伤人的不是得不到某样东西,而是付出了努力,甚至是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却依然无法如愿。
经历了太多否定,很容易从自我怀疑堕落到深层次的自我放纵。
从原因找方法
现在我们就从原因出发,给大家分享几个我自己也经常用的,克服迷茫期的好办法。
//第一步,如何设立目标。
1.设立目标的大前提一定是实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目标。
距离你太遥远、太虚假的目标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一时半会儿的热度,但是三分钟之后,你清醒过来,就不会继续为这样的目标奋斗。
因为热血一凉,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反正实现不了,没有为之奋斗的意义。
不要担心自己的目标太过简单,实现了之后容易失去斗志。
你可以分阶段设定目标,先将现阶段的目标达成,再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下一步规划。
2.学会目标拆解,分步完成目标。
如果某个目标对你来说是比较长期的,或者是很难马上取得成绩与反馈的,那就试着拆解目标,分步完成。
比如你想考雅思八分,但是距离这个目标还有点远。
你可以从时间拆分:第一个月要达到什么学习效果,第二个月要达到什么学习效果……
你也可以从目标拆分:口语部分要达到多少分,阅读理解要达到多少分,写作要达到多少分。
做完目标拆解之后,更容易各个击破。
3.陷入太长时期的迷茫时,从兴趣出发,从小事出发。
经历过长时段的空虚、迷茫期,突然要一个人振作起来是最难的。他们不知道该走什么样的路,不知道该立什么样的目标。
这种时候就别想太多,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从小目标开始,寻找你最感兴趣的事情,并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
这不仅是在建立目标,更是在重新建立与这个世界的联结,重新探出触角去探索世界,发展自身。
//第二步,如何找到动力。
1.回顾树立目标时的想法与动力,重获驱动力。
在你最开始想做某件事、树立某个目标时,是你对这件事的兴趣最浓厚,激情最大的时候。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被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枯燥无聊消磨,最初的兴趣很可能慢慢消散,你忘记了自己一开始是为什么想做这件事的,自然也就变得惫懒无力了。
出现这种情况,就回过头去寻找你对这件事产生兴趣的原因,回顾自己为什么想做这件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溯过去,你会发现你做这件事最初的动力还在,只是一时之间忘记了。
2.马上行动,拒绝空想。
有些人喜欢做万全的计划,可是很少有计划是能够真正“算无遗策”的。当他们发现计划可能遭遇重重困难时,就会产生畏难心理。
有些人纯粹是拖延症,结果越拖延越不想做。
应对这些情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想,什么计划、困难、解决方案都先丢到一边,马上开始做。
停留在想象中、理论上的事情跟你实际执行起来可能是两回事。
先做五分钟,让自己习惯行动起来的感觉。有了第一个五分钟,才能进入状态,而进入状态之后,就很容易有后面无数个五分钟。
3.从他人身上获得建议与动力。
当你觉得灰心丧气,想要放弃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考虑从别人的身上获得一些动力,尤其是那种正好在你的奋斗目标上有所建树的前辈。
他们的光芒万丈就是最好的引领方向,会让你觉得:再坚持一下!我就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想过上他们那样的生活!
同时,可以看看这些前辈公开问答、演讲,你会从中得到激励,因为他们很可能会提及在达到这个成就前遇到的问题,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甚至于说,你可以更主动一些,向他们咨询建议,参与互动。
这就是给自己灌鸡汤、打鸡血的一种方法。
现在有挺多人闻鸡汤而色变,觉得鸡汤没什么用,就是一种自我麻痹的方式。但我一直相信,鸡汤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对我们有很强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比如读研的时候,做实验失败,paper写得不好,真的让我感觉特别丧。想想毕业率,我都差点坚持不下来了。
在这期间,我没少看鸡汤,能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动力和经验,是一件稳赚不赔的好事儿。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鸡汤免疫、盲目乐观。偶尔喝一口,强身健体,这也是我时不时给大家灌鸡汤的原因。
//第三步,如何找回信心。
1.放平心态,将失败的经历转化为通往成功的经验。
在我们做一件稍微有点难度的事情的时候,遭遇挫折和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
将遇挫当成一种常态,不要让失败动摇太多的情绪与信心。或者换一种想法:有了试错的经历,我是不是距离正确更近了?
比如做实验,普通人和大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普通人会说:“哎呀又失败了。”
大佬则是会说:“我又试出了不行的一种方法,距离可行的方案又近了一步。”
2.设定不同阶段的奖励机制,及时复盘与反馈。
在长期目标中,及时复盘与反馈是对抗疲倦和枯燥的最佳途径。在每个节点进行复盘,并进行奖励。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定位速效实验:同样走一段路,有明显路标提示,能让人定位到自己的一组是走得最轻松最快的。
进行复盘、设定奖励机制、学以致用等,这些方法都是用来定位自己,让你清楚明白自己在工作或学习过程中所处的阶段,获得成就感,找到信心。
同时,你也能从中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情况,知道下一阶段该做什么了。
3.转移注意力,从其他事情上找回信心。
当我在某件事情上严重受挫,甚至找不到重新开始的勇气时,我会试着放松自己,去做别的一些我擅长的事情,从中找回信心。
这些事情不需要特别高大上,可以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比如做可口的饭菜,玩两局虐菜的游戏、穿漂亮的衣服拍照……
这些事情可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放松精神,同时也可以避免陷入逆境循环,在重新开始时拥有一份平和的心态。
迷茫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有时候还会周期性地对我们形成干扰。
不要害怕迷茫,掌握对的方法,我们都可以从迷茫中疗愈,还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你遭遇过迷茫吗?你是如何走出来的?
大家可以在留言区交流一下经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