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医生”易凡艰难重生 谢谢你们为生命拼过命

今年的疫情带给了我们一段黑暗的岁月,多少人的命运被改写。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易凡,皮肤白净、目如朗星、气质非凡。不幸被新冠击中后,生命几度垂危,还因药物副反应一夜间变成了非洲人“黑脸医生”。

无论黑夜有多长,黎明总会到来!如今,在医生的守护下,易凡医生已经闯过了鬼门关,正在逐渐康复,还恢复了往日的白皙。死里逃生的易凡,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更加明白了医生的责任,携妻子和女儿进行了一趟感恩之旅。

术中突然体力不支 随后确诊感染新冠
▲▲▲

时间回拨到1月初,彼时,新冠肺炎已经开始悄无声息的在武汉扩散,人们对该病几乎还一无所知,武汉市中心医院仍在紧张有序的忙绿中,也没有所谓的三级防护。

该院的心外科医生易凡,已经在此工作20多年,每天都在医院进进出出。冬季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易凡经常去急诊科会诊。

1月22日,武汉封城的前一天,易凡正在进行一台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突然体力不支,无法站立,只能将手术交给了同事,自己去做检查。结果显示,血液中淋巴细胞为0,肺部则是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表现,疑似感染新冠。

1月28日,易凡确诊新冠。考虑到当时医院床位紧张,优先保证患者,开点药后易凡就开始了自我隔离。

病情迅速恶化 艰难抢救后获救
▲▲▲

易凡的病情迅速恶化,不到一周,就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之后的几个月里,有30天处于重度昏迷状态,暴瘦到只有50多公斤,经历了气管插管、上ECMO、气管切开术。情况最糟糕的时候,神志不清、肌肉无力,情况一度危急……

2月8日,易凡转至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病房,并施行ECMO。

3月3日,易凡病情危重,转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隔离病房。中日友好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接手了易凡的治疗。这是全国最顶尖的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专家与护理团队,也是易凡最后的希望。

转院第2天,对易凡进行了全面检查。次日,团队在高风险暴露感染情况下,为易凡做了气管切开术。

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詹庆元表示:给他切开,有个特别大的风险,因为他用了人工肺ECMO,给用了抗凝剂,很容易出现大出血。结果,气管切开之后切口不停渗血。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输血、输血、输血,打仗就是这样的。

后经评估,医疗队确定易凡病情严重的问题是因血源性感染。要去除血里的感染源,最关键的就是更换身上的所有导管,尤其是ECMO的导管。然而更换ECMO是非常危险的操作。时值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恰好来到中法新城院区,对易凡的病情进行会诊后,替医疗队做出了决定:必须更换导管,没有别的选择。

虽然做了很周密的计划,包括紧急预案,但是更换ECMO管路的时候还是出了意外,胸腔大出血、休克。还好,经过医生的抢救,最终转危为安。

治疗方案很快奏效,易凡的肺部炎症开始吸收。3月7日,转院第4天,已经住院4周多的他终于苏醒,说出了近一个多月第一句清晰的表达:“我有孩子,还有老婆,我还有我的工作要做啊。”医生则鼓励他:“以后照样还能做手术。”

作为参与武汉抗疫的历史见证,这台救治过易凡生命的ECMO被中日友好医院命名为“易凡号”。

清醒后的易凡看到自己的输液单,吓了一跳,几乎所有的顶级抗生素都用了。这意味着,易凡的肺部几乎感染了ICU可能出现的所有细菌。易凡或许并不知道,在重症病房,一共有27名护士,4小时一班,分9组,24小时轮流看护他。

3月15日,ECMO准备拆机,也是这一天,他隔着口罩,第一次看到守护自己的王辰院士。

4月14日,易凡转入普通病房。在与新冠病毒抗争99天后,易凡核酸检测转为阴性,5月6日康复出院。这时距离武汉解除管制措施已经快一个月了,武汉街头也恢复了往日的烟火味。那天,在回家路上,易凡坐在车里摇下车窗,摘下口罩感受着医院病房外的世界。

因为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导致色素沉着,易凡皮肤变黑,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黑脸医生”。

像个孩子一样“从零开始”
▲▲▲

虽从死神手中逃脱,但因长期卧床,易凡的肌肉出现萎缩,开始接受康复治疗。像个孩子一样一切“从零开始”,拧毛巾、刷牙都要从头练起,吃药、喝水都很“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呛咳。直到今年9月之前,他的左胳膊想要抬起来都异常费力。

“昏迷的一个多月里,我对武汉的抗疫记忆模糊,后来看电视才知道了方舱医院。”易凡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更巧的是,为他做出更换导管的艰难决定,让他重迎新生的,正是方舱医院倡导者王辰院士及其团队。

“我算比较幸运,肺功能恢复很好,肾功能差些。”易凡说。他现在手臂还没有劲,还需要一些时间。10月26日,易凡得知王辰院士在武汉出差,专程赶去相见并献花致谢。

现在,易凡的皮肤和正常人的一样,外表已经看不出任何异样。他身上积累的药物副作用也已消退。

进京感谢援鄂医疗队:终于能看清他们的样子
▲▲▲

“我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眼睛……我是第一次看清楚你们的模样。虽然那时候都能看到救治的医生,但都是包得严严实实。”易凡激动地说。12月6日,分别122天后,易凡携妻子抵达北京,感谢救治过他的援鄂医疗队。他终于再次见到救治他的医生、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詹庆元,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我当时是无条件信任医生。只要有一分希望,他们就会付出百分的努力。在病床旁24小时都有护士值守。生命就是这么守出来。”易凡在见面会上回忆说。他无法用更多言语表达感激之情,欢迎援鄂抗疫医疗队重回武汉看看。

“易凡既是战友也是患者,跟抢救一般患者不太一样,负有特殊的责任和使命。”王辰院士说,他应当是医学临床实例的一个奇迹,对医生们来说也是极大的鼓舞,也对治疗其他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更有了信心。

我这条命不能白捡回来 我要去救治更多的人
▲▲▲

疫情之前,易凡与妻子各忙各的工作。易凡经常半夜被叫去医院做手术,很少能睡个安稳觉。现在,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这次北京之行让易凡一家三口完成了感恩之旅,重新认识了做医生的责任,还有做医生家属的意义。易凡说:“我自己当过医生,也当过病人,更能知道病人什么时候最需要医生。”

现在,除了每天2小时康复锻炼,他还重新阅读医学专业书籍,为返岗时刻准备着。易凡有一双大手,很多医生都说,这天生就是做手术的手。易凡自己也期待能早日重回医生岗位。

“我这条命不能白捡回来。我要去救治更多的人。”易凡说。经历了此次全民抗疫,劫后余生的易凡和家人依然会笑对人生,静待春暖花开。

有一句话,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我们铭记那一双双坚定的眼,我们感念那一只只相助的手,谢谢你们为生命拼过命!

最后祝易凡医生能早日健康如初!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