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高血压治验沈舒文

作者:宇文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沈舒文教授认为,治疗高血压病宜“平肝潜阳化风火”,而治顽固性高血压则需“补肾息风消痰瘀”。顽固性高血压多数为高血压病久延不愈,肝肾亏损愈盛,痰瘀互结,即使联用西药降压,血压值仍居高难下。所以在平息风阳的同时,尤应注重化痰消瘀。

息化风痰两医案中基本以半夏、天麻、竹茹为主,但有两药值得一提,一是泽泻,痰为湿之聚,故配泽泻渗湿利水以绝生痰之源;二是海藻,若舒张压高,乃痰滞血管壁,配海藻及龟板软坚化痰,多有良效。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患者在接受了至少3种降压药物后,血压仍高于目标值(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者需要至少4种药物才可以控制其血压者称顽固性高血压。2008年美国心脏协会首次公布的顽固性高血压诊疗建议中显示,高血压患者中有20%~30%为顽固性高血压。由于顽固性高血压与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慢性肾炎有关,所以相对于高血压病,顽固性高血压常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更具有高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沈舒文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是脏腑受损,阴阳失调所致,其中以肝为病变重点,肝阳化风,风阳卷痰而发病。肝阳化风者多以肝肾阴虚为前提,风阳卷痰者多以肝脾亏虚为发病基础。而顽固性高血压多数为高血压病久延不愈,肝肾亏损愈盛,风阳久久上旋,凝津为痰,滞血为瘀,从而使痰与瘀互结,凝滞络脉,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即使联用西药降压,血压值仍居高难下。所以他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在平息风阳的同时,尤其注重化痰消瘀,认为化痰消瘀能消脂浊、通血脉、改善微循环障碍及血流高凝状态,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而达到降压效果,从而减少了高血压对终端器官的损害。

验案1 风阳上扰,痰瘀阻络案

刘某,男,56岁,西安人。2012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晕头痛6年,加重5月。患高血压病6年,曾服寿比山、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可控制在正常水平,近半年来服上药血压仍高,医生让改服施慧达、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之间。近半月来,因情绪变化出现头晕加重,失眠,盗汗,全身有憋胀感,眼目干涩,伴腰酸困倦,颜面潮热,心悸,气短,血压150/98mmHg,要求中医调治血压。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顽固性高血压。

辨证:风阳上旋,痰瘀阻络。

治法:潜阳息风,化痰消瘀。

方药:龟板20克(先煎),石决明30克(先煎),桑寄生20克 ,半夏10克,天麻12克,泽泻20克,钩藤15克(后下),夏枯草15克,白蒺藜15克,川牛膝15克,川芎15克,地龙10克。12剂,水煎早晚服。嘱停服施慧达。

二诊:头晕、腰酸减轻,盗汗、颜面潮热消失,但追述半年来常有心悸、气短,活动剧烈时气短加剧,心功能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血压:140/90mmHg,服降压西药来一直有干咳,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守法治疗,兼补心气,上方去石决明、白蒺藜、川牛膝,加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5克,益母草20克。12剂,水煎,早晚服。停服依那普利、氢氯噻嗪。

三诊:头昏消失,偶尔腰酸,近周失眠,入睡困难,心烦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为130/90mmHg。

辨证:风阳平息,痰瘀尚在,治从化瘀通络,补肾平肝。

方药:龟板20克(先煎),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天麻15克,夏枯草15克,白蒺藜15克,川芎12克,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地龙10克,水蛭5克,炒莱菔子10克。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

四诊:上药间断服用1月,除失眠,偶尔有心烦外余无明显不适,自测血压在130~140/70~80mmHg之间。心功能测定: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续服14剂,隔日1剂。嘱血压过高时加服缬沙坦/日80毫克。此后患者1月左右前来调治1次,基本以3诊方化裁变化,直至2013年10月18日末诊,诉血压基本正常。

验案2 肾虚肝旺,风痰瘀阻案

李某,男,66岁,陕西省杨陵区人。2011年5月8日初诊。

患者主诉反复头晕6年,伴胸闷气短半年。6年来常感头晕,诊断为:高血压病,常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可稳定在130~140/90~100mmHg之间,近半年血压升高,头晕加重,加服倍他乐克、吲达帕胺,收缩压正常,舒张压100~110mmHg,并出现腰酸、神疲,胸闷、气短,胸X片报告:左心室肥大。1月前在杨陵区医院以高血压3级、冠心病、血脂异常住院2周,头昏、胸闷减轻而出院。出院后又感头晕明显、胸闷,活动剧烈时气短。测血压:150/100mmHg, 舌暗红苔白腻,脉沉滑。

诊断:①顽固性高血压;②冠心病。

辨证:肾虚肝旺,风痰瘀阻,兼胸阳不振。

治法:补肾平肝,活血通络,化痰宽胸。

方药: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海藻20克,半夏10克,天麻12克,枳实15克,瓜蒌12克,薤白12克,竹茹10克,泽泻20克,白蒺藜15克,川芎15克,地龙10克。12剂,水煎,早晚服。嘱停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二诊:偶尔头晕,胸闷消失,气短明显减轻,但失眠,纳差,测血压135/90mmHg。舌暗红苔白,脉沉弦,胸阳不振消失,上方去瓜蒌、薤白、半夏,加钩藤12克(后下), 炒莱菔子15克。12剂,水煎早晚服,服6剂,停药2天。并停服降压西药。

三诊:头晕消失,偶尔胸闷、肢麻,入睡困难。测血压140/96mmHg,舌暗苔白,脉沉细。

调整方药如下:龟板15克(先煎),寄生15克,杜仲12克,海藻20克,半夏10克,枳实15克,天麻15克,白蒺藜15克,夏枯草15克,菊花10克,钩藤15克,泽泻15克,地龙10克,蜈蚣2条。12剂,水煎早晚服,服6剂,停药2天。

此后患者每1月至2月就诊1次,以首诊方及3诊方为主化裁变化。治疗半年。2011年9月15日末诊,诉常自测血压,偶尔舒张压在100mmHg时头晕,自服此前三诊处方血压可正常,血压再高时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按 沈舒文教授认为顽固性高血压血压难降的根本原因在痰瘀滞络脉,使血管外周阻力加大,且风阳时时上旋使眩晕难除。所以息风必化痰,化痰必消瘀,化风痰两医案中基本以半夏、天麻、竹茹为主。但有两药值得一提,一是泽泻,痰为湿之聚,故配泽泻渗湿利水以绝生痰之源;二是海藻,若舒张压高,为动脉硬化之痰滞血管壁,如验案2配海藻及龟板软坚化痰。又消瘀兼通络,认为化瘀通络能减少外周阻力降压才有效,故医案中用川芎、川牛膝与地龙、水蛭相配。在顽固性高血压中若论其虚,他认为肝肾亏损中更偏于肾,主张平补,如医案2中用桑寄生、杜仲平补肝肾,只有在潮热、盗汗阴虚明显者才用龟板等滋阴以潜阳。

(0)

相关推荐

  • 当我用纯中药治好一位十年的高血压患者的时...

    当我用纯中药治好一位十年的高血压患者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所谓的高血压不过是人体的一场自我救赎. 现在中老年患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可见这种"富贵病"来势凶猛,很多人也是谈压色变.现代人 ...

  • 高血压一例

    廖某,男,42岁,居民,海南人. 2012年7月5日就诊. 病史简要:患者有高血压病史6年,未服过西药降压药,头晕胀痛,难以忍受,故来就诊. 刻诊:测得血压168/100mmhg,无发热恶寒,无口苦, ...

  • 『名医经验』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治溃疡性结肠炎 化湿行滞调气血常并行

    ·溃疡性结肠炎总为邪滞肠中,气血失和,其邪有湿热.寒湿之异,病性多为虚实相兼,经主气,络主血,发作期黏液便湿热蕴肠邪在经,脓血便湿热伤肠邪入络.发作期邪壅肠滞,要扭转病势由滞转通,宜导滞不宜涩止:缓解 ...

  • 沈舒文辨治萎缩性胃炎经验诠释及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医案挖掘研究

    研究背景: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是中医药领域当前带有使命性的工作,国家"十五"科技支撑计划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纳入研究之列.沈舒文教授是陕西中医药 ...

  • 左侧椎动脉闭塞所致顽固性眩晕治验一例

    (2021-03-29 08:31:32) 转载▼标签: 顽固性眩晕椎动脉闭塞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分类: 医案医话左侧椎动脉闭塞所致顽固性眩晕治验一例段某,男, 43岁.山东济南市人.初诊 2019- ...

  • 三秦名医沈舒文的行医路

    提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沈舒文教授,找他看过病的人赞不绝口,推崇备至.他在陕西中医圈内知名度颇高,曾与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等一同被评为陕西省首批名中医,其工作室201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 ...

  • 『名医经验』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纵擒宣摄法治慢性疑难病举隅

    纵擒宣摄法是通过宣泄与固摄功能相反的药物配伍,调节脏腑机能的太过与不及.所谓脏运不及,纵而宣泄,使其张之:脏运太过,擒而固摄,使其敛之,它是"宣可祛壅""涩可固脱&quo ...

  • 『名医经验』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食管下段神经肌肉功能不良引起,以食管缺乏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不良为主要特征,在1674 年由托马斯威廉斯爵士首次提出了本病.其病因不明,主要是与 ...

  • 『名医经验』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克罗恩病:标本兼治 消痰散结

    克罗恩病于1932年由Crohn等人最早描述,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克罗恩(以前叫克隆氏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胃肠道炎性肉芽性疾病,原因至今不明.病变可发生于消化道(自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位,呈 ...

  • 『名医经验』顽固性荨麻疹治验

    患者刘某,男,75 岁.2013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全身性皮肤瘙痒1周,伴加重2天.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突然发生全身性皮肤瘙痒,越抓越痒,前胸后背均可见满布的焮红色斑丘疹,抚之粗糙不平,发 ...

  • 顽固性头痛治验(顾炳熙)

    头痛为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古有头痛.头风之分,二者常以"浅近"和"深远"区別,其共同点均以头痛不止为主症.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