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脊梁 | 时移世变,怎以四轮之力驰骋工业龙城?
柳之工业,如屋之梁柱。柳州作为一座老牌工业名城,离不开汽车、机械与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汽车为第一支柱的众多代表企业皆已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联动的现代管理制度,坚持与时俱进、共享共赢的发展策略,无疑是柳州工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柳之精神,如士之气节。柳州的汽车工业史起始于一代代本土产业工人的执着与创新,他们亲自设计图纸,捶打、塑性车身……每辆样车的诞生都离不开他们手与心的温度。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敢于创新、勇于变革的制造精神始终是推动柳州工业发展的无形助力。
【广西首辆木炭车的诞生】
柳州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也是目前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全系列整车制造企业的地级市。“五菱”、“宝骏”、“乘龙”、“风行菱智”与“风行景逸”在今天皆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但早在它们诞生以前,要数原柳州机械厂在1933年研制出的木炭车历史最为悠久。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似乎什么都缺,当时广西每年的汽油进口额就约达100万元。为节省昂贵的汽油费,以木炭为燃料的木炭煤气机被推上汽车工业革命的风口浪尖。
柳州地处西南,木材资源颇丰,为研制木炭车,柳机在1933年花重金请来炭汽炉发明人汤仲明,同时还向香港与英国招收了不少精英才干。经过一番努力,柳机才成功研制出车用木炭机,然而,为木炭机寻找适合的匹配车辆却成了最大的难题——零经验、零技术、外聘专家相继撤出……留给本土工人们的困难接踵而至。
“再难也要做下去!”凭着那股柳州人的傲气,试验组的工人们开始夜以继日的研发奋战。大家选中了厂内一辆已报废的美式军用卡车作为木炭机的载体,拆去其油管与化油器,保留发动机和车桥,重新设计装置铁架……终于在1933年年末成功研制出广西首辆木炭车。
如今在柳州工业博物馆内,木炭车作为柳州汽车文化的展品,仍然静静地停在展厅里,它属于1933年的那个冬天,凝结着最早一批柳州本土汽车制造专家的智慧结晶,为之后内燃机汽车的诞生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捶出来的“柳江牌”汽车】
如果说木炭车还不能被称为汽车,那么1969年诞生的首辆“柳江牌”汽车才是真正带动了柳州整体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1968年,柳州汽车工业逐渐起步。虽然缺乏先进设备,生产技术也严重落后,但这并不能阻止当时柳州农业机械厂(柳州汽车厂前身)与柳机的工人们的雄心壮志——柳州一定要造出一辆属于自己的内燃机汽车!
1969年,两厂合作的LGS-130型汽车试制任务伊始,车型因参照南京跃进NJ130,故暂名为“跃进牌”。工人们自主革新技术,以用铁丝和木头设计搭建成的驾驶室为模型,不到三周时间便徒手用大锤敲出了130型汽车的驾驶室和车身。
在压制汽车大梁时,为克服压制设备落后等问题,农机厂的工人把300吨压力机的力量限制在针尖大小的面积上逐点压制,终于在同年4月打造出首辆130型汽车,且于次年更名为“柳江牌”汽车。
广西第一辆“飞跃牌”汽车
1969年10月1日国庆节,“飞跃牌”2.5吨汽油载重汽车开往南宁,参加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自此,柳州汽车工业史翻开了新篇章,等待着龙城人民的是一场立足市场、跟进时代的汽车业崛起大潮。
【迅猛崛起的柳州汽车产业】
把握市场定位,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兼容本土特色,是柳州汽车工业新时期的新气象。
20世纪后期,柳州虽已具有柳州汽车厂、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州特种汽车厂三大汽车厂,但其汽车产量仅刚过10万辆,且在全国所占比重并不大,这无疑给当时一些优秀的车企领导班子提了个醒——柳州的汽车工业需要新鲜的优越血液,要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就必须先引进技术,再融合消化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
从五菱早期的“万家牌”车型便可看出其瞄准市场需求、与时俱进的先略。20世纪80年代,五菱引入日本大发和三菱技术,创造了低成本、高实用性的微型车,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一路驰骋。除此之外,柳汽与东风的合营无疑也在新时期的汽车工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1982年1月,第一台 LZ110型微型车试制成功。
1985年5月,柳州拖拉机厂更换厂名,柳州微型汽车厂成立。
1987年,柳汽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辆,成为华南地区东风公司重要的生产改装基地。
2002年11月18日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柳州尝试以让股方式进行合资,向内注入中国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上汽集团及通用、雷诺、日产汽车等产业巨头的资金与技术,合资仅一年,汽车产量便突破30万。此后,柳州逐步成为微型车、多功能货车、载货车等多种类型车辆的重要生产地,汽车工业的发展让世界进入柳州,也让柳州走向世界。
2011年8月9日,宝骏630上市。
如今,柳州市全年汽车产销量已突破200万辆大关,位居全国第五。回首往昔岁月,从1933年第一辆木炭车研制至今,时间已过近八十载,汽车产业作为柳州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见证的不仅是一代代产业工人留下的造车精神,更是这座城市得以飞跃向前的律动与光景。
然而,只满足于已取得的显著成就,远不足以提升柳州汽车制造业现有的综合实力。考虑新时代下的发展要求,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优化升级,着眼市场以淘汰落后产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才是汽车产业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策。
【10年蜕变,筑梦柳东新区】
为大力加强柳州作为中国第三大汽车城的工业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应运而生。
从2007年至今,柳东新区逾经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2008年1月,柳东与柳州高新区合并;2010年,柳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11年,首个“广西柳州汽车城”在新区奠基,柳东新区、柳州国家高新区、广西柳州汽车城实行特区式管理,“三位一体”的体制使柳东新区成为柳州经济发展的新一极。
十年蜕变中,柳东新区的工业产值从2007年建区时的102.2亿元,到2016年的1228.98亿元,已然成为广西首个千亿元产业园区。
柳东新区迅猛崛起的这十年,无疑也是柳州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十年。2012年至2013年,上汽通用宝骏汽车与东风柳汽生产基地相继竣工投产;2014年,涵盖年产40万辆整车、36万台发动机、20万辆新能源车、新研发中心的上汽通用五菱二期项目启动,同时,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也正式竣工投产;2015年,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选址柳东新区,专产有刷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去年5月,柳州东风柳汽商用车柳东生产基地开工建设……
如今,上汽通用五菱与宝骏基地的一期二期,以及东风柳汽乘用车新基地皆已投产,汽车城整车产能高达百万,同时还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十年间,柳东新区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耐世特汽车系统(柳州)有限公司、柳州宝钢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柳州一阳科技有限公司和柳州凌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
毋庸置疑,汽车产业是这片土地的基石,同时,柳东新区也将助力柳州跻身于全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行列,从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十年来的汽车发展实践说明,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都要在今天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不断以改革创新发挥柳州汽车企业的主体作用。
时代的车轮滚滚,柳州的工业也几经兴衰起落。汽车制造业作为第一工业支柱,足以诠释历史长久以来赋予柳州的浓重工业色彩。
那些坚守岗位的车间工人、那些睿智的企业管理者,他们在每一块零件、每一项生产环节上倾注的思考与汗水,让这些诞生于柳州的汽车无疑都烙上龙城的工业精神图腾——坚毅、谦卑、负责、诚信,静默的文化理念与联动的企业精神,支撑着柳州这座工业之城正在以无限丰富和博大的可能性,成为汽车时代的先行者。//
文案=刘恬 | 图片=网络 | 美编=向妍 | 编审=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