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第5课:十二经络详解--肺与大肠
学习中医养生,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肺与大肠相表里”。其实,中医理论还不止是这一句话,还包括了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肾与膀胱相表里,换言之,这就是指五脏与六脏相互对应的关系,其中还缺一个心包和三焦。但今天我们重点来解读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为脏,属阴,大肠属腑,属阳,两者相距甚远,但由于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因此二者在生理上病理上有着密切关系。
肺主气,主行水,大肠主传导,主津,故肺与大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传导和呼吸方面。
1、传导方面: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气亦随之而降,以发挥其传导功能,使大便排出通畅。所以说:肠中物至此,精汁尽化,变为糟粕而出,其所能出之故,则大肠为之传导,而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所以理大便必须调肺气”。
此外,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与否,同肺主行水、大肠主津的作用也有关系。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与大肠主津、重新吸收剩余水分的作用相互协作,参与了水液代谢的调节,使大肠既无水湿停留之意(患),又无津枯液竭之害,从而保证了大便的正常排泄。
2、呼吸方面:肺司呼吸,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大肠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其气以通降为贵。肺与大肠之气化相通,故肺气降则大肠之气亦降,大肠通畅,则肺气亦宣通。肺气和利,呼吸调匀,则大肠腑气畅通。反之,大肠之气通降,肺气才能维持其宣降之性。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肺失宣降和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方面。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肺和大肠所主经络。
一、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1. 经脉循行:
本经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手太阴肺经的走向:十二经脉之一,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左右各11穴。包括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