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龙
——别具韵味的楚地丧葬文化系列之一
周火雄
在苍茫的黄土地上,一息男人的歌喉伴随冥钱烧化的青烟缭绕而起。那苍凉的、短短长长的歌吟在高天厚土回荡,勾起生者如烟的哀愁,叫人怔仲,也叫人冥想。
祭龙——吴头楚尾的故乡别具韵味的丧葬文化,撩动世人难以承载的忧伤和思量。
在我还不知丧葬为何物时,我的祖母就把我盘坐在她的肩头,去观赏祭龙的场面。
那是鄂东乡村最隆重也最热闹的祭事。差不多在村人故去的同时,专事锣鼓管理的人被族长找了过来。这人猴精猴精的立即爬到公堂屋的梁上,取下三四寸长的铜锁扒,用他瘦骨嶙峋的巴掌轻轻一拍,拍出许多的灰尘。在吱扭一声沉闷的轰响声中,巨大的仿佛乡村晒筐一样的铜开锣鼓被七八个壮劳力合力抬了出来。但是,按乡村的规矩,这时还不能让铜开锣发出声息,须得祭龙仪式开始才能让它上场。
去世的人被殓入棺材,大略要在堂屋停留三四天。当所有亲朋与逝者行过告别礼后,风水大仙按后人的生辰八字合过的出殡日期就定下了。
在黎明微亮的天光下,巨大的铜开罗突然发出惊人的一响.接着,断根锣发出“断根断根”的尖啸,其他响器也一起发力,村庄就全然湮没在震天撼地的响脆中。
巨大的还在发着新鲜油漆气味的棺材被“八仙”抬到了村前的空坪上。祭龙的仪式就此开始了。
那个穿着黛青的长衫的风水大仙,在人们宣读完悼词后,以他独有的扭动的步态快速走在棺材前,手中的酒壶在棺前滴沥着浓香的白酒,用他那尖细而高亢的嗓音唱起了:酒祭龙头哇,子孙万代封王。唱罢,又拿起酒壶在棺材中间滴沥了几滴,随即又唱:酒祭龙腰哇,子孙爵位步步高。唱罢,又把那酒壶在棺尾滴沥了几滴,唱起:酒祭龙尾,子孙做官清如水。
风水大仙唱毕,又一个穿黑色衣衫的后生走到人前。这人腾地跳起在棺盖上,手拿盛有茶叶花米的瓷碗,只听当地一响,这人将一个鸡蛋摔在地上,又将茶叶花米向棺材四周抛洒。就在人们的思绪仍游离于朦胧恍惚间,这人却悠然唱起了:米撒东哟,青龙背上加一翁;米撒西哟,代代儿孙着朝衣;米撒南呐,十八官臣伴君欢;米撒北哟,子子孙孙朝帝阙;米撒中央王土哟,玉门安葬福禄足;发文官呐,朝中拜相;发武官呐,金殿封侯;六堂长子三学士呀,状元、榜眼、探花郎;良田万石呐,白米如霜;学诗、学礼呀,行行俱全;房屋发福呀,个个均匀。
唱到这里,这人顿了一顿,复又昂了头,梗了脖,用高昂的声调唱起:日出扶桑又转东,遗骸收在宝匣中,八个金刚齐着力呀,轻轻送上五灵宫。今日灵柩落龙脉哟,后来子孙永无穷。。。。。。话音刚落,早已候在一旁的八仙一齐弯腰抬杠,发“喔呵”一声吼叫,抬起棺材向墓穴飞奔而去。
等候在墓穴旁的乡邻见八仙抬了龙床宝匣奔山而来,立即将焦干的芝麻杆放入墓穴点燃,待明火稍暗,再引燃一挂鞭炮,燃放得烟雾满山。
无边的空蒙中,四山响起鞭炮的回响,让人怔仲,亦惹人遐想。
蓄足了气力的风水大仙一边继续向墓穴四周撒茶叶花米,一边唱起了:青龙接穴脉呀,兵马到堂。山青水秀呀,故里仙庄。五显灵官呐,北斗七星,南斗六郎。太上老君,急急如赦令。三省土地听我言明:我若呼山山回转,我若呼水水回还;今日呼的龙神到,保佑后人多发旺。一要长命富贵,二要金玉满堂。三要牛马鹅鸭,四要福大寿长。五要五谷丰登,六要广置田庄。七要男为宰相,八要女配君王。九要天长地久,十要万古流芳。。。。。。这人唱罢,八仙和送葬的人们立即应和起来.这嘈杂、浑厚的呼喝,伴随悠扬的祭龙调,在苍凉的黄土地上似乎无始无终,流转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