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110)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协作校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植物考古属于科技考古范畴,而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研究分支,考古学又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考古学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教可以在自然科学里找到本源。田野考古学研究方法的两大支柱——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如此:地层学源自地学,类型学源自生物学。所以说,现代考古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深刻的自然科学烙印。而科技考古又是考古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分支,包括植物考古在内的科技考古与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科技考古都属于跨学科研究领域。如果用一句话来界定科技考古,科技考古就是应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和回答考古学的问题,自然科学是手段,考古学是目的。
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这是由它的研究目的决定的。界定一个研究领城的学科属性首先要考虑其研究目的,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
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不仅是植物考古的最终研究目标,也是现代考古学的研究目的。
20世纪60年代以前,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了“新考古学”运动。随着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些欧美考古学者开始不满足局限于如此具体的考古学研究目标,提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例如古人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如何生产劳作的,如何相互交往的,如何适应和认知自然界的,等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另外,他们还提出在考古学文化谱系建立之后应该进一步探索这些相互衔接的考古学文化是如何发生演变的,为何要发生变化,即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新考古学”运动后来也被称作“过程考古学”。经过数十年的激烈争辩和实践检验,这些新观点逐渐得到了考古学界的普遍认可,并最终成了现今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既然植物考古也是将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的终极目标,当然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畴。
植物考古和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时象。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所谓直接相关就是指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包括食物、燃料、建筑材料、工具、用具等;所谓间接相关是指那些虽然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但却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比如依附在人工环境的各种杂草。
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这是植物遗存与其他文化遗物的不同之处,所以不是所有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都能够长期保存在文化堆积中,并最终成为植物遗存被考古学者发现,有幸能够长期埋藏在考古遗址文化堆积中的植物遗存分为植物大遗存和植构微小遗存,植物大遗存分为三个类别:炭化植物遗存、特殊保存条件下的非炭化植物遗存、木材碎块和炭化末屑。植物微小遗存也分为三个类别,即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概述》第一部分“什么是植物考古”)
材料二:
有关考古出土植物遗存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例如,当时在干燥的埃及古墓中曾发现过脱水植物遗存,在瑞士古代胡边遗址中发现了长期被水浸泡的植物遗存。等等。但是。这些植物遗存的出土完全是偶然,主要是特殊的埋藏环境为植物遗存的保存提供了条件。另外,当时对这些植物遗存的研究完全是由植物学家独立进行的,其研究结果仅限于对植物种属的鉴定,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所以这些发现和研究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
20世纪40年代初,在植物学的研究中出现了新的概念,称作“人文植物学”,专门探讨植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植物学的新概念立即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一些比较敏感的,思路开阔的考古学家开始意识到,如果能够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古代植物遗存,然后再探讨古代人类与古代植物的关系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一些考古学家就开始试图通过考古发掘主动地寻找古代植物,邀请植物学家参与考古项目,并与植物学家共同对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研究。但是,当时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通过考古发掘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他们的发现依然是靠运气,比较系统的植物遗存资料主要还是表源于那些位于干燥地区的遗址或长期被水浸泡的遗址。
20世纪60年代,浮选法应运而生,浮选法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如何发现和获取古代植物遗存这一难题,丰富了考古资料,极大地扩展了考古学研究的内容。继续由田野考古学家兼营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一些考古学者在植物学家们的帮助和培训下,或者一些植物学者在考古学家的帮助和培训下,开始专门从事研究古代植物遗存及其与古代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有关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于是,植物考古学作为考古学中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逐步地建立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学讲稿》第一部分“植物考古学简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植物考古学最初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后来才提出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发展过程。
B.“新考古学”运动认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以及探索古代文化如何发生演变和为何要发生变化。
C.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和些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而只是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都是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D.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只有少数能成为被考古发现的植物遗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古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领域,田野考古学和科技考古学都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B.对于植物考古学来说,如果没有弄清楚它的研究目的,就很有可能会在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定位上出现错误。
C.“新考古学”运动提出应该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也被称作“过程考古学”。
D.20世纪60年代以前,比较系统的植物遗存资料主要来源于那些位于干燥地区的遗址或长期被水浸泡的遗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研究成果不属于“植物考古学”的一项是(3分)
A.《粟黍的起源与早期南传》(邓振华)
B.《山东莱阳早白垩世植物化石及古生态特征》(金培红)
C.《城子崖遗址史前生业经济的植硅体分析》(葛利花)
D.《黍、粟碳化温度研究及其植物考古学意义》(王灿、吕厚远)
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植物考古学的形成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是如何一步步论述“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爷的年三十
周保松
大年三十一大清早,三爷就赶到汽车站,买了张回老家的车票。按照风俗,这一天应该到坟上给去世的亲人烧些纸钱。三爷是专程回去上坟的。
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三爷到了镇上。这里离家四五里路,有出租车可坐,但三爷决定步行。通往村里的是一条水泥路。由于周边村庄里的村民大多已迁往城市,路上很少看到行人。三爷的家乡土地肥沃,是片生长庄稼的好地方,可此时田野里满是枯黄的杂草。三爷侍弄了一辈子土地,看到大片大片的田畴被抛荒,心里隐隐作痛。
大年三十,本该是最热闹的时候,可村里冷冷清清,一片阒然。三爷推开自家的院门,一只野猫忽地从院里蹿出。院子里平整的水泥地上,积满了鸟类和一些不知什么动物的粪便。花坛里的花木有的枯死了,有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枝条。
三爷家住的是一栋小楼房。老伴儿去世两年多了,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安了家。半年前,儿子把三爷接进了城里,这栋漂亮的小楼房就成了无人居住的空房。打开锈迹斑斑的门锁,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家里到处是蛛网和灰吊吊。三爷直奔香案,捧起放着老伴儿遗像的相框,用手轻轻擦去玻璃上的灰尘。端详着老伴儿慈祥的面容,三爷的眼里渐渐有了泪光。老伴儿生前是村里出了名爱干净的人,他拿起笤帚,把屋里屋外仔细打扫了一遍。
收拾好家里,三爷就去上坟了。坟地里有三座坟。一座是祖父祖母的坟,一座是父亲母亲的坟,一座是老伴儿的坟。三爷拔掉坟上的枯草,给坟堆添了土,在坟前烧了纸钱。做完这一切,他站在老伴儿的坟前说:“我也舍不得离开老家啊,可儿子儿媳都要工作,小孙子没人照应啊!从城里回来一趟不容易,我不能像以前那样常来这里看你们啦……”三爷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擦擦眼角,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坟地。
这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多。三爷回到家吃了点儿干粮,拿出从城里买的春联,贴在每扇门上。家里便有了一丝年的气息。在老伴儿的遗像前静默一会儿,三爷锁上门,离开了家。他本打算在村里走走、看看再回城,可又怕误了进城的车,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快到村口的时候,三爷看到路边的老槐树下站着一个人。他一眼便认出是刘老汉。“大哥,你还在村里?”三爷疾步向前,紧紧握着刘老汉的手。
“故土难离啊!”刘老汉的儿子和女儿早年去南方的一座城市打工,后来在那里买了房,安了家。儿子和女儿都要把他接过去住,可他死活不愿去。刘老汉说,村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估摸着今天可能有人从外地回来,就到村口来看看。
刘老汉和三爷从小一起长大,两人亲如兄弟。寒暄一番之后,刘老汉说:“老弟啊,今天是大年三十,要不,说啥晚上我也要留你在家里喝两盅。”
三爷想了想,出人意料地说:“不,我不走了,咱兄弟俩今晚一起过年!”三爷掏出手机,给儿子打了个电话。
两个老伙伴手拉手在村里转了一圈。偌大个村子没有一丝人气,有的只是满目的萧索和荒凉。这个远近闻名、祖祖辈辈生活的村落,竟衰败成这样。两位老人唏嘘着,眼里噙满了泪水。
到了刘老汉家,三爷说,他想去买一些春联回来,给村里每户人家的大门都贴上。刘老汉赞同地点点头。三爷骑着刘老汉家的电动三轮去镇上买春联,刘老汉在家忙着做年夜饭。
天擦黑时,三爷和刘老汉在门前放了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让两位老人的心里多少有了点儿过年的感觉。刘老汉的儿子和女儿用快递发了许多年货回来,年夜饭还算丰盛。他们一边喝酒,一边感叹村子的兴衰和变迁。
两位老人都喝醉了。他们相互搀扶着从屋里走到门前。刘老汉举头望着夜空,突然大声喊道:“人呢,过年啦,咋不回来?!这里可是你们的根啊……”
一股莫名的悲情从两位老人的心中涌起。他们拥抱着,孩子似的号啕大哭。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爷到汽车站后虽有出租车可坐,但他决定步行,这是因为三爷体恤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安家的艰辛。
B.三爷一进家门,就直奔香案捧起放着老伴儿遗像的相框,这一举动反映了三爷对老伴的思念之情。
C.“路上很少看到行人”“刘老汉说,村里只剩下他一个人”,这些描写反映了当下农村的衰败,引人深思。
D.为了让家乡有了过年的气息,三爷与刘老汉决定买春联问来,给村里每户人家的大门都贴上,并且在门前放起了鞭炮。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点明了三爷在“年三十”这个特定的时间前往乡下的原因,自然引入下文对乡村情况的描写。
B.小说在刻画三爷时,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如“心里隐隐作痛”写出了三爷对家乡田地无人耕种的伤感。
C.小说写三爷和刘老汉相遇后一起过年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批判了年青人不感恩父母的行为。
D.小说的结尾虽然简洁,但画面感十分强,意蕴悠长,最后两个老人相拥而泣的情景令人动容,启人沉思。
8.文中多次描绘了村中的荒凉景象,请分析其作用。(4分)
9.本文写三爷在年三十回老家的情况,请探究其中所揭示的现象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4分)
(2)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4分)
14.太祖为什么“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玉壶吟①(节选)
李白
烈士击玉壶②,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③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诗人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②东晋大将军王敦酒后常吟唱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旬,一面唱,一面用如意敲打吐痰用的玉壶,结果壶口都被敲缺了。③这两句化用屈原《高骚》中的诗意,美人见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借古发端,以古意写今情,“壮心惜暮年”化用曹操诗句,表白心志。
B.西施的美是由其内在品德气质所决定,丑女效颦矫揉造作,自然不美。
C.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含蓄蕴藉,寄慨遥深。
D.本诗用典切合诗人身世与心情,清新自然,全诗表现出一种阴柔之美。
16.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蕴含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表明屈原的文章主旨重大,意义深远的两句是“▲,▲。”
(2)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两句,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勤劳的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刘裕住过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秋天的天空是特别高的,看,那一块块巨大云团,像征怒的海潮,吞没了条条山沟,冲击着道道山梁。不一会儿,一些高耸的山脊只剩下一个个小的山头,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些孤岛。渐渐地,云退去,天也显得亮一些了。还未散去的雾霭,在山谷中轻轻游动,像一块蒙在少女脸上的纱巾。一座座亭台楼阁,若隐若现。一些勤快的小鸟,也对着山谷放开了歌喉。啊,多么美的景色呀!我就像来到了神话中的仙境,不由得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仿佛我这个凡夫俗子,此刻也已脱胎换骨了。“日出!”日出时有人激动地叫喊。我定了定神,朝东面望去。但见在天地交界处,有几片云彩悄悄换上了全色衣服,显得异常美丽。那游动的雾霭也好像猜出人们的心理,知趣地躲到一边。此时,整个空气像凝固了一样。起初,太阳在几片朝霞中间,露出一点儿细缝。像一根红线。接着,那根红线逐渐膨大,不久就变成一个鲜红的橘瓣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太阳的半边笑脸,它仿佛十分费劲儿,一纵一纵,摆脱一切阻碍它前进的“绊脚石”。终于,它从霞光中跳出来,发出灿烂的光芒。
18.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摆脱一切阻碍它前进的'绊脚石’”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B.上海市公安局发布消息,长三角地区户籍类证明统一调整名称为“户籍事项证明”。
C.中国有句俗话叫“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说的是要做事须得有大无畏的精神。
D.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扎就跳了水。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将文中加点的词语改成“淹没”,两者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②将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③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政策实施期限延长今年年底。④允许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至明年缴纳。⑤落实好今年以来出台的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⑥坚决整活涉企违规收费。⑦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⑧灵活行使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智利天文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报告说,在距地球约260光年的一个星系中发现了第一颗“超热海王星”,这是此前仅在理论上存在的一类特殊行星。这个团队利用位于智利的拉锡亚天文台和美国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等设施观测到这颗行星。它的体积比大阳系中的海王星略大,质量约为海王星的两倍,据推测有固体内核和大气层。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军事著作《三略》)
②“……我在梦幻中,依稀又听到了大炮在轰鸣,又听到了战场上那陌生、哀愁的呻吟。我的耳旁回响着,反复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③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人民日报》)
最近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的“我眼中的英雄”大型网络主题征文活动,请你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投稿,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上学期协作校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项,张冠李戴,不是“植物考古学”而是“考古学”。C项,必须是考古发掘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遗存才行,当下存在的与人类相关的植物不是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D项,原文表述是“并不是所有”,无法判断是多还是少)
2.C(“新考古学”运动被称作“过程考古学”,与“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无关)
3.B(这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都不属于植物考古学。这篇论文显示的研究对象是早白垩世的植物化石,早白垩世显然在人类出现之前,和人类没有关系。这篇论文显示的研究目的是“古生态特征”,“古生态特征”是生物学概念,而不是考古学概念)
4.①萌芽期:19世纪,植物学家独立研究偶然出土的植物遗存,鉴定植物种属,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1分))②过渡期:20世纪40年代,植物学界与考古学界出现交叉研究,但缺乏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1分)③形成期:20世纪60年代,浮选法出现,(1分)出现专门研究植物考古的学者,(1分)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形成。(第一点、第二点各1分,第三点2分。“萌芽期”“过渡期”“形成期”三个词可以没有,但是每个阶段研究者的变化必须有)
5.①首先,明确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或明确植物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论述植物考古的跨学科特点;②然后,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或明确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论述植物考古属于考古学的原因;③最后,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或明确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论述植物考古学与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每点两个得分点,每点2分)
6.A(“这是因为三爷体恤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安家的艰辛”依据不足,从文中“三爷家住的是一栋小楼房”“儿子把三爷接进了城里”“我也舍不得离开老家啊”可知,三爷决定步行是为了多看一眼家园)
7.C(“批判了年青人不感恩父母的行为”分析错误,只是对年青人远离故土的遗憾与无奈)
8.①营造特定场景,为全文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②烘托了三爷心中的伤感。三爷见到村中及家中的荒凉景象,不禁悲从中来,落寞万分。③与人们心目中大年三十的热闹气氛形成对比,从而揭示了要关注乡村、关注乡愁、关注人们生存“根脉”的文章主题。(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揭示的现象:①反映当下广大农村人去楼空的“空心村”现象。②揭示农村老人孤独寂寞的状态。③表现人们向往大城市,逃离乡村的现实。情感取向:①抒发了乡愁之感。②对广大农村空巢老人的同情。③对眷恋故乡、感念故乡思想的赞美。(每点1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0.D(原文标点: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11.B(京畿不能用“京”来简称,京畿指的是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12.B(“世宗因此赐给他锦袍”与原文不符,原文世宗赐给他锦袍是因为“所发多中”)
13.(1)每天与他们相约,鞭打那些迟到的人,儿童们都畏惧佩服。马仁璃又买果子平均分给他们,他们更加亲近依附他。(得分点:“日”“后期者”“市”各1分,句意1分)
(2)楼上瞭望的士兵大声谩骂,世宗很愤怒,命令左右射他,因为远没有人能射到。(得分点:“望卒”“怒甚”“莫能及”各1分,句意1分)
14.因为与皇后亲族王继勋互不相让,并且趁皇帝将在郊外讲习武事之时,各自统率士兵准备相互报复。(3分,意思对即可)
15.D(诗歌没有体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结合诗中内容及诗人情感,可知本诗表现出一种悲壮之美)
16.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只能效古人击壶高歌,纵酒狂饮,涕泗涟涟,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
②用东施效颦的典故,抒写自己鄙视权贵、坚持气节、高洁傲岸的情怀。
③全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愤慨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3)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18.A(例句中的引号和A项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着重指出)
19.①雾霭尚未散去,呈现出若有似无的朦胧感,这与纱巾的轻柔、朦胧相似;②太阳升起后山谷变得秀丽起来,这与少女的脸有相似之处。(每点2分)
20.(吞没”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云团飘动的动感,给人充满力量的感觉,更能表现“巨大云团,像狂怒的海潮”的气势。用“淹没”无法体现巨大云团飘动的动感,缺少了一种气势。(4分,意思对即可)
21.第①句,删除“根据”或“指出”。第③句,“延长”后加上“至”。第⑤句,“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后加上“政策”。第⑧句,“行使”改为“使用”。(每点1分)
22.智利天文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发现了第一颗“超热海王星”,它的体积比海王星略大,质量约为海王星的两倍,可能存在固体内核和大气层。(5分)
23.【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
(1)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其中材料内容是几则有关英雄的名人名言。
写作任务是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我眼中的英雄”大型网络主题征文活动,请你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投稿,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要求主要是从标题、立意角度、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2)立意参考:
①英雄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②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荣誉,能为国家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就是英雄。
③英雄精神需要执着坚守。
(二)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征文主题“我眼中的英雄”
注意:必须明确引导语中的“我眼中的英雄”这一征文主题,如果没有扣住这一点,没有自己的观点,内容不得上一等。
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
对材料中有关英雄的观点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要扣住对英雄的看法来进行写作。
(三)题意评分解说。
题意 评分等级 文章特征
符合题意 一类文54—60分 A.明确引导语中的征文主题,表达自己对英雄的认识;(写作重点突出;对英雄的认识与思考全面深刻,且能联系现实状况;C.内容充实,表达精彩,亮点突出。
二类文48—53分 A.基本明确引导语中的征文主题,表达自己对英雄的认识;B.对英雄的认识与思考较全面深刻;C.内容较充实,表达较流畅,有一些亮点。
三类文42—47分 A.没有明确引导语中的征文主题,没有表达自己对英雄的认识;B.有联系到现实状况;C.结构较完整,语言较为平淡,逻辑性一般。
基本符题题意 四类文36—41 A.没有明确引导语中的征文主题,没有表达自己对英雄的认识;B.没有联系到现实状况;C.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
偏离题意 五类文35分以下 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不符合文体要求,仅选取材料、要求或背景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