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义叙事 | 你真的会阅读一张照片吗?②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EwMTkvMjE3MzYwOTU1XzFfMjAyMTAzMTAwNzM3MDAyNzE=.jpg)
《人类环境》,1969年,摄影:杜安·迈克尔斯
影艺家按:本次推送#你真的会阅读一张照片吗?#专题的第二辑:多义叙事。我们之所以译介《看见事物》(Seeing Things)这本小书,是为了手把手带领读者读懂一幅照片,它的语言洗练、亲民,一读便懂。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街头摄影师乔尔·迈耶罗维茨,他挑选30位摄影大师的30幅代表作,暂且不细论其创作背景和社会意义,而是就画面本身深入观看,解读摄影瞬间的思维和动机,这里包括直觉、时机、观点、等待以及摄影师趋近事件核心的勇气。
点击标题回顾第一辑:街头这个舞台
第二辑:多义叙事
动态电影向观众讲述一个确定的故事,静态的照片是否也能承担叙事的职责呢?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更慎重地探讨,但有时候把一张满是小人儿的照片放大来看,仔细体察每一个细节,观者的确可以自己编出一个故事,而且可能是多义的,不确定的,是个没有开始没有结局的开放性叙事。静态照片的这种叙事性既体现在对真实瞬间的巧妙截取上,也体现了摄影师对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场外预判。
1.潜台词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EwMTkvMjE3MzYwOTU1XzJfMjAyMTAzMTAwNzM3MDAzODA=.jpg)
试着站在一个街角,或者任何你喜欢逗留的地方,就看看世界会带来怎样的偶然。一边观察,一边在心里默默说出你看到的事情。这些故事,这些关系,在一瞬间开始又结束,但因为你目光的停留、按下快门,它们得以在四边有界的取景框里真正发生。
2.你能看到一个故事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摔倒的男子,1967年,摄影:乔尔·迈耶罗维茨
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不同的目击者看到不同的侧面,摄影能向我们展示所有画面的细节,但唯独无法告诉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
3.事情不总是你看到的那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马棚,1967年,摄影:托尼·雷-琼斯
但是这匹马到底在这里干嘛呢?没人注意到它站在那儿,甚至有一瞬间感觉这匹马好像站在了椅子上,这种类似“歧异”的不确定性正是解读照片的有趣之处。
4. 人类环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果说人类也是幻觉的产物,那么迈克尔斯将人类又归为幻觉了。他用六张照片,将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融合成一个关于“人类环境”的叙事。换一个思路,如果将现在一头一尾的两张照片作为这一系列的开头,又会讲出怎样的故事?
5.小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这个柔和的夏日午后,明朗的金色光线给画面增加了故事感,让我们觉得一切都不那么真实。左边建筑的拱形门廊重复排列向画面之外延伸,这里好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布景。
画面中的游人那么小,我们知道他们本来的身形,可是照片改变了他们的大小。视角改变了对形体大小的认知,也改变了观者对真实的体验。法语中有个词汇专门表达这种视觉体验,叫“trompe I’oeil(愚弄眼睛)”。实际上,摄影师也可以做愚弄观者眼睛的行当,他们擅长用艺术的形式去改变人们对具体空间的心理认知。
专栏作者 _ 赵倩男
杂志编辑
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MFA,独立摄影师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