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六经传变入门

首先会辨别疾病属外感或是内伤性质。外感病指感染各种外源性病邪而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往往由表入里,疾病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变化规律。治疗重点为祛除病邪,与内伤病以扶助正气的方式有很大分别。
张仲景
后世医家将外感病分为伤寒与温病两大类。根据中医的观点,他们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辨証方法有异;伤寒病以六经辨証为基础,温病则以卫气营血或叁焦辨証为基础。
六经辨証最早记载于汉代张仲景(150-219AD)之《伤寒杂病论》中,该书对外感病的辨証论治奠定了基础塬则。它针对外感病的普遍証候,根据症状特点,划分为六个証型阶段。分别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以此解说外感病势,以及相互间的传变关係。实际上六经辨証基本上描述了臟腑、十二经脉病的内容,但由于只注重分析外感寒邪病,所以是较局限的臟腑辨証。
由以上看出,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条经脉而言。伤寒病开始时,风寒之邪从皮毛腠理而入,再循经脉深入臟腑,发病过程有特定规律。中医描述为由表入里,正气渐衰的过程。六经病的传变,往往与正气、邪气、治疗、体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外感病的循经传变途径
太阳病指外邪开始侵犯表体阶段。又称为表証。
阳明病指外源性风寒邪转化为热邪者燥邪,直接传入臟腑,影响阳明经相关部位。亦可由于治疗失当导致津液虚耗所引起。表现阳气未衰,邪气盛极的激烈情况。
少阳病指表証未能及时缓解,病邪开始侵入内里,但又未达内部阳明水平的过度阶段,属于半表半里之証。
太阴病病位在里,表现虚寒湿証。是由叁阳病传入中焦,或脾胃素虚所致。
少阴病表示病在心肾,出现严重虚寒,整体机能衰煺情况。
厥阴病病变的最后阶段,正气与病邪相争。但身体正气已衰,阴阳严重紊乱。証候表现极为错综复杂。
六经辨证
1、人体的第一层防御系统:太阳经
太阳经(小肠经-膀胱经)的防御功能是排泄。机体的吸收、濡养、血液的能量供应以及有毒液体、尿、汗的正常排泄,都是由小肠和膀胱完成的。
这一阶段往往发生在体质很好的人体,比如说青少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症状“发热,恶寒,寒战,咳嗽,身体痛”等等,都不是简单的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需要对治消灭的“症状”,而是人体为了消除治病因素,恢复平衡的“反应”。
医生和病人需要考虑的重点是帮助排泄,通过发汗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
2、人体的第二层防御系统:阳明经
阳明经(大肠经-胃经)的防御功能是反应。通过发热,肿痛,炎症,腹泻来完成必要的抗病、排泄功能。
这一阶段往往发生在体质较好的人体,因为这个阶段人体有足够的反应力,医生所要考虑的是控制反应度,免得太强烈了,损伤自身。
所以在必要时控制症状,中医所谓“急则治标,中病即止”。
3、人体的第三层防御系统:少阳经
少阳经(三焦经-胆经)的防御功能是抗沉积。此功能可防止在机体内沉积各种形式的结石:唾液道结石,肾结石,胆结石、囊肿或良性肿瘤。
这个阶段是人体正面防御的最后一个层次,继续失守,机体的能量水平就从正向转向负向。
这就是张仲景划分三阴和三阳的依据。太阳-阳明-少阳是人体积极防御的三个正面战略。
下面的太阴-少阴-厥阴是人体体质不良,能量下降,反应无力,病情层层深入的消极防御战略。
4、人体的第四层防御系统:太阴经
太阴经(肺经-脾经)的防御功能是防浸润。此功能可以防止毒素在器官和组织内积聚。毒素积聚可导致溃疡、偏头痛、哮喘、湿疹、风湿、肺结核或淋巴系统疾病等。
5、人体的第五层防御系统:少阴经
少阴经(心经-肾经)的防御功能是防退化,即避免各种器官退化,尤其是心肾器官退化。心肾器官退化通常表现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等。
6、人体的最后一层防御系统:厥阴经”
厥阴经(心包经-肝经)的防御功能是抗肿瘤。此经脉阻止激增细胞的扩散,并以此构成维护机体的完整统一的最后防线。
作为中医,我们通常会告诉病人,只有当过敏、感染、炎症,高热非常严重,对机体很大的损害,导致生命体征出现危险成为主要矛盾时,可以使用西医西药暂时地、辅助性地的治疗,不可以盲目地把西医的治疗方式作为从头到尾的第一选择。
打喷嚏、咳嗽、发烧、炎症、感染,是人体的正常反应,这个观点,不仅是中医的观点,也是中西医院校在学习西医时的教材内容,医学百科全书里也有详细的相关介绍。
西医学也是把这些病理过程作为人体的反应,比如说发烧,专业的西医教材也指出这是人体的调整、修复反应,发烧不一定都和具体的细菌、病毒或感染有关,当人体内部功能失调时,或者精神心理失调,社会适应障碍,作为调整反应,可能表现为发烧。
按照严格的西医诊疗常规,在疾病的初期阶段,比如感冒,或者原因不明的发热,如果没有确实的用药指征,随意使用抗生素和输液,常常会发生治疗不当或者过度治疗。更重要的是,这将导致体质的退化,人体天然的防御工程被一层层破坏,为之后的健康埋下重大隐患。
但是,请不要就此对任何一种治疗方法、任何一种药物产生偏见和给予绝对否定。只要在合适的时间,用在合适的对象上,它可以起到恰当的治疗作用,为健康带来好处。
这需要我们花点时间去学习、了解人体这个系统运作的规律,提高辨别力,帮助自己和家人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来保持长久的健康。当然,平时适当的饮食作息、自我调适,比病后治疗更为重要。西医方法,或是中医的“清热、解毒、攻下”,都可能降低人体的防御能力。
当这一层次能量不足,反应能力下降,人体看似痛苦的发热,肿痛,炎症就会消失,看起来症状好转,其实机体防御已经下滑至“少阳”阶段。
总括来说,阳经病属表、多热証、实証;阴经病属里、多寒証、虚証。叁阳经病治疗,以祛除邪气为主;叁阴经病治疗,以扶助正气为先。
我们都知道,贯穿《伤寒论》始终的,是六经辩证。如果说“六经病证篇”是《伤寒论》这棵大树的主干,那么六经辩证就是这棵大树的灵魂,学习《伤寒论》当然是要学好六经辨证理论。
看了《伤寒论》之后觉得怎么《伤寒论》里面“三阴三阳”的概念跟《皇帝内经》不一样呢?听了郝万山老师的讲座录音才明白怎么回事。
三阴三阳在《黄帝内经》里是来命名人体的脏府经络。为什么胃经和胃府,把它叫做阳明,膀胱叫把它太阳,这应当是《黄帝内经》解决的问题。那是根据脏府的生理功能,根据脏府和经络阴阳气的多少,也根据人体体表接受阳光照射的多少,来命名和划分的。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它的含义,不是生理的,而是病理的。如果说在《黄帝内经》里,我们把它叫做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府,那是一个生理概念的话。在《伤寒论》中,我们说阳明就是阳明病,说太阳就是太阳病,它是个病理的概念。既然它是病理的概念,它就涉及到病变部位,它就涉及到病变性质,它就涉及到病变发展的趋势。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六经辨证三分法

    伤寒论六经辨证三分法 共四种三分法.分别取自<黄帝内经>.<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胡希恕病位类方解><刘邵武三部六病>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 ...

  • 六经辨证,六经传变

    首先会辨别疾病属外感或是内伤性质.外感病指感染各种外源性病邪而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往往由表入里,疾病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变化规律.治疗重点为祛除病邪,与内伤病以扶助正气的方式有很大分别. 张仲景 ...

  • 【六经辨证,六经传变】

    阳经病属表.多热証.实証: 阴经病属里.多寒証.虚証. 叁阳经病治疗,以祛除邪气为主: 叁阴经病治疗,以扶助正气为先. "六经病证篇"是<伤寒论>这棵大树的主干, &q ...

  • 伤寒学习系列三:六经辨证,六经传变

    首先会辨别疾病属外感或是内伤性质.外感病指感染各种外源性病邪而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往往由表入里,疾病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变化规律.治疗重点为祛除病邪,与内伤病以扶助正气的方式有很大分别. 张仲景( ...

  • 中医原创 | 你知道吗,金匮要略里隐藏着伤寒论六经传变总纲!

    你知道吗,金匮要略里隐藏着伤寒论六经传变总纲!<金匮要略>开篇就提到"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外)邪(传)入脏腑"

  • 六经传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灵枢·百病始生>:"六经不通,四肢节痛,腰脊乃强."六经各分手足,分之即为十二经. 六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伤寒框架:六经传变(4)

    伤寒框架:六经传变 <伤寒论>会教到很慢很慢,很可能教了几天以后,同学就已经忘掉了在干什么了.因为整体的观点可能不太存在,那我今天先不讲到<杂病论>,但是我先把<伤寒论& ...

  • 伤寒论的六经传变是怎么回事?(3)

    那接下来呢,我要跟同学说一下,我们讲义的这个六经传变的一个东西,以及我们的课本的这个<伤寒例>.我们来对照着跟同学说一下.这个条文呢我想我都不要细讲了,因为我刚刚在下课时候,好像有一个同学 ...

  • 张胜兵浓缩《伤寒论》六经传变,再也不用担心外感病了!

    本文节选自<医门推敲>第五部 外感病传变 我们接着讲疾病传变第二节课,病位传变的外感病传变. 外感病的传变:外感病发于表,发展变化过程是自表入里.由浅而深的传变.故外感病基本是表里传变,但 ...

  • 六经传变顺序:津伤从热化,阳伤从寒化

    [干货]六经传变无一定顺序,但是有规律可循,即:津伤从热化,阳伤从寒化. 比如,太阳病发汗不当,胃中津液伤,证从热化,则生虚烦与结胸两大变证,分别用桅子豉汤,大小陷胸汤. 又比如:太阳病发汗不当,伤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