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上有流不完的水?你眼前的 “巨型水塔”正在罢工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河流都起源山脉,而这些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大约12%的人类食用鱼来自这些淡水,通过灌溉支持了大约40%的粮食作物生产,还提供了20%的电力。
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大一点的河流源头基本都是在高原,因为这些河流源源不断的水资源基本来自高山的融雪。
高原在秋冬开始积雪或冰,然后在春夏温度回暖之际开始融化,这种山区储水的方法有点像冰箱,总体而言,这些山区融水和径流占世界淡水的50%以上。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不高的,没有积雪的山,它也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一个山间的泉眼好像永远都不会枯竭。
那么问题来了,在没有积雪的情况下,山脉如何给下游的河流源源不断的提供水资源呢?
山脉是公认的大自然 “水塔”,它不仅可以以冰冻的形式存储水,它还会以“水库”的形式储存水。
山中的水是怎么来的?
简单地说,这就是雨水,至少它也是在空气中获取的。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山里的雨水更多,也更容易起雾。
原因很简单,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开始下降,潮湿的暖空气上升变冷后,单位体积所能含有的水分子变少,所以它们会凝结在一起变成小水珠,有时候这些小水滴不足以形成降雨,它就会在山区变成雾气。
图注:高山如何影响降雨
而高山上更容易降雨的原因是它阻挡了空气流动,这也导致了迎风面降水量充足,而背风面通常形成雨影,或者说干燥的空气下降到另一面。
如果山脉只是更容易降水的话,好像不足以说明它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水资源。
那就要说山脉的储水能力了!
山脉很像一条毛巾,它可以吸收许多雨水,这些被吸收的雨水会像毛巾滴水一样缓慢释放。
植被、落叶和泥土、砂砾都是优秀的储水“材料”,当下雨的时候,一部分水会在山的表面直接流失,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渗透。
虽然这些天然材料的“锁水”能力很好,但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水还是会慢慢下沉,当它碰到一个难以渗透的岩石时,一盏清泉便出现了。
这些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泉水往往都不会太大(在不下雨的情况下),还真有点像一条挂在那里不停滴水的湿毛巾。
当然,有时候这个清泉会变成一个瀑布,这个是因为在长期的水流渗透过程中,碳酸盐被水腐蚀了的缘故,这就像大山内部出现了一条水管一样。
这种水渗透的最终归宿是一条明面的河流,以及看不到的地下河。
而它之所以总是源源不断,只是因为大山是一个从空气中收集水的劳模,一刻都没有停过而已。
但是,如果真的遇到大干旱,降水量很少的话,山脉也会停止供水,只是山里的干旱程度不会像平原那样明显,它还会通过温差给自己补充水分。
山脉的水系统正在面临危机
大山经常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但是山脉的水循环系统却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
“水土流失”应该是我们听到比较多的一句话,山地土壤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而形成较慢,通常较年轻、较浅,不易固定、易受侵蚀。
所以,树木的砍伐或者其他的人类活动很容易破坏整个山脉的“水平衡”。
如果说对山脉的破坏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话,那么接下来这点就是“暴击伤害”,我们无能为力!
我们前面说过,山脉是通过温差来收集水的,那么现在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危机就是全球变暖。
关于全球变暖大多时候都是人类背锅,但其实即使没有人类活动,也会全球变暖,只是我们促进了这一过程。
全球变暖导致高山积雪变得困难,因此在温暖的时候能够融化的水也就少了。同样的,低海拔的山脉收集水的能力也在变弱。
坏消息是,高山的升温速度还快于世界平均水平。
山脉这个“巨型水塔”出水量少了,直接赢下就是生活在山脚下的我们,粮食作物可都是靠这些淡水来灌溉的。
我记得之前有人预言过,到了2050年,战争将不再围绕石油,而是淡水资源,或许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最后
山脉经常被比作水塔,它的功能也确实和水塔一样,自己收集并储存水,然后缓慢地给下游供水,这也是它总是源源不断的原因。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研究评估过我们面前的这些“巨型水塔”的相对重要性,或者说,从这些地区流向下游居民的水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