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骏)赤水河、雪山关、盐马古道、摩尼烘笼灯与明代状元杨升庵的不解情缘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烘笼兜赠杨状元
文/黄骏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已是千年。
川南古场赤水雪山关盐马古道,从明代状元杨慎流放数次经过此地,匆匆又是数百年。当年杨状元《摩泥寒夜拥炉有怀冯定水》的诗作,依然脍炙人口,这烘笼兜与杨状元的传说,还在乡民口中感念。
烘笼兜本是川南山区中最常见用来取暖的物件,用竹条编成镂空圆形,上面一提把,中间放圆砂器,砂器里盛红红木炭,烤火时手捂提把取暖。也可放于地上,烘烤取暖。这种取暖物件便于携带,山区大多数人家都用此物件御寒。杨状元过雪山关时,就是感激摩尼人赠烘笼兜给他取暖,诗作也是表达这种深深的感激之情。
那是在明嘉靖年间,杨状元“议大礼”得罪皇帝,被流放云南省永昌卫。那是冬雪纷飞的季节,杨状元孤单单行走在川滇黔交界的永宁这条盐马古道上。他又饥又冷,触目冰天雪地,大山耸峙的影子全都堆上了厚雪,像盖上一条厚雪的被子。路边树枝上挂满亮晶晶的冰棱条儿,被雪压断的枝丫在雪风中东倒西歪,长路无人行人,古道雪没脚下。山风凛冽,伸向大山的古道蜿蜒无尽头,杨状元艰难前行,眼见天色已暗,林中隐隐传来虎豹吼声。杨状元焦急重重,无奈何一步步行走在陡险狭窄的山道上,不知天晚将投宿何处。
终于,他惊喜地发现半山中有一户人家,喜出望外的杨状元如溺水中得到救援,欣喜如狂加紧脚步爬上去,敲开了那座茅屋门。正如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主人》诗中描写的情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主人开门迎客,见他衣衫单薄,浑身啰嗦,嘴唇也冻成了紫色,连忙添上柴火,烧了姜汤为他去寒生暖。
喝了姜汤的杨状元,顿觉浑身暖和。他狼吞虎咽地吃着主人端上的热气腾腾的小豆酸菜汤,喝着主人为他倒上的御寒米酒,这位风雪之夜来投宿的不速之客喝了米酒,就着酸菜汤美美吃了二大碗包谷饭,浑身寒气立消,精神也来了。他感激山民的纯朴善良,感激山民的热情款待,同时也感慨官场黑暗腐败,感叹自己命运不济,报国无门,还落得流放边地的下场。要不是有了这户山间人家,或许他就会冻死在这凄冷的山道上。
当晚,睡在主人为他铺下的干谷草床上,他还是他辗转反侧。尽管干谷草厚厚暖暖的,但他睡不着。一方面惊吓投宿前的可怕情景,想着自己不冻死也会成为猛兽的口中之食;二方面感慨命运不济,皇上不纳己谏,反祸其身。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便披衣起床坐在刚才吃饭的火塘边,加进些柴火坐着想心事。主人醒来,发现杨状元未睡,也起来陪他说话。俩人在火塘边就这样一直聊着、聊着,一直到天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主人见杨状元身体虚弱,使挽留他在自己家休养,过两日再走。杨状元欣然同意,一来他自己确实太虚弱了,二来也深感主人盛情舍不得走。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又怎么舍得马上离开呢?杨状元住下来了,主人细心地照顾着他,让饱受官场冷眼的他倍感亲切温暖,这是他过去在官场中从未感觉到的,特别是危难之时,能伸以援手救人于危难,这种雪中送炭的情谊弥足珍贵。杨状元和主人成了好朋友,向主人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一吐积郁心中已久的疾愤,他内心畅快极了。
日子过得真快,经过数休整,杨状元必须要走了。主人依依不舍,杨状元也依依不舍。主人提出一个竹烘笼,盛进烧红的木炭,送他路上取暖,还递上一大包干粮,都是蒸熟的土豆、玉米粑、还有腌菜、野味等,叮嘱路上小心,天黑早投宿,不要被山上的虎豹和深雪伤了自己。听着主人千般殷殷叮嘱,看着手中一大包干粮和竹烘笼炭火熊熊,杨状元暖意涌遍全身,他接过竹烘笼和干粮,感动地吟出了:“竹炉持赠远行人,处处温柔乡里身。寒夕赖君生暖热,炭星红喷雪楼春”。答谢拜别主人后,又独自走上了去云南永昌卫的漫漫流放之路。
杨状元背着干粮,提着主人赠送的竹烘笼,没入了风雪漫天去云南之路,但他觉得自己不再孤单,浑身充满了力量,决定一定要保持气节,坚决不向权贵低头。在后来他三十五年漫长的流放生涯中,曾16次途经雪山关这条古道,与泸州、叙永、摩尼、赤水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写下大量诗作流传于世。他的《雪山关谣》《雪山关见梅》《普市》《雪山关绝粒谕从者》《鱼凫关》《永宁县咏》《天池夜宿对榻韩炅庵》《摩泥寒夜拥炉有怀冯定水》《永宁早发寄郭云屏》《赤虺河引》《舟中留别韩炅庵任苍崖》等,都为乡民们怀念诵读。
人们记下了他在鱼凫关写下的诗:“鱼凫今日是阳关,九度长征九度还。何补于城与心腹,枉教霜雪老客颜。”记下了他在过雪山关写下的诗:“雪山关,雪风起。十二月,断行旅。雾为箐,冰为台。马尾缩,鸟呜哀。将军不再来,西路何时开”等诗。他与川南人的情谊永存!他与永宁这片土地的情谊永存!他留下的众多诗作,永远传唱在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心中!他为川南永宁留下的文风,为泸州留下的文风,激励着千千万万学子们发愤图强,成为像杨升庵一样饱有才华学识的大儒,为永宁添上光彩,为泸州添上光彩。
杨状元与烘笼兜的故事永远留在了这里,永远留在了留在了永宁人的心里,永远留在了雪山关赤水古场这条盐马古道上。多少岁月过去,永宁的山山水水仍怀念着杨状元,长长的盐马古道仍怀念着杨状元。三省通衢耸峙的永宁雄关雪山关,永远牢记着杨状元“鱼凫今日是阳关,九度长征九度还”的诗句,可杨状元却再也不能实现他与永宁人“相约老蓑翁”的约定了,只能让历史记住这段他与永宁人之间的情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