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 归侨故事:留恋昔日春节
和平日报, 2021年2月7日,最近,与兴隆华侨农场印尼归侨老朋友聊天,谈论起春节。回忆回国前期度过的十多个春节,大家心中都有一份留恋和感慨。
1960 年代,印尼归侨来到海南兴隆华侨农场,正是我国粮食紧张、生活物资匮乏时期。粮食不夠吃,每月只能吃到几两猪肉。其它副食品根本没有。平时,印尼归侨们想过年,盼过年。因为春节时,农场会给每人分配几两猪肉,有时一家能分到一条鱼。这样,春节那几天,就可以吃到“美味佳肴”。大家感到,春节的那几天里好像特别幸福。
印尼归侨过春节,充满快乐的时间段,往往在春节之前。印尼归侨过春节,还要有丰富的各色各样的印尼糕点,可以说,没有糕点,就不像过年。这是印尼社会的普遍共识。印尼归侨回国后,来到兴隆华侨农场,仍然保留着这个传统习惯。
制作印尼糕点,少不了面粉、生粉、米粉、白糖和椰子等原料。那个年代,春节前在兴隆粮站,用一斤粮票就可买到半斤面粉。米粉好解决,就用平时省下来的大米磨成粉。没有生粉,就用自己种的木薯制成生粉。至于白糖,每月每人可分配到几两白糖,一家几口人的定量合起来就有几斤。除此,农场周边农民因卖甘蔗给万宁县糖厂,可领到一定数量的糖票。印尼归侨就到兴隆附近的礼纪镇的墟日,从农民手上买到白糖票,然后到长安镇的副食店凭票可买到白糖。
那时,由于农场不允许私人种植经济作物,尽管马来西亚归侨早年已来兴隆定居,可也没有多少人敢于种植椰树。在农场就很难买到椰子。而农场公家种植的椰树数量不多,出产的少量椰子也被拿去榨成食用油或工业用油。
椰子,对于印尼归侨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没有椰子,是过不了年的。家家户户必需储备最少 20 多个椰子,心里才踏实。做各式各样的印尼风味糕点,少不了椰子。煮印尼菜肴也要用到椰子。在农场买不到椰子,他们就到万城镇、礼纪镇的农贸集市去抢购。甚至距离兴隆 10 多公里远的南桥镇农村,都留下印尼归
侨购买椰子的足迹。
他们到外地买椰子都是骑单车去的。一次购十多个椰子,如何用单车载回?他们可有办法,用铁线把椰子一个个串起来,捆成一团绑在车尾架上,就好载了。
他们用的椰子要够老,制作出来的食品才有好味道。他们听海南本地人说,每年农历白露后摘下的椰子才够老。“白露”一般在 9 月份,每年这个时候,印尼归侨们就相约三三两两骑上单车,浩浩荡荡前往外地寻找椰子去了。
春节前,印尼归侨们投入准备糕点等食品原材料的过程是忙碌和劳累的,然而也是愉快的, 这时,人人心中像注入了一针兴奋剂,精神亢奋、愉悦,莫名的幸福感油然生成。
春节前十多天,是印尼归侨制作干类糕点的紧张过程。那几天,凡有印尼归侨居住的生产队,处处热火朝天,热鬧非凡。露天的房前屋后,地上摆上砖头作烤炉,大家蹲在燃起的柴火前,在忙于制作火筒饼、炕饼和蛋糕等。夹杂着椰香味的烟雾弥漫整个生产队上空。此情此景,仿佛告诉人们,春节的到来已进入倒计时。
制作火筒饼和小蛋糕,需用铜或铁质模具。当时,在农场还没有这种模具。只有部分印尼归侨从国外带有这种模具回来。为使各家都能使用到这模具,大家通过协商排队轮使用。今天这家使用,明天又另一家使用。
制作火筒饼,要把调好的粉浆一汤匙一汤匙放到夹饼模器上,接着放到火上烘焙。一盆粉浆计有千多汤匙,要花一整天的时间,被灼热的炭火熏烤,才能把粉浆烤完。制作炕饼、蛋糕,也是用柴火全凭人工烘烤,费时费力又辛苦。
为了降下体内上升的热气,一边烤饼还要一边喝凉茶。一天下来,炉火熏得人脸通红,腰也挺不起来了。但,他们愿意吃这个苦。制作印尼饼类糕点,从备料到制作成品的十多天时间里,人人累得一塌糊涂,但他们觉得快乐。一年难得有那么十来天的愉快时刻。一切年货准备就绪,到了春节那几天,兴奋的感觉,却像温度计遇到冷空气一样,立即降了下来。
制作印尼饼点,需用大量的鸡蛋或鸭蛋。当时,兴隆农贸市场的蛋,一块钱 12 个,而万城镇的蛋一块钱 15 个。肉类缺乏的年代,印尼归侨子女又多,春节一般都宰鹅觉得合算。
春节前,农场附近的礼纪镇,鹅价每斤 1.70 元,万城镇每斤 1.60 元。这样,在春节前,印尼归侨们就约好一起赴万城采购蛋和鹅等东西。那天,大家起了个早,天蒙蒙亮,人人兴高采烈、精神抖擞,骑上单车抄小路经过礼纪镇、农村太阳大队,再扛着单车涉水渡过太阳河下游,途经长丰镇,跋踄 17 多公里到达万城镇。大家立即分头到农贸市场转悠购物。
当各自的东西买到后,已是中午时分,人人带着辘辘饥肠走进小食品,花上几块钱胡乱填肚子。休息片刻,又骑上单车马不停蹄地满载而归。带着高兴的心情回到家。
家人“验收”卸下的东西后,就唠叨算起“细账”来了:“万城的东西虽比兴隆、礼纪的便宜几毛钱,但在那里中午要花钱吃、喝,往返几十公里又劳累,真是得不偿失”。可是,购物者并不这样看问题。他们把经济账放在次要,他们追求的是与朋友外出的整个过程,精神上获得的欢悦感。只有每年的春节前有这个机会。这样的外出,虽劳累,但值得。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如今,兴隆华侨农场的印尼归侨们,再也享受不到往曰春节前,那种虽苦犹乐的气氛。那情那景,现在已经消逝,然而却悄然地留在老一代印尼归侨的记忆里,心里有的是更多的留念。今日的人们,也很难理解昔日老一代印尼归侨的幸福观。
(雨林编辑, 海南兴隆张柳昆供稿/广东江门黄抵江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