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比赛:理念要新、站位要高、格局要大、视野要宽、落点要实、成效要丰、特色要明

自从国家首届教学创新大赛公布以来,各省的省级教学创新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学创新比赛,落脚点在创新,创新包含理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工具的创新,评价的创新。创新,相对保守、守旧而言,因此,我认为,老师一定要从所教课程的现实出发,发掘传统的或以前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将自己如何结合问题,从哪几个方面做了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获得了哪些成就表述清楚。我将其总结为:理念要新、站位要高、格局要大、视野要宽、落点要实、成效要丰、特色要明
一、教学创新比赛,理念要新

教学理念是对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创新改革,应该基于符合当前时代需求和教育特点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教学创新比赛明确提到了要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展教学。
但是,我发现,好多老师在说课时,几乎没有提到自己的教学理念。既没有真正明白自己课程所基于的教学理念,更没有想到依据该理念整体设计自己的教学。比如,有老师说自己的课程是基于OBE的理念,但没有阐述自己的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性质、地位与作用,专业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学科专业发展下的新定位、新目标,没有了解新的政策理念与自己专业、课程的关系,比如新文科、新理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与自己课程的关系;国家行业、区域发展与自己课程的关系;没有阐述课程与前后继课程的关系,没有阐述自己的课程内容怎么来的,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目标而不是那样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而不用那样的教学模式。只是简单一提,自己是“基于OBE理念开展教学”,但是通篇的描述及佐证材料,看不到一点OBE的影子,说的与做的两张皮。
我们的老师,是面向未来培养学生,因此,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实施过程,应该对标未来人才需求,设计课程。
当然,除了OBE,课程也可以融入 CDIO工程教育理念、混合式教学理念、人本主义学习理念等。
二、教学创新比赛,站位要高
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很多老师还有误区。对于老师而言,除了教书,还要育人。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诚然,以前的教学,老师也在开展课程思政。但是以前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碎片化的、随机的、不成体系的。可能想起来就跟学生说一句,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学时不够、专业内容太多等等原因导致没有时间或没有想到给学生讲。所以,现在提的课程思政,不是新东西,而是要求老师要把育人纳入到每门课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设计进去,一旦设计了,就意味着一定要去实施,而不是想起来就讲,想不起来或时间不够就不讲。这样,才能保证育人的效果。但是,课程思政不是牵强附会、不是思政专题,这一点,需要老师们注意。
三、教学创新比赛,格局要大
前面已经说了,我们的老师是站在现在看未来,因此,课程的目标不能仅定位于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必须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思政目标
未来社会的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养?除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我们老师是否应该将未来人才所需的综合能力、素质纳入到课程目标?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思维、工程思维、创新思维、审辩式思维?而这,恰恰就是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比赛评审指标中提到的“目标的高阶性、内容的创新性、学习的挑战度”啊!
有的老师,教学目标有问题,停留在知识目标上,且都是记忆、理解、简单应用这个层面的低阶目标;
有的老师,能力目标,停留在专业能力上,比如会操作什么工具,绘制什么图形,没有考虑学生的综合通用能力;
有的老师,忽略了学生的素质目标,甚至不知道课程或某节课围绕哪几个素质目标来描述。
这些,都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那么,课程目标来自哪里?自然是来自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就要把课程与专业的关系讲清楚。
四、教学创新比赛,视野要宽
课程基于成果导向或其他教学理念,确定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教学目标,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老师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这就需要老师重新梳理、构建教学体系。比如将跨学科、专业、行业甚至科技发展最前沿的信息纳入到教学内容,比如打破传统的学科逻辑体系,基于应用型人才需求重构课程体系,比如把交叉学科、交叉课程的内容重新梳理形成新的教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资源不要仅局限在教材和自主拍摄的视频上,要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形式要多样。因此,老师关于教学内容、资源的视野要打开。
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必然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这需要老师掌握多种教学模式、策略、方法,并能够灵活地用于教学,因此,老师关于教学方法、模式的视野要打开。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同样重要。所以,老师需要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哪些问题,提升哪些方面的效率和效果,为我所用
大赛的目标中,智慧教学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在若干案例中,可以看到很多老师没有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认为给学生手机扫码签到、把过去的点名提问换为随机选人、过去的举手改为抢答就是信息化了。诚然,这些功能能够带来一些便捷,对于课堂的活跃有一些作用,但是,这还不属于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老师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现教学资源,比如教学内容的可视化表达,用丰富的视频、虚拟仿真、动画展现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难再现的知识;
老师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及时评价、了解学情,比如传统教学很难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利用学习通或其他智慧工具的功能,可以即时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而根据数据针对性地、精准地因材施教、持续改进;
老师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将低阶与高阶能力培养的过程进行合理分布,让机器代替老师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通过与机器的交互进行学习、测评,老师只需要根据数据,设计高阶性活动,完成学生高阶能力提升。因此,老师关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结合的视野要打开。
五、教学创新比赛,落点要实
上述对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模式、方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但是,说得好听,你实际怎么做的呢?怎么证明你是这么做的?需要老师列举实例佐证,因此,落点要实实在在。即,提供的参赛文档材料及相关视频,一定是相互印证,彼此佐证的。作为大赛评委,都是教学方面的专家,做的对不对、实不实,上眼一看就知晓。
比如,有的专家会问到如下问题,如果没有实际开展,就会卡壳
1. “你提到因材施教,那么面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你在教学方式上有什么创新、变化?”
2. “你介绍的很好,但是我看你的大纲,还是传统的讲授式大纲啊?”
3. “从你的内容上、方法上、评价上如何体现高阶性、挑战度的?”
4. “你说你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我没看到,你来具体说说?”
 
有的老师教学目标有知识、能力、素质,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整个教学过程,除了老师滔滔不绝的讲知识,看不到其他内容,何谈学生综合目标的达成?以学生为中心?
有的老师说自己重视高阶能力培养,但是整个教学过程就让学生回答了几个浅显的问题,讨论的也无非是有固定答案或者学生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何谈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审辩式思维培养?
所以,老师要始终坚持成果导向,课程的目标、评价、活动要保持一致,所有的教学实施,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评价,就是测试目标是否达成。如果前后不一,就是有问题的。
五、教学创新比赛,成果要丰,特色要明
根据比赛的参赛材料之一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的要求,课程教学创新源于问题,重在过程, 但是有无成果,是证明教学创新效果的重要佐证。因此,教学成效,同样应对标问题、理念、目标,以数据、实例等进行佐证。
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就要阐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效果,学生的变化是什么?如何证明课程培养的高阶性目标达成?有数据吗?有证书吗?有对照么?课程思政的效果如何?有案例佐证吗?如何开展的反思和持续改进?
除了学生的成就感、满意度提升,教师团队收获了哪些成长?获得了哪些荣誉?有哪些影响力?
教学创新的模式,有什么明显的特色?特色的撰写尤其能够反映出课程是否真的有创新改革,大部分老师因为教学创新不够,导致说不出自己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色,因此就容易水。特色,来源于理念、内容、模式、方法、评价,并且是实实在在做的,你看,这前后是一个体系,时刻要保持一致,对吧?
教学创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我们在路上!

关注我、分享我、收藏我,分享更多内容给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