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造就小说家如我》的 11 条精华

1

近期重温日本诺贝尔得主大江健三郎的《如何造就小说家如我》。

大江健三郎这个小说家似乎一生都活在「不幸」当中,忘记之前谁说过,那些优秀的作家往往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大江健三郎在九岁的时候祖母与父亲就过世,从此变成单亲家庭。

19 岁考入东大,转入法国文学系,开始习得多种文本组织和学习的能力。修读渡边一夫教授的课程。渡边一夫是大江的启蒙老师,特别在人文主义受影响极深。渡边一夫受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所以读大江的作品和文字的深层里蕴含着这一种气息。

22 岁发表《奇妙的工作》。

23 岁,《饲养》获得第三十九届芥川赏。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死者的奢华》出版。

25 岁跟好朋友的妹妹结婚,28 岁长子出生,不幸残废。一直都住在一起,大江以残废的孩子为原型写了很多小说,过程非常痛苦,在 59 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日本第 2 位得主。

下面是分享他这本书的精华。

2

1. 一直到现在,大江每天早上阅读法语或英语书籍和词典,下午创作小说,有时翻译上午读过的片段,从中获得新的创作思路。有人批评大江作品中引用太多外国诗人、作家和思想家的话,原因可能在这里吧。

2. 在近代日本文学的历史中,最富赤枕和使命感的就是那群「战后作家」,他们在战争一结束后就立刻崭露头角,虽然背负战败的创伤但仍渴望新生。他们力图为日本军队在其他亚洲国家所犯下的残忍暴行赎罪,并努力消弭日本与西方国家间,甚至是与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间的鸿沟。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谦卑地与其他国家和解。而坚守这些作家们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学精神,是我写作生涯里不变的志向。

3. 这段话成为我写作职业生涯的「人生习惯」(引用佛罗纳里·欧康纳 Flannery O’Connor 的话)

……,在灰烬中,

正义,在污浊之中污浊,

如果可能,以他的脆弱之身,

钝痛地承受人类的所有过错。

4. 受到渡边人文主义的影响,我希望身为小说家的我能帮助写作者和读者从个人或时代的苦难中复原,并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

5. 我自学方法首先就是请可以信赖的专家朋友推荐基本的研究书籍。读完这些书后,我就会知道自己需要哪方面的参考书,也就能够在进口书店的书架上做出有效的选择。

6. 所以为了寻回生活的感觉,感知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名副其实的石头,就有了叫做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目的是认知,即不是去承认「它」,是去明视而使人感知事物。同时艺术表现的手法既是将事物从自动化的状态中归纳出来的异化手法,又是创造难以感知的冗长晦涩形式的手法。这是因为艺术以感知的过程为目的,所以有必要延长这个过程。艺术是体验制作过程的方法,在艺术上,完成的作品不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思潮社版《俄罗斯形式主义论集》

7. 修改,是自己给自己施加这种「暴力」。

8. 在找不到贴切的形容词、形容局、形容段的情况下,放弃似是而非的形容后所留下的名词,反而更符合现实。

9. 大众传媒的评价,或者说他们对你的态度,都是变化无常、不值得相信的。评论家也一样,他们都是自视清高的人,更加不可信。你必须走你自己的路。我不懂如何创作小说,但我认为,比起心血来潮似的阅读,花上三年左右的时间去阅读某个诗人、作家或思想家的作品,并且一辈子坚持下去,至少不会百无聊赖地虚度光阴吧。(从那时起,我就把这段话当作人生的准则,每三年阅读固定作家的作品成为我生活的支柱。)——渡边老师

10. 我从三十几岁到年过不惑,和我那残疾的孩子一起生活,和由此不断发生的内心生活,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同时为了把它变成笔下的文字,自觉有必要不断地更新方法,于是执拗地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因为这是小说家基本的尝试错误的常态,是探索人生的方法。

11. 为了确信自己曾出生、长大、衰老、老区,为了确信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整体上不会曾有过生命的世界。我之所以写小说,正式因为我对此的希求,今后还要写小说,也只会是这个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