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复兴背景下催生的中式仿古构件热潮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出自《左传 · 成公十三年》如字面所言: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祭祀活动)和战争(军事行动),短短八个字,概括了华夏几千年来的治国理念和政治哲学。

在先秦时期,代表当时最先进金属冶炼和铸造技术的青铜器,主要应用在祭祀和兵器上,整体风格呈现出矛盾的统一性:一方面是狂热的激情带来的近乎变态的繁缛,另一方面是在克制、冷静和压抑的意识形态上的轻盈和上升,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文化发展路径截然不同,进而形成了东方独特的青铜文化体系。青铜器的鼎盛时期,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早期,延续了约1600年,直至战国末期逐步被铁器取代。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形制,这在构架形式上的基本术语中就能体现出来,例如:抬梁式、井干式等。在建筑材料运用中,通常以木、砖、瓦、石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金属这种很早就出现在人类社会中的材料,被人们在传统建筑营造中所忽略!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经济快速增长的年代,物质文化和财富已然非常丰富,但精神文化却呈现出一种贫弱的面貌,人们迫切需要汲取精神的养料,尤其在外来文化潜移默化不断渗入社会生活中的时候,如何建构和夯实我国民族文化根基,增强全民文化自信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而这种潜在的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的渴求,也在呼唤着传统文化的复兴!

传统木结构建筑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的营造理念在国人心中早已耳熟能详,但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存在天然的缺陷,如易腐、易蛀、易燃等特点严重制约了传统建筑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构件应运而生。

作为中国古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体系最明显的核心构件之一:斗拱(宋叫铺作),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

换句话说,斗拱从诞生之日起,就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除非采用实心金属斗拱来替代木质斗拱,任何企图把斗拱做成装饰构件(非承重构件)的想法都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总有那么一拨“痴人”将梦想照进现实,且不说实心斗拱在实际操作中的施工难度有多大,单从材料的消耗成本就已经比木材翻了数倍,再说劳命伤财安装好的斗拱构件并不一定赢得人们的啧啧称奇,于是一种利用金属方钢作为斗拱内部骨架承重部件,外饰以质地轻巧,经久耐用的铝合金材料包皮的新型工法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寺院道观,庭院别墅,文化地标的建筑装饰工程中。

他们以金属材料代替木材,规避木材的天然弱点,结合先进的钣金成型技术和静电粉末喷涂工艺,在工厂加工完成模块化建筑产品,同时在外观和形制上完全保留原有木结构的特点和风格,开创传统建筑创新之路。

无论是彰显佛教寺院庄严气质的北方官式古建筑,还是端庄素雅,诗意盎然的中式合院,都遵循中国古建筑传统制式,融合现代舒适生活需求,可繁可简,历久弥新。

操作过程中只需对构件的尺寸,厚度,线条,造型,风格进行严格把控,结合节能,隔音,密封等功能性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并以强大的定制开发技术为服务支撑,最大程度地还原传统建筑应有的美学神韵。

挂落 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额枋下的一种构件,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板做成,也可由细小的木条搭接而成在建筑外廊中,挂落与栏杆从外立面上看位于同一层面,并且纹样相近,有着上下呼应的装饰作用。

茶壶档轩椽 是一种矩形截面的直角弯椽, 因其弯曲突起部分相似于茶壶盖口形式而得名,多用于廊道结构的屋顶。轩深一般为3.5~4.5尺。廊川围径为0.6倍大梁围径。弯椽是指对弓形椽、船篷椽、鹤颈椽、茶壶档椽等弧形椽的总称。

美人靠 学名'鹅颈椅',是一种下设条凳,上连靠栏的木制建筑,因向外探出的靠背弯曲似鹅颈,故名。其优雅曼妙的曲线设计合乎人体轮廓,靠坐着十分舒适。

栏杆柱也称望柱,是古代汉族建筑和桥梁栏板和拦板之间的短柱古代的大型建筑物常有石栏杆相衬托。

每个人都有一个花园梦,而每个中国人的花园梦一定是那一方青砖黛瓦、木门铜锁的中式庭院,它是中国人内心最隐秘,最放松,最惬意的理想居所!
她不似美式庭院的简约慵散,色彩单一,大面积的绿植和篱笆墙俨然一幅高级版的乡村样板房,也不像佛系十足的日式庭院到处充斥着性冷淡风。
中式庭院沉静端庄、含蓄唯美、小桥流水、竹影婆娑、青瓦飞檐、杨柳堆烟、万物情趣尽在一域、一山一水依次格局、一花一木四季不同、总能掺入悟不完的人生哲理和品不完的意境,而这也许是中国人最高的生活哲学吧!

掌上古建 (zs_gujian)

古建筑行业移动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