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可能是被误解最多的干预训练方法。很多人认为它刻板、枯燥、孩子接受不了……其实,ABA是迄今为止历经实践检验的,最科学有效的干预方式。至于它是不是枯燥,完全在于操作者(老师)的经验与运用灵活度。
那么什么是ABA,它的技术核心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优势?我们仔细分析下。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学或称为应用行为分析法、行为训练、行为技术、行为改变技术,是一种常被用来对有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早期行为干预与训练的操作性方法体系。它强调运用功能分析法,从个体的需要出发,采用“A-B-C”模式,即“前提(需要)—行为—结果”来塑造正性行为,该方法是目前孤独症患儿早期教育训练最有效的操作性方法之一,具有可操作性强,方法较简单的特点。功能分析法:收集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的前提和结果的过程。目的是为治疗患者的问题行为提供依据。
了解儿童的内在前提,如健康情况、睡眠与饮食、身体的疼痛、药物的使用以及生理上的残疾。了解外界环境的可能因素:如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何人在场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出现的最多或最少。行为改变公式 :通过改变外部诱因(刺激)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即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因而也是可塑的。ABA的优势:
1.该方法把所有个体的复杂行为都分解成小单元行为,也就是简单行为,通过回合式教学的方法教会小单元行为,然后再通过训练慢慢把复杂的行为复原出来。例如:“吃饭”可以分解为:走到餐桌旁、坐到椅子上、拿起自己的餐具、用勺子舀东西……2.个体化明显。使用应用行为分析法时,程度不同的孤独症患儿,从哪个小单元开始将行教授,从哪个起点开始也不同。3.教授的是功能性的课。也就是在课程的选择上选取在患儿社交上的“重要”的行为。4.正面性干预的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较正确的行为而不是进行纠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尽量不让患儿有出错的机会,可能通过及时给予提示的方法实现。依据大脑的工作原理,认为特殊孩子的社交障碍主要源于感知觉障碍,所以行为训练从障碍结果入手。同时,非专业人员也可操作(实际上ABA的目的就是讲可操作性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利用生活场景进行项目拓展)。应用行为分析策略最大的特点是:有顺序的,结构化的教学及评量方法,使这种策略在自闭症学生的教学应用上极为有效。1.对行为进行分解,在DTT(回合尝试教学)中操作;2.操作中伴随指令和辅助,对孩子的反应有预期的行为标准(目标行为);4.从“一对一”开始,逐步进展到“小组”和“集体”训练 ,慢慢向日常生活过度。ABA的原理是非常科学的,它能够效果明显是因为操作上的精细分解和反复重复,所以它看起来似乎有些枯燥。不过在优秀的教师手上,则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兴趣,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和孩子能力发展的需求进行灵活生动的教案编排,让孩子易于吸收,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