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做功夫1:进阶心得及慎独的重要性

功夫进阶心得

这次主要梳理自己心学做功夫进阶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我是2019年12月正式听刘老师音频接触心学,2020年3月加入了学思践悟群,也差不多在这个月触摸到心体推开心学世界的大门。

首先梳理的是自己的几次功夫明显进阶的体悟:

第一次体悟:第一次进阶就是触摸到心体入大门了,刚开始也和大家一样通过静坐,尝试收束心猿意马触摸心体,但是发现自己静坐差不多十多分钟收束完心猿意马极静的时候,会感觉到黄庭处有规律,均匀的,类似心脏的跳动,开始以为这个是心体(后来有一些同道在我上次分享完后和我微信交流,觉得自己触摸到心体了,但是却不明白我上次分享的体用的关系,我就知道应该和我初期触摸到的一样以为这个是心体)。但是发现这个心体和入世没有半点关系并不能帮我解决人生困难,于是断定这个肯定不是心体,接着又进行了新的尝试,传习录说“意之所在便是物”,刘老师说“生活中处处是道”,于是我就开始在洗脸刷牙等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在心中给自己做旁白,这感觉很好玩,就是我在刷牙的时候,心中跟着默念“先拿牙刷、再拿杯子、再接水、牙刷沾水、先刷左边。。。。。等等,默念完一句做一步” 这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一次在家里洗碗的时候,照例在给自己边做旁白边做事,突然有那么一刹那,发现不用旁白我也知道我在干嘛了,就是心中的那一涌动决定了我接下来要怎么做这件事情,我就知道触摸到心体了,这个就是体用,所以后来有同道和我交流时候,说理解了心即理,但却没有触摸到心体,我告诉他真正触摸到了心体就一定能明白心即理,就一定会知道心的体用。当然我不建议还没有触摸到心体的同道用我刚才说的入门的过程来进行尝试,因为没有必要,后面我会专门就触摸心体说一下。

第二次体悟:触摸到心体后,我依然贯彻“意之所在便是物”“必有事焉”“集义”以及“传习录127章生死之道说到白天懵懵而兴、蠢蠢而食。。。。。。到只是梦昼”衣食住行,一举一动,都是先思在行,强行自己存养良知,在身体自主动前先让自己行动刹车,心中问自己要干嘛,慢慢的到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很痛苦,坚持了三个月(这三个月不敢说良知没有不间断,但是绝对是连贯的)突然发现有根弦崩上了,其实就是存养良知的习惯养成了,以前的思维习惯调整过来了,有了一颗实时戒慎恐惧的心。

我也是在这个阶段疫情能控制住的时候,在面对之前创业的失败后在家学习心学,重新找工作入世的,面对各种情况就已经不会再被各种纷繁的情绪私欲影响,能在不良情绪未发前就让它收住,不会影响到当下正在做的事,和任何人交流也能做到全神贯注不会走神,反复听刘老师讲“鬼谷子”的时候也是在这个阶段能体会到鬼谷子反应术中“以神查人”的感觉。

第三次体悟:是在第二次进阶后大概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2020年9月的时候,当时我请教了刘老师一个问题:“最近几个月我觉得良知存养的不错,但是上周我去会见完一个重要客人高度集中,心上用力连续用力了几个小时,效果自然不错,但是回来后一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忘记存养,但是感觉气机受阻不连贯,我尝试用力,发现助了,会找不到发力点,我不用力会发现气机就像刚开始修习心性时候的样子,该怎么办?”当时我心里面很着急,害怕这种感觉消失,因为良知是我目前唯一能依赖的东西。之后刘老师告诉我心性功夫都有这个阶段,不要着急,保持存养良知就行,于是我又反复的看传习录,再体会。过了几天就有了新的体悟,赶紧第一时间向刘老师分享:“我找到我气机卡顿的原因了,之前卡顿是因为在不知不觉间过多关注心体而忽视了意和物,之后卡顿是因为自认为静的情况下还有一些微弱的急躁,导致前念还没有处理完就开始关注后念头,所以卡顿,我尝试再放慢一点节奏,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处理,发现不卡顿了,不过还不太熟练,节奏还没有均匀,还需要继续加深练习。”

第四次体悟:是在一个星期以后,也是气机卡顿不流畅后,恍然大悟向刘老师分享体悟:“这个力一定要使,就像您之前音频提到的这个弦绷着,但人是轻松状态,这个力使的多大根据具体事情来,事越重要,使力也越大,不要超过上限,当重要事情完结,这个心上使力要收的回来,回收到轻松绷弦的状态,我之前就是不懂得收回来导致过多关注心体,导致反而感知不到念头。”

这个阶段已经能完全分辨出哪些是臆想,哪些是现实,但是在遇具体事情的时候虽然能循着良知走,但是做具体事情时候仍然缺乏整体性和效率。

第五次体悟:是在2个月以后,也是在2020年11月的时候,那段时间跑项目销售,除了心定了,而且好像看到心体的一个新的妙用,是以前没有的,就是跑完项目后,整个过程,对方说的话,了解到的事都知道,不会忘记,然后想接下来怎么办的时候,心中会自动把这些东西列出来,仿佛一张图,哪些还需要了解,哪些有疑问,该去找谁,接下来该怎么办,好像摆在眼前一样,只是还不够很清晰,又请教了刘老师,刘老师告诉我这个是境界的突破,只是不够纯熟而已。

从这开始,我不断的在助的边缘徘徊(上一次分享我有提到过,勤做功夫不是助,助是急于求成而过多关注心体的感受,关注见性的清晰度)

第六次体悟:也就是在上一次分享前几天2020年12月初的时候,体悟到“随着不断触摸心体对心体的熟悉,对发力点越来越熟悉,偶尔会发现功夫特别精纯,然后为了抓住这个精纯的感觉而加大发力,导致明知道自己助了也毫无办法,这种阻塞耗神的感觉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就在这个时候体悟到不是发力越重越好,而是正相反,发力越轻越好,越轻反而越清晰,心体涌动越连贯,那种心体活泼泼的感觉又回来了,但是这种轻发力的感觉还不稳定,还需要继续练习。”

也在这个阶段给自己总结了一句话:“关注心体不间断并不是存养良知,连续不断的关注心体而不用就是枯禅,只有把心用起来才是存养良知,对气机流行熟悉后,连续不断的把心用起来,心就会活泼泼的,一阵涌动接着一阵涌动,就是见性,就是见道了。”

也是在这个阶段对格物致知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我对格物就是格不正之气理解比较模糊,所以我对自己起手功夫定位在言行举止时时存养良知,当对天理气机越来越熟,不会被细小私欲打扰走神后突然对格物致知有了新的理解,格物致知更像是对一件具体事情的深入思考,在面对具体事情时候,神保持持续宁静状态,期间各种不符合思的这件事的闲思杂虑会冒出来,其实就和静坐一样,闲思杂虑观就行了,不要被带偏,用心思的依然是当下这件事,格物致知更像是一种深度思考,我猜想圣人的灵台推演是否就是格物致知功夫做到了极致,神盛,能长时间凝聚气机思具体事情的功夫。” 如果说时时存养良知的慎独功夫是广度,那格物致知功夫就是深度,都是一以贯之的。

第七次体悟:在2021年1月底的时候,关于心性功夫又有了新的感受,之前觉得存养良知时候在心上发力越轻越好,越轻越清晰,但是这段时间遇见瓶颈了,就算发力轻,感受到关注在心,但任然又快到念头不生的枯禅的感觉。直到早上思这件事情怎么办的时候,突然心中一个念头起,要忘记自己,忘记自己的身体,全部精神就浓缩到心那里,更要“忘记刻意用心去照,无论用多少力也要忘记,我就是那一点东西,然后再存养良知,发现又更加顺畅了,不过这个新的体悟运用起来还不是很稳定,还需要一点时间适应”。

这个阶段也算是真正体会到刘老师在昼夜篇的音频中提到的修灵魂的感觉,以前只是文意上的明白,但没有亲自感受。

到现在为止,回顾了一下自己修习心学入道的这一年时间来,修心学这个事业,天资禀赋感觉反而不怎么重要,可能就体现在触摸心体那个弯能不能转过来,修心学最大的根本其实很简单,就是苦练,忘记量不设上限尽最大努力海量训练,开始很困难,其实就是习惯改变的问题,当存养良知习惯养成后,后面会越来越轻松。

其实独立的灵魂的感觉也没有什么神秘,就是随着功夫的熟练,水涨船高自然而然的问你,由最初的几分钟一个致知,到一分钟十几个致知,再到现在能一秒钟五到六个致知,这个独立的灵魂感觉就是致知的频率越来越高的时候,自己真正从身体里独立出来的感觉。

如果要问这个转弯是什么感觉,就好比手上拿着手机,到处找手机,找了好久才发现原来就在自己手上。

修习心学的过程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心不在焉”到“心在万物”再到“心不在焉”,第一个“心不在焉”是我们常理解的心不在焉,被私欲遮蔽严重,做什么事都不走心,都是形神分离,做不到知行合一。 “心在万物”主要是指在事事物物上做功夫,理解意之所在便是物,做任何事情都走心。 而最后一个“心不在焉”是指《大学》中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心不在万物上驻留的心不在焉。这是一个复其心之本体的过程。

前面说的对心学功夫的体悟是在能够连续存养良知的基础上说的,如果不能做到连续存养只在所谓具体事情上做功夫,可能体会不到这个心体上发力轻重的感觉以及助的感觉,如体会不到不要刻意去想这个感觉,否则只会有害,只能做相互印证。另外关于进阶的体悟如何来的问题:每次要进阶的时候会感觉即将进入枯禅、念头不起、耗神严重、功夫退步,这些问题会伴随整个修行过程,就是个轻重以及持续时间长短的问题,不需要过多担心,只需要静下心来内求自己的良知该怎么调整,然后尝试去调整,这本身也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良知会告诉自己该怎么办。

慎独的重要性

接下来说一下慎独的重要性,以及我对慎独功夫的理解与体悟。

意之所在便是物,意味着,日常衣食住行,洗脸刷牙,甚至玩玩王者荣耀是去蹲草,还是支援,还是撤退等等全部都是物,物没有好坏,只是相对的,而这些我们以前从没当回事,凭经验,习惯,本能做的事,恰恰占据了一天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就算日常处理所谓真正的事,之间也要伴随走路,喝水,哪怕上厕所等不起眼的事,所以说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保守了,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不为过。慎独功夫就体现在这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中,这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更应该是修的重心,这也是慎独功夫和存养良知不间断的体现。而把修心重心只放在那一天百分之十可能还不到的所谓具体事情上,大把时间依然在凭经验,习惯,本能做事,自然进境要慢得多,至少慢了9倍。换个说法打比喻,抓住生活中每一个衣食住行举手投足之间的每一个机会存养良知,做好慎独功夫。就相当于抓住了一天时间剩下的百分之九十的修习机会,自然修一年就相当于别人修9年,自然进境速度就会很快,其中厉害关系就在这里。

心学功夫其实很简单就是个海量训练的问题,天赋反而不怎么重要,也就是开始养成存养良知的习惯比较困难,习惯养成后就轻松了,就像自己身体新长了一个器官一样。

所以暂时还没有入门触摸到心体的同道不要心急,不要轻言放弃,这不是谁学的久,入门早,看的书多就进境快的问题,入门后抓住这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大家都可以领先9年。

最后再说一下触摸心体的心得。有同道和我一起交流过该怎么触摸心体,我分享了一些我觉得好的方法,比如抬一下手,或者拔一根胡子,打麻将的时候出哪张牌,这些能集中精力的简单的事情辅助触摸心体,但发现效果并不好,事后回想了一下,这些也只是适合我自己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其他人,就像之前子晴师姐分享静坐盘腿等,我触摸到的是那一动一动类似心跳的东西而非真正心体,说明这个方法并不适合我。才理解到刘老师引导大家通过静坐,收束心猿意马,入道触摸心体的良苦用心,只有这个方法是最折中的方法,静坐重点还是收束心猿意马,观未发前的气象,其他什么姿势方式都不重要,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同时在触摸心体过程中,如果有自己的体悟,觉得心体是怎么样的,一定要先去尝试,没有谁的方法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往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在自己的心中出来,因为尝试了后,这个是不是心体,自己一定会知道,这尝试的本身也是一个内求的过程,也是在做知行合一的功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