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再进化
两年多以前第一次听到英特尔转型数据公司时,外界常常是听不懂的声音。那时候的英特尔正处于转型探索期,传统的业务受到挑战,而新业务模式还没有建立。英特尔的形象,也随之变得模糊起来。
文 | 懂懂 编辑 | 秦言
来源:懂懂笔记
“新的CEO上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方向已经定了,必须要全速前进,不能再犯执行上的错误。”最近再次见到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感觉他与前几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眼神中的坚定,似乎在迷雾中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开始带领英特尔中国加速快跑。
从定位之变到思维之变,从“我能做什么”到“我能帮助客户实现什么”?
“英特尔从以晶体管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是要将数据的价值体现出来。”杨旭解释到。
他表述的是英特尔转型的定位之变,让我们先看看这一定位背后的产业已经发生了什么变化。
杨旭第一次谈及“数据洪流”是在2017年初。当时,数据爆发给全球企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已经开始显现,但一切还都是处于初级阶段。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业界对数据是未来世界一种新形态的“能源”已经形成共识,数据将成为一切智能化的动能。
数据洪流带来的不仅是数量的爆发,数据形态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传统的数据,有未来的AI数据;有来自于神经拟态计算的,还有未来的量子计算的……这些变化,需要从计算、存储、传输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与变革,以全新的方式处理“数据”这种未来能源,使得这种能源产生出社会价值。
英特尔将全新的方式总结归纳为6大支柱:制程与封装、架构、内存与存储、互连、安全、软件——要处理未来能源,这六个方向上都需要创新。
“这些是很了不起的技术和创新,英特尔把内功练好了,核心实力练强了,才能为未来的数据增值、数据红利贡献我们的力量。”杨旭认为,在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这个定位上英特尔的优势在于,“从云端到终端,英特尔是唯一一个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芯片连接、存储、处理技术的半导体厂商,而且可以在每个点上优化,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上全面优化,我们是帮助客户让数据增值的公司,这和很多其他公司都不一样。”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摩尔定律。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里,也就是英特尔转型期间,外界一直质疑摩尔定律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是在转型期不断探索之后,英特尔再次向外界证明,摩尔定律的精髓和本质依然没变,摩尔定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又“回来了”。
“过去50年摩尔定律一直在推动这个产业,把芯片做得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它一直推动着两个层面的发展,一个是将晶体管变小,单位面积芯片密度增加;另一个是在同样价格上尽可能买到更多计算量,更大的存储容量。”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解释到。
“所以我们通过把不同的计算模块放在一起,以二维方式集成或者三维方式集成,进一步提高处理密度。新处理架构,比如人工智能算法处理架构,也可以因此大幅度的提高处理性能。”宋继强强调,如果这些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让摩尔定律的经济效益继续存在,同样的价钱仍然可以买到指数级上升的数据处理或者数据存储能力。“因此同样的价钱仍然可以买到指数级上升的数据处理,或者数据存储能力。”
在一维空间里,算力的增长已经到达一个瓶颈,但是在多维作用下,算力仍有指数级增长的空间。在封装这个支柱里,从一维到多维,摩尔定律获得了新生。而6大支柱的每个支柱里,都将会有这样的裂变。在应对数据多样化、数据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英特尔在六大支柱上同时发力,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软件之间,是互相相关、紧密耦合的。“我们认为这六大技术支柱会给我们带来指数级的创新,也是英特尔未来十年甚至未来五十年的主要驱动力。”宋继强表示。6大支柱的创新与裂变,将是摩尔定律未来更强劲的动力所在。
在这次发布会上,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讲了这样一句话:“从客户出发,与客户交融,这是英特尔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英特尔变成了学生,同时英特尔也是老师。这样的双重职责就让我们得以与客户共同开发数字经济未来的新机遇。”
从这句话里,可以我们看到英特尔展现出的深层次进化。英特尔表层的进化是定位之变,从晶体管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这也是英特尔自身能力的转变。而深层次的进化是思维之变,主导英特尔向前走的是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再是冷冰冰的一个定律。摩尔定律被赋予新的生命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温度。
以前,英特尔主要向客户提供的是计算能力,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摩尔定律主导下的芯片,其在客户端体现的价值,就是越来越快的计算速度以及越来越低的成本,主要的应用场景是PC和服务器。而现在以数据为中心,体现出来的客户价值则是通过数据实现的智能化增值。这就是杨旭所说的数据红利:“英特尔以数据为中心,推动全面计算创新,不断发展智能互联技术和解决方案。在'智能+’时代,深挖数据红利能够为产业创造更多增值空间,进而加速数字经济落地。”
从杨旭和王锐的话中,都可以感受到英特尔思维方式的进化,以前英特尔是晶体管公司时,说的是“我能做什么”的问题,很多年来英特尔都是沿着“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能引领什么”这个思路去发展的。这当然不是英特尔特有的,几乎所有企业都是这样先定位、再定战略。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数据公司定位,是从“能帮助客户实现什么价值”出发,数据红利就是价值的体现。也就是说,今天英特尔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客户遇到什么挑战?我怎么帮助客户去实现新的价值?在帮助客户过程中,我还欠缺什么?”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将英特尔带出了已有瓶颈,走到了全新的世界里。大约在时代转型期徘徊、探索了五年,英特尔似乎完成了又一次进化。
在英特尔历史上这不是英持尔第一次转型,所以懂懂更愿意将这一次称为英特尔的再进化,而进化的原动力就是数据时代客户需求的变化。这个进化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定位的进化:从一家以晶体管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
思维的进化:从“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能引领什么”,到“客户遇到什么挑战?我怎么帮助客户去实现新的价值?在帮助客户过程中,我还欠缺什么?”;
能力的进化:从单项冠军向全能冠军。
从探索到执行,英特尔无人区大冒险
“现在我觉得重点是不能老在这儿惶恐,不能老在这儿做计划、做策略,而不去执行。不把结果拿出来,人家不会相信你的策略是对的。”在杨旭看来,经过几年转型期,英特尔的答卷也越来越成熟。
首先是2018年的财报发生了变化。2016年英特尔全年销售额为594亿美元,2017年是628亿美元,2018年达到708亿美元,这几年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最关键的是,2018年公司基本实现了以PC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收入结构变化,数据中心的业务占48%,接近一半。“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很快数据中心业务会超过PC。”杨旭对此非常乐观。
不可否认,进化并不容易。从PC市场低迷开始,英特尔也进入了几年的迷茫期。在2015年之前几次与杨旭交流,他的关注焦点还是在PC的创新上,即使外界都认为PC的创新到了瓶颈期,但英特尔还是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推动PC产业的创新上。
英特尔的迷茫,很多传统巨头都遇到过,比如与英特尔一同在PC时代辉煌过的微软。在从PC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过度期,微软固守传统优势业务,错失很多机会,一度陷入低迷。直至现任CEO四年前上任,带领微软走出PC困境。这两年,我们看到微软在云计算、AI等方面全面领先,重新回到了产业的潮头。
英特尔也在移动业务上出现过失误。先是做手机芯片,后来卖掉这块业务。过了两年又重新做回手机芯片,还是没有成功。移动业务上的两进两出,错失了移动业务。当然,所有的教训也都成为后来的经验。
2016年的一次发布会上,杨旭在谈及产业发生的变化时说了一句话:“这一切都是数据惹的祸。”显然,那个时候英特尔已经意识到数据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变化,数据是核心,也是驱动力,将开启一个新时代。但是那个时候,英特尔跟绝大多数企业一样,虽然预感到巨变将发生,但对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并不清晰。
到2017年,英特尔正式提出“数据公司”的定位,但那个时候外界不懂什么是数据公司,连英特尔内部很多人也解释不清“我是谁”。
“五年前我们可能惶恐,产业发生这么大变化,大家都在谈未来。开始我们以为只是我们产业的事,但是随后所有的产业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大家都在寻找未来的路。所以这是一个跨行业的无界的巨化,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在找方向。”杨旭回忆到。
确实,这不是单一产业的变化。今年两会期间,总理首次提出“智能+”,智能将与各行各业发生化学反应,数据驱动的创新将带来的是所有产业的巨变。从PC、手机到所有的硬件可能都是不再是过去的样子,硬件的价值也将通过丰富的AI场景去实现,这将打破旧所有的边界。
在这种变化中,英特尔当然也不能再延着自己原有的方向低头跑下去,“我们觉得过去几年通过我们的尝试,把方向定在一个以数据为未来的增值空间,以这种端到端能力的投入和建设,来做整体的战略策略和规划,我觉得已经非常清楚。”
从2017年正式提出数据公司的定位,英特尔在端到端能力的投入和建设上,也开始提速。
一方面是技术研发,“要捕捉到这些发展机会还要练内功。”杨旭说道,英特尔去年一年研发投入135亿美元,生产制造投入152亿美元。这些投入很大,最关键的还有对未来的新技术投入,包括人工智能、自动驾驶、5G、GPU、FPGA、计算机视觉技术。“英特尔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20%,占全半导体行业研发投入的三分之一,在半导体行业研发投入是行业第一。”
另一方面是通过投资和收购两条线来补充自己的能力。毫无疑问,英特尔是过去几年科技行业里投资、收购最为积极的企业之一,这些投资和收购多数集中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可穿戴、物联网等领域,逐渐完善了英特尔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这也是上一任CEO的贡献。英特尔跨出PC,在一些新的领域大胆出手,收购和补充这个能力。”杨旭表示。
比如英特尔2017年以153亿美元巨资收购的全球最大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供应商——以色列公司Mobileye,这不仅创下了以色列科技公司被收购的最高价,也创下了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交易,使得英特尔一举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重要玩家。再比如,刚刚结束的英特尔投资全球峰会上,英特尔又向14家科技创业公司新投资总计1.17亿美元,这些公司涉及通过创新的方式,研究、分析构成世界的材料和人体科学;使用更高效、更环保的制造技术;以及采用颠覆性的芯片设计新方法。
第三方面就是全新的合作生态。在PC时代,产业链相对简单,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固定了行业格局。而AI时代将是什么样的生态,谁也不知道。英特尔做了全新的定位,其他公司也一样都是面对这种未知。杨旭强调:“Industry,产业才是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我们要做强企业,同时要做强产业,包括所有的合作伙伴,这极其重要。”
比如计算领域,英特尔在CPU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XPU。但客户的需求可能并不是所有的芯片都使用英特尔的,英特尔以一种很开放的态度将自己最强的CPU与其它企业的“XPU”融合。“CPU是所有XPU平台的中央神经系统,这就有点像中国人的主食米饭,别的XPU都是菜,不同地方的人喜欢不同的菜,但他们都需要和大米来搭配。”在杨旭看来,所有的合作都是为了将最好的结果带给客户。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英特尔在研发、投资、生态各个方面发力,到今天已经形成一个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芯片连接、存储、处理等方方面面技术的半导体厂商,而且可以在每个点上进行优化,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上的全面优化,成为一家能够让数据增值的公司。
这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英特尔,可以说是为未来“能源”而生的一个能源加工厂,就像传统能源行业中的炼油厂或是火电厂,炼油厂是把原油变成各种可用的原料产生价值,火电厂是通过烧煤发电,让电成为社会的动能。
【结束语】
说实话,到今天英特尔所说的“数据公司”和“6大支柱”,外界能理解的人也不多。这是产业迭代时期的一个常态。产业迭代的时候,前面就是无人区,该向哪走,怎么走,这些都没有指示牌,只能靠走在前面的企业去探索。当然,无人区探索就意味着冒险。
如同微软错失了互联网时代一样,英特尔作为芯片巨头也错失了移动时代。如今微软已经重返潮头,成为智能+时代的一个新巨头。今天的英特尔也看清了客户的新挑战与新需求。
“任何一个企业,既然转型了这么多年,该犯的错也犯了,你也看到机会越来越明确了,大环境的变化也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再与杨旭交流,看到的都是坚定。现在,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他都不需要过多再去解释战略,而将重点放到了执行上,“新的CEO上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方向已经定了,而且必须全速前进,不能再犯执行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