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都没年味了”,让过年更有仪式感,不愧对孩子!

没几天就要过年了,按照以往过年的惯例,应该是到处张灯结彩,大家走亲访友,街上好不热闹。毕竟,春节在大家的心里,是非常隆重的节日,天南海北都要奔回来,只为一起吃顿年夜饭。

大家心中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呢?

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在大家心里,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呢?为此,我随机找到了一些粉丝留言,大家对春节还是比较向往的。

粉丝一:小时候最期待过年了,有新衣服穿、新鞋子,还有压岁钱,能当好几天土豪呢!买糖葫芦都两串一起买。

粉丝二:过年啊,就是磕头、拜年,红包也有,虽然不多。还有瓜子、花生可以吃,每年这时候我都穿大口袋衣服,装一大口袋回来,嘻嘻。

粉丝三:过年最爱吃的,是麦芽糖,那种味道,现在吃不到了,感觉味道不正宗,有太多添加剂了。

粉丝四:过年最喜欢放鞭 炮了,每次我都是那个冲在前头的,刚开始有点害怕,后来越来越大胆,“二脚蹬”也敢放。有时候偷着买,背着爸妈跟小伙伴一起放,可带劲儿了。可现在明文禁止,感觉过年也没意思了。

粉丝五:过年和小伙伴一起玩,多 爽 啊!吃完饭大街上一喊,人都出来了。现在呢,都是楼房。哎,都不知道对面是谁,很无聊,还不能走亲访友,估计啊,今年要在家躺到初七了。

确实如此,以前过年,虽然咱们条件不如现在好,也没这么多好吃的、新衣服,但那时候年味儿是在的,孩子们也是快乐的。可现在呢?别说孩子,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快忘了,春节到底是该是什么模样的?

年夜饭去饭店吃,跟聚餐似的;“云拜年”有手机就行了,门也不用出;鞭炮不能燃放,听不到热闹的鞭炮声。

以前我们喜欢过年,是有盼头,现在呢?即使再想过年,可却感受不到,过年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即使身边有孩子,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讲,过年到底意味着什么?

春节,好像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味道,给我们带来的期盼越来越少,顶多算放了个长假而已。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认为?

传统节日,也是仪式感的体现

仪式感是什么意思呢?《小王子》中有句话是:“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我觉得这是对仪式感最好的解释。

中国传统的节日,都是祖辈们辛苦劳作才流传下来的。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孩子们不熟知这些节日背后的意义,就很难了解到,我们中国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更难感受到,传统节日带来的仪式感。

而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可,其影响是“恶 劣”的。精神上没有“信仰”的人们,往往也没那么团结,更别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了。

我们这代人,尚且还有童年可以回忆,我们的孩子呢?回忆起童年,也没有多少对传统节日的记忆,这是多么悲 哀的事情啊!

有育儿专家认为,孩子缺少仪式感,感受幸福的能力,也会下降一半以上。而家庭中的仪式感,对孩子而言,远超物质或其他东西。

传统风俗、节日,应该让孩子体验。如果孩子不能及时了解这些,也是家长愧对孩子的表现!这是最基本的生活场景啊,对孩子来说,太不公平了。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栋梁之才,这些传统节日带来的仪式感,怎么能不带孩子体会呢?

让过年更有仪式感,不愧对孩子!

我家孩子一个6岁,一个3岁,对于他们来说,好吃、好玩的,平时也有,过年的吸引力,好像真没那么大。但我觉得,尽管如此,还是要跟孩子做好过年意义的讲解,让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春节。

到底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尝试过几种:

买新衣服,讲过年的故事;置办年货,聊传统习俗;准备介绍新年绘本,跟孩子一起看。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三种方式,因为可以跟孩子一起参与其中,能学习到不少新年知识,有些还是超乎我想象的。

这套《我们的节日中国年》绘本中,对中国的五大传统节日,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有节日的由来、过节习俗和传说故事,以及过节时吃什么美食、相关的诗歌等等,都是应有尽有。

这套书我家也入了一套,它是3D立体书,动动小手,就能跟孩子互动体验了,拉一拉、拽一拽,一切跃然绘本上了。

我们觉得过年没意思,有时候也是不知道跟孩子讲什么,过节的习俗,好像说来说去,就那么点东西。但其实,如果有一套专门的绘本,可以帮你系统地跟孩子传递这些内容,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套书中有立体花灯、手指玩偶、换花衣、灯笼剪纸等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不仅可以玩,还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氛围。

这本书还是超过1.5米的超长全景节日“画卷”,展开后看起来更清晰,节日的时间轴也能在孩子的脑海中,变得更清晰了。

枕边育儿寄语:

看得见,摸得着,跟孩子说过年才更有底气。与其纠结不知道怎么带孩子过年,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讲过年的习俗,不如带孩子一起看过年绘本,跟孩子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这些都是春节必备的活动项目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