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 李儒庚的随笔《挖藕》

挖藕 

很多年前,在白天和黑夜没有明显分界的时候,父亲挑着担带着挖藕的工具,带着我去大冶湖挖藕。腊月黄天的时节,凌晨的寒冷让人哆嗦。赶在这个时候去湖里给别人挖藕就是为了挣几个钱置办年货,顺便带点藕回家过年。
一路上,都是走在狭窄的田埂里。随着天色蒙蒙亮,田地里的露水晶莹剔透,像打了霜,像下了一场小雪。挖藕的好奇心,让我冻得冰冷的脸颊没有觉得丝毫的冷。我们要去挖藕的地方在大冶湖,靠近淤泥滩,是大冶湖的外湖。走了十几里地,到了藕田边上,父亲开始穿上防水衣到藕田里用铁锹翻泥,把手伸到刺骨的淤泥里摸藕,双手冻的发红。没过一会由于不停的出力,父亲的头部很快热气腾腾,父亲便开始脱掉外套,继续奋力的挖藕。
藕田里的人越来越多,好像在做一场比赛一样不停的铲泥,不停的摸藕…,简单的机械动作一直重复着。对面就是大冶湖的湖堤,那时候我觉得湖堤很高,就像一座绵延的山丘,可是挡不过内湖刮过来的冰冷湖风。而外湖的藕田里,挖藕人正在热乎朝天。直到后来的某一天,父亲对我说,挖藕要顺着伸手去摸,用力要得当,不能弄段藕节,否则没有了卖相。也一直到后来的多年,自己下水挖藕的时候,在把手伸进淤泥里摸藕,那种冰冷的刺骨,那种淤泥渗进指甲盖缝的疼痛才深有体会挖藕的辛苦与不易。腰酸背痛换来的微薄之利去买年货。我想,这就是那时候为什么好多人说年关年关,一到过年都在发愁。为了给我们过一个年,父辈们确实无怨无悔的承受了很多岁月的坎坷与辛劳。
几十年后,我去在山东的沿海城市呆过两年,那时候很怀念家里的藕汤,是父亲在藕田里带回来的短小藕角煨成的汤。到了今天,我去过很多别人向往的地方,在很多场合,我吃过很多美味佳肴。但是,始终不及家里的风景,家里的味道。
二十年前,黄石人指着黄荆山说我们是山背人。那个年代确实很穷,穷的一清二白。但就像这莲藕一样,越是环境恶劣,淤泥里就越藏着美味。时光一去不复返,如今的老家已经拆迁夷为平地,山背人也已经生活的富足阔气。但是不管如何变迁,往事总值得留恋,就像与父亲一起去大冶湖挖藕一样。
每每想起,在哪个天刚拂晓的寒冬清晨,我与父亲披星戴月去大冶湖的藕田,徬晚时父亲挑起亲手挖的几百斤藕去换钱。一天的疲惫在我们欢声笑语中烟消云散,空气里弥漫着喜悦!

李儒庚,大冶人,36岁,现任职于欢乐家集团安徽省销售大区经理。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明起执行!黄石人出行有变!

    清明假期 武铁武昌车务段 为方便旅客出行 4月2日至6日 车务段管内 增加高峰线6趟 上行3趟 阳新--武汉c5504(9:38-10:51),经停白沙铺.大冶北.黄石北.花湖.鄂州 阳新--武汉c5 ...

  • 鄂州人物之平民作家李重嵩

    李重嵩 李重嵩(1923- -1981)笔 名重山,鄂州市燕矶人.出身寒微, 早年在村小教书.建国初进华中钢铁公司修造分厂做工,勤于笔墨,渐至文学创作.从1953年3月发表处女作<麻痹思想最糟糕 ...

  • 感念菱藕农

    作者:杨传泳 春华秋实,入秋以来,"水八仙"的菱藕上市,成为时令食品.清代诗人汪文柏诗曰:"夜灯千匹练,秋雨半湖菱",唐代李商隐曰:"惟有绿荷红菡萏,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挖藕》

    挖藕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三处藕塘.其实,更确切地说是一处藕塘,两处藕田.   那处藕塘位于黄石工业学校(黄石理工大学的前身)大门口的马路内侧,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藕塘里,水较深,生长的都是开粉红 ...

  • [黄石文坛]欧阳高光的随笔《想念我的矿山高中老师》

    想念我的矿山高中老师   退休了,梦做得最多的是少年时的梦.梦见的人,多为小伙伴,父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他是乡村小学教师.在父与师面前绕膝,我缺乏尊师重教的意识.直到进入矿山高中,见了老 ...

  • [黄石文坛]马英的随笔《稳稳的幸福》

    稳稳的幸福  儿子(剑剑)去部队一个多月了,他本周六在电话中除了问候家人外,电话中的意思想我们暑假期间去云南看看.短短的电话中让我们更加牵念.   想起儿子在家的时候,我没有照顾好他,我愧疚感满满.我 ...

  • [黄石文坛]姜飞的随笔《这委屈向谁说去》(外两篇)

    这委屈向谁说去 大姐夫在奈何桥驻足片刻,最终还是没有回头.如果真有孟婆汤,我会劝他一饮而尽.放下许多放不下的人和事吧,这样,在我们竭力顾左右而言他时,就算还是逃不开那一副副闪现的音容,也不至于太悲恸. ...

  • [黄石文坛]柯浩然的随笔《在校住读的日子》

    在校住读的日子 一篇忆母校出炉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和几位同学分享,也请熊老师和移顺同学指导了一下,最后才定稿.有位同学看后电话给我,浩然,你写的还可以啊,勾起了我在学校三年美好的回忆,是不是再写点学校住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如父的姐夫》

    如父的姐夫  人海如潮,有你有我,潮来潮去,遇到不容易.正如麦家说的那样:"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着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q ...

  • [黄石文坛]余萍的随笔《普通人的日子》

    普通人的日子 退休有几年了,生活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小,每天出门见到的多是小区和公共休闲场所的管理员.保洁人员,与人聊天也只有那几个交往多年的同学和朋友.在与他们的接触和交谈中,我时而会心生悲怜,时而心情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阳春面》

    阳春面 有同事问我: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我还真回答不上来.于是赶紧查,一查才知道,吃了多年的阳春面,其实也叫素面或光面.民间习惯称阴历10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便称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价十文, ...

  • [黄石文坛] 文思棋的随笔《长歌行》

    长歌行 --回忆我的西安之旅 长安自古是盛唐之都,关于歌咏长安城亦或是和长安城有关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比如<潼关吏>.<渭城曲>.<长恨歌>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