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不是最长情的告白,别让“丧偶式养育”吓坏你

央视《面对面》栏目主编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有个词风行好几年,叫“丧偶式养育”,意思是父母一方留给孩子的时间极少,表面看家庭完整,实际跟丧偶差不多。和这个词相近的,还有个词,叫“假性单亲妈妈”,看上去很专业。
这两个词,很容易引发女性陷入家庭反省,并升级对丈夫的不满。
我不确定,这些词是不是专家发明的,但显然,它们被自媒体俘获,化妆成恐怖的标题,和“原生家庭”一样,成为高频词汇。
这些标题你可能很熟悉:
有没有一种哀怨和焦虑扑面而来之感?怎么办?再搜一遍,自媒体也给出了答案:
但,怎样长的陪伴才算“最长情”,且刚好是孩子或伴侣所需要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开着车好好的,突然看到警察,心中立马一紧,瞬间启动自我检查程序,看看自己是否违章,其实你啥都没错,但看到警察还会紧张。
我觉得嵌入“丧偶式”的标题,和警察类似:你本来走在幸福的大路上,看到这三个字,本能地自我检查:我的家庭是不是也有这种缺陷?
这篇文章,就是要对这个自媒体热词做次脱敏:别被“丧偶式”引发的恐慌挟持,“丧偶式”甚至“丧偶”本身,和失败的婚姻、教育都不能画等号。
给我带来启发的,是对一个传奇家庭的深度采访,这个家庭一门、两代、三院士,分别是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女婿。
(青年李四光)
所谓“丧偶式养育”
并不意味着家庭缺爱

李四光你应该知道,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者,49年后第一任地质部长。大庆、胜利等大油田能被发现,得益于他的理论。对于急需发展工业,但石油产量极少,且无法进口的新中国来说,他的贡献无法用言语描述。
李四光的女儿李林,参加了第一个“反应堆”实验、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材料实验、第一艘核潜艇材料实验,三个履历加在一起,就是新中国核武器、核工业发展史,而她在其中举足轻重。但她的辉煌不止于此,55岁时,她转行研发超导材料,成为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李四光夫妇与女儿李林)
李四光的女婿邹承鲁,上世纪60年代,和团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被称为“诺贝尔奖级的成就”。
(李四光夫妇与邹承鲁夫妇,右一为邹承鲁)
1980年李林、邹承鲁夫妇当选中科院院士。“一门三院士”在中国科学界绝无仅有。
这次,我采访了李林的女儿、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在听她讲述家庭故事过程中,有个念头蹦出来:原来,所谓“丧偶式养育”并不意味着家庭缺爱。
先看李四光,从英国学成回国,在北大当教授,32岁结婚,34岁生了李林。他的工作是地质研究,常出野外,长时间不在家。李林后来自述:小时候,很长时间见不到父亲。
再说李林自己,因从事高度保密的核研究,很多年是女儿邹宗平的“星期天妈妈”。期间,丈夫邹承鲁不愿放弃在上海的研究,二人长期两地分居。
表面看,李四光常年不在家,李林有女儿也常年不陪,母女俩似乎都经历了“丧偶式养育”,那她们的教育和成长有什么无法弥补的缺陷吗?
采访中,我注意到刻印在他们心中的点滴记忆。
先说说李四光和独生女李林间的故事。
民国时期,李林出生,先天柔弱,常常肚子痛。结束工作回到家的李四光,经常是先解开衣服,把襁褓中的女儿包在衣服里,用自己体温给小婴儿捂肚子。
(李四光与女儿)
抗战期间,李四光一家南迁桂林。敌机轰炸随时降临,14岁的李林偏偏得了伤寒,不能见风。李四光想了个办法,缝个大布口袋。警报一响,他就用布口袋把女儿一罩,背起就跑。
还有个故事流传更广。有一次,小李林去叫爸爸吃饭,爸爸居然问:“你是谁家的孩子?不怕爸爸妈妈找不到你吗”。
写故事的人,大概想歌颂李四光忘我工作,但听着让人担心,如此投入的工作,会不会减少对妻女的关爱?
李四光当然忙,32岁到82岁,半个世纪始终保持工作状态,大学教书、野外考察、创建理论、当部长、找石油、找铀矿、研究地震,去世前四天住院,还让秘书帮着找地图。
半夜想起事来,会马上起身记下来,怕影响妻子睡眠,夫妻常年分房睡。
(工作中的李四光)
但这么忙,他也是有生活的,几个细节可以证明:
一是李林小时候要喝牛奶。每晚热牛奶都是他的事。当时热牛奶是要先生炉子的,李四光每晚都会认真地生炉子。

二是李夫人常年吃药,每粒药都是李四光分好配好,绝不假手他人,这个习惯保持大半生。
三是邹宗平从小生活在外公外婆家,早餐时,李四光总和她一起吃猫。啥意思呢?她若撒娇耍赖不好好吃饭,李四光就拿吐司面包挡住自己的脸,“猫”一声,抠掉一块,放嘴里。用这种方法哄她把面包吃完。吃猫的日子,正是找油田工作的整整六年。
可见,即使压力巨大,李四光仍用早餐时间,倾力陪伴一个小宝宝。
至于传说中,李四光认不出女儿的事,真实情况是,小李林出于恶作剧,故意躲在暗处,李四光只看到了黑暗中的一个小人影,才有这么一问。
陪伴的质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
后来,我特意电话邹宗平,和她聊“丧偶式家庭”、“丧偶式养育”。我问她:你妈妈的童年少年时代,李老陪伴很少;你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这么少的陪伴,有没有给你们带来遗憾?
邹宗平回答很简单:没有,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得到的爱是足够的,从没想过有什么缺憾。
可以说,家庭是物理、情感、文化等多个维度营造的空间。陪伴,是这些维度堆叠营造出的环境和状态。
但很多文章却把“陪伴”转化成一个个机械动作:有没有带孩子旅行啊?有没有给孩子做花样翻新的早餐啊?爸爸是否按时出席晚餐啊?有没有和孩子亲子共读啊?爸爸有没有带孩子做运动啊?等等。
每次看到这些论述,我都想问作者,难道回答是“有有有有”,就能自动获得完美家庭和完美教育吗?没有的话,就一定是缺憾甚至灾难?
还是拿李林院士举例,她的人生有个关键转折:1946年,李林获得奖学金,到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硕士,毕业后在剑桥找了份实验员工作,负责磨金相。
有一次,磨着磨着,金属片就飞了出去,那个金属片由实验员一对一磨制,是要撰写金相报告的。
李林很着急,接下来发生的事,用邹宗平的原话最好玩:
英国同学跟她说没关系,我们也常常飞出去,就给她找了个吸铁石,往地上一吸,吸了一大堆片片。她说哪个是我的,英国同学说老板也不清楚,你挑一个就行。所以就挑了个干净的,磨了,写报告给教授。
但她从小就知道,做科学要做老实人。后来还是跟教授说了,教授当时没说什么。过几天,系里秘书来找她说:教授找你有事。
她当时吓坏了,坏了坏了,工作丢了,结果教授没说别的,就问她:你想念书吗?她说:当然想了,但我没钱。教授说:你要想念,我给你找钱。教授觉得这个人比较适合做科学,因为她诚实。就这一个机遇,她就在剑桥读了博士。
如果没有这个看重人品的英国教授,日后中国就少了一个女院士。
邹宗平多次强调:李四光家教中很重要一点是说实话,哪怕说实话会带来尴尬,从而影响了两代甚至三代人。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唤起大家对科学、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李林、邹承鲁夫妇)
在剑桥,李林和攻读生化学博士的邹承鲁结为夫妇。李林回顾家庭生活,概括为:风华正茂却两地分居,再聚首时已两鬓斑白。虽有遗憾,但此生都是圆满和幸福的。因为他们一直从事“唯一、最爱的科研工作”。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想要有成就,最重要的是把时间拿出来,而每个人的时间是相等的,一天24个小时。一门两代三院士,是时间累积出来的。
但细细品味,会发现两代父母都较少陪孩子。但只要有机会和孩子相处,哪怕一分钟,给出的爱也是饱满的,短暂的陪伴成为孩子一生记忆中的高光时刻。 
此外,这个家庭还给了孩子一笔最好资产,就是有自己的爱好,终身投入,成就人生。
(邹宗平女士去中学讲座,左二蓝色上衣的女士,1980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地质系,现任国土资源部李四光纪念馆高级顾问,馆长特别助理)
(晚年李四光)
所以,很多时候,“丧偶式”是伪问题,陪伴的本质是全心投入和高质量陪伴。为人父母,不能为孩子放弃自我。
勇敢成就自己,才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与其为丧偶式养育担忧
不如先关注自身的幸福
再说说我最近听过的某心理学家的课。先搬运他的几个结论:
从进化角度看,女人难以独立哺育孩子,为了确保婴儿存活(注:人类婴儿都早产,否则生不出来,因为我们进化出了大脑袋)于是有了婚姻,男女一起养育后代。
进入文明社会,父亲使命中又增加了教育。看甲骨文里的“教育”。“育”字左上方代表妈妈,右下方代表婴儿。合一起是说,妈妈正抱孩子喂奶。古人眼中,妈妈给孩子食物和爱的依恋。
“教”比较复杂,左下方是个孩子,左上方代表学习材料,右边是个拿着棍棒的手。合起来:一个拿着棍棒的手,正教孩子学知识。而那只手,也是“父”字。意思是:父亲拿着棍棒教孩子学知识。
中国人会说“养不教,父之过”,而不说“养不教,母之过”。西方文化同样强调父亲的教育功能,我不展开说了。
最后专家对父亲的教育功能,给出如下总结:
一是,父亲通过激烈对抗的游戏,和对陌生情景的探索,让孩子形成刚毅果敢、敢于挑战的能力
二是,父亲常修理家庭中的车辆、电器等,使孩子对动手操作产生兴趣,这些活动能提高智力;
三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让父亲一般有比母亲更加广泛的交际面;
四是,父亲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更加宏观和长远。
所以,要是生活在缺乏父亲的家庭,孩子会有更多反社会行为,比如撒谎、盗窃、斗殴等。智力、记忆等能力也发展较慢,成绩也差。
专家观点不新鲜,我经常看到,只是每次都能闻到陈腐气味,谁要当面跟我讲,我一定会怼他食古不化,是把农业文明的父亲职能机械地搬到今天。
我无意否认父亲在教养子女中的作用,但是:
现代社会,那些依靠父亲才能达成的教育目标,早已不是只能劳父亲大驾才能达成的。换句话说,如果人类的孩子,想要养成抗挫能力,想要确立正确价值观,都必须依靠父亲的介入,那还有什么进步可言?

有人可能会说:难道不用要求父亲承担育儿责任了?当然不是。
那父亲承担育儿的好处,在我看来开,是分担母亲的育儿责任,让母亲仍有成就自我的机会,只有双方都能自我实现,才能提升婚姻、家庭的质量。而只有优质的婚姻家庭生活,才能给孩子成长提供正能量。
换句话说,丧偶式养育影响孩子成长的传导方式,并非直接作用在孩子,而是作用于母亲,这点很重要!
因为家庭中心不是孩子,而是夫妻关系,而夫妻关系,是基于两个成年人建立的。如果你真的为丧偶式家庭感到担忧,首先担忧的应该是自身幸福,两个幸福的成年人,才能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
专家搞错了逻辑关系。
因此,养育孩子时,与其拿着“丧偶式家庭”的恶果来逼迫父亲拿出更多时间放到孩子身上,不如找到你喜欢的生活方式,为孩子展示如何成就自我、甘之如饴的人生状态。
在这一点上,夫妻是要共同成就的。基于这一逻辑做出选择,家庭就不仅仅是责任和义务,而是机能更完善的堡垒。
行文至此,想起几年前,我和我妈妈的一段对话,当时,小妤(我女儿)二年级,我决定重新找回投入工作的状态,我这样解释我的动机:
“妈,我太了解自己了,如果不把时间和力量,投入到吸引我的事情上,我会忍不住把这股力量倾斜到小妤(我女儿)身上,就会极大削弱她的自由和选择空间。
她已经不再需要我亦步亦趋的陪伴了,我若不改变,可能会和她有冲突。所以,我要把自己投入到最有兴趣的工作中,我也开心,她也能快乐成长。
妈妈认真听完,说:“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真是个好妈妈。”
在做妈妈的道路上,被自己的妈妈如此肯定,很开心。

(0)

相关推荐

  • 物理学家李林:一家3院士,父亲是院士,老公是院士,自己也是院士

    李林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竹子在还没有从土里长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节一节的了,即使长到了凌云的高度也仍然保持着虚心谦卑的态度.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沉浸于学问里的人总是 ...

  • 看了这三位爸爸做法,才知道父亲的教育质量,远远超过母亲

    在大部分家庭中,妈妈们负责家中的杂七杂八,爸爸们则在外打拼负责外援任务.在传统观念中,这可能是最理想的家庭组合方式,这样一面不耽误孩子的教育,同时家庭也可保证固定的收入,岂不是两全其美. 看似完美的组 ...

  • 从《茉莉花开》看原生家庭的影响

    <茉莉花开>是一部老电影,看后让我很有收获.因为从三代女子(茉,莉,花)的爱情的背后 我看到了原生家庭的阴影.当她们背负这个阴影,就会不断的复制原生家庭带来的噩梦. (一)茉的故事 苿和妈 ...

  • 拳王邹市明害怕和儿子视频通话?父爱是个逐渐回归的过程

     文丨 优宝 我们常在文章里说,妈妈要学会在合适的时机退出孩子人生的舞台,母爱就是一个与孩子逐渐分离的过程.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父爱却恰恰相反.   逐渐回归的父爱   名人总是要忙于事业忙于应酬的 ...

  • 这是对父辈最好的致敬!

    近日 一部讲述"我和父辈"家国情怀的电影 令无数人动容 今日盛世之中国 源于无数父辈的不懈奋斗 也源于代代后辈的薪火相传 对父辈最好的致敬 就是努力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对你最好的致 ...

  • 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82岁因病逝世,只留下一个女儿,后来怎样了

    当你读到徐志摩笔下的<再别康桥>,你是否也如我一样,生出无限遐想. 诗歌中的剑桥,如羞怯的姑娘,从不愿回头张望,只留下那一抹淡淡的背影,引人无限神往. 那如茵的草地.河畔的金柳,悄悄生出多 ...

  • 【238】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晚自习,教室里传出一阵笑声.语文导学上一道分析图表题让大家凝神.题目内容是关于中学生阅读类型的调查报告.其中玄幻小说比重最大,娱乐明星次之,经典和时事相比少之又少.大家喜欢玄幻小说是有原因的,我太了解 ...

  • 十项全能的低年级老父亲,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过完这个周末,还有一周就期末考试了,第一学期就这样度过来了.天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每天的关键词依旧是"不轻松". 最快乐的事情是发现自己成为了"专家",没事总给 ...

  • 百岁夫妻:相濡以沫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原标题:商丘宁陵百岁夫妻:相濡以沫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来!老头喝水!"简朴的院落内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的声音.5月25日上午,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来到位于商丘市宁陵县逻岗镇台 ...

  • 覃健玲:见证爱的艺术,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男女都适用

    遇见你 ,遇见爱,见证爱!带你开启您的幸福之旅! 谁喜欢谁,谁就不会被骗.即使感情藏得很深,也仍然会偷偷地从眼中逃开,或者含情脉脉,或者冷漠疏远,两眼一抹黑,一眼就能看出. 研究表明,真爱会有持续反应 ...

  • 【羽化】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曾看过一个短片,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奶奶,每天走很长一段路,到村里的小店给在美国的儿子打电话.接通电话后,电话那头传来一串英文,"儿子,别总给妈讲洋文,妈想你--"& ...

  • 爱相随·陪伴永远是最长情的告白

    今天,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绪,参加一位老人的葬礼.说心情复杂,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何评价她的逝去,是幸福的,还是悲伤的?我也不清楚我此刻的心情是难过多一点,还是高兴更多一点? 葬礼的现场很庄严很隆重,来了 ...

  • 过稿文章||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文/星落  编辑/一弯素月  图源/网络 时长:5'99''   1 前言. 李一航喜欢叶飞羽,可这两年来,他爱得很卑微. 叶飞羽对李一航的爱总是视而不见.或者说,是毫不在乎. 纵然这样,李一航还是很 ...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一直记得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初次听到,心底便暖流肆意.是啊!爱,不一定要高调表白,也不一定要无骨缠绵,安然相守的时间,即使无语,眸光碰撞的刹那,便已倾了 ...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遇见你时,我从未想过你会离开,天真如我无忧也确实可爱.多年来,感谢你默默地带给我许多关怀,任我撒娇抱怨你都能接受和忍耐.我恳请你还要陪着我,此生此世不离开. - ...

  • 李彦平: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总第146901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文/李彦平 海浪衔着瑰丽的夕阳 层层叠叠向岸边奔涌 时而拍打一下岩石 时而偷吻一下他的脚踝 像是在抚慰他内心深处 无尽的苍凉 凝视着远方灼灼的红霞 思绪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