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撇王 |青山文艺

“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这是明代文坛领袖、“后七子”之首王世贞对青山的印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青山依旧在,成为了武汉市的青山区。青山有文脉,展示青山文艺作品,关注青山艺术家,“青山文艺”应运而生。

作者简介

小箭  原名郑建。现居武汉。鲁迅文学院第26届高研班学员,武汉市作协签约作家。出版有诗集《消失的瞬间》,长篇小说《云巫的梦境》等。

 撇   王

1

还是从1969年讲起吧,1969是农历己酉年,鸡年,我二伯因公去世。

据说那一年,地球上鸡飞狗跳,发生的都是大事情:

1,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花园散步,一坨鸟屎落在他头上(可能是故意的),尼克松若有所思,良久,决定启动同越南南北三方的正式会谈,四年后越战结束。

2, 苏丹的一个小贩起得早,在市政府门前伸了个懒腰,正好一拳打在一个城管的下巴上,城管大怒,收了小贩的秤,几天后,苏丹发生政变,政府倒台。

3, 北太平洋的蝴蝶轻轻扇动翅膀,由于“蝴蝶效应”,新中国的武汉市下起了瓢泼大雨,我正准备下班的二伯躲在厕所偷偷抽了一支烟,心神不宁。

快下班了,厂房里空空荡荡,大多数工人都提前下班,在拥挤的厂门口撑起黑伞,像张开羽翼的鸟。

二伯昨晚没睡好,老做梦,梦里有个人在他身边辗转反侧,痛苦呻吟,由于背对,二伯看不见他的脸。

雨越来越大,当劳模的二伯并不想走,他拿起最后一件待加工的工件,放在加热炉内,捂着头蹲在炉边,二月的武汉,春风像刺刀,炉边很舒服,昏昏欲睡,二伯的头落在膝盖上,猛然惊醒,炉内的工件微微发红,显然温度不够,但神思恍惚的二伯并没有注意到,他用手钳把工件夹到空气锤的工作台上放好。

雨还在下,撑黑伞的下班工人缓缓移动,雨幕像是一座巨大的墓碑,整个场景显得肃穆。二伯抬起头,看到雨幕中有个人肩膀宽阔,甩着湿漉漉的头发,向他走来。

二伯眯着眼睛,极力想看清那是谁。

“二哥。”那人走到跟前,犹犹豫豫地唤了一句。

二伯猛然想起了一个人,应该是我爸。二伯下意识动了下脚,想迎上去,却踩到了空气锤的操纵杆,空气锤“轰”地一声砸到未加热到位的工件上,坚硬的工件被巨大的压力挤得飞出工作台,瞬间击穿了二伯的腹部。

二伯的眼睛紧紧盯住那个人。

“老四?是你?”他挣扎着想起来。

直到抢救人员到来时,二伯嘴里还在低语“老四?”像问句,也像遗言。

人们的黑伞聚在一起,像鸟儿们摊开黑色温暖的羽毛。人们顺着二伯的眼睛望去,雨幕里空无一人。

据我爸说,那几天,生病垂危的他老梦见一个人躺在他旁边,不说话,我爸很害怕,背过身,不敢去看他。

同一时间,我爸梦见有个人在锤打工件,他觉得那人就是他的二哥,所以我爸过去叫了一声“二哥”。

那人脸上满是迷茫和惊诧。

然后,那个人就不见了。

二伯在武汉的一所军工厂——3303厂工作,是党员,也是劳模,也因此是我爸家族里最有希望光宗耀祖的一位。当时我二伯风华正茂,踌躇满志,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随时准备着继续上升,普照我家族代代阴沉的角落,但天有不测风云,我二伯突然工亡了,死因不详。

这对我奶奶来说,晴天霹雳不用说,我奶奶当时大喊一声“我可怜的老二啊。”就冠心病发作,从医院出来后就半身不遂了。几天后,我故去二伯的组织送来了党的春风,送来了组织上的关怀,对我亲奶奶说人死不能复生,郑老二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他是为革命事业而牺牲,劝奶奶不要过于悲伤。末了,组织上来的人问我奶奶有什么要求,组织上尽量满足。

我奶奶想了半天,问起二伯临死有过什么遗言。组织上来的人愣了愣,说起二伯死前不断唠叨“老四”这两个字。

我奶奶沉思良久,突然想起自小就插标卖出去的老四,就是我爸,又悲从中来,大喊一声“我可怜的老四啊。”又昏了过去。

北太平洋的蝴蝶扇动翅膀,让新中国的武汉市下了一场暴雨,二伯在雨中坚守岗位,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我爸因此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他结束了自己的偷鸡摸狗的苟延残喘生活,找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

这真是冥冥中的奇迹。

但这样的奇迹也是有副作用的:直到多年后,在我们家里,二伯永远是个禁忌,因为我爸一直认为二伯的死,才换来了他的新生。起先,他珍藏了二伯的照片,不时拿出来看看。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妈目睹我爸长得越来越像二伯——宽阔的肩,深沉的眼睛,在深夜里满头大汗,频频惊醒。

这让很迷信的我妈十分恐怖,二伯这样一个死去的亲人,好像作为一个虚无的鬼魂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家庭生活里,这让她受不了,以至于每次家人的发烧感冒,都被我妈诠释为是二伯在闹腾,是二伯的阴魂在作祟,小时候我频繁生病,我妈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从婆婆的家乡鹤峰请来了巫医作法,那天夜里,被我妈称作巫医的道士冒着大雨,连夜赶到我家,我妈立即要求为我二伯跳死丧,说得好听是慰藉死去的人来保佑活着的人,说得不好听就是要我二伯的鬼魂滚蛋。

但道士的话让她绝望,跳丧并不是像她想象那样能驱魂辟邪,道士抱歉地建议我妈到茅山找道士而不是去恩施土家,而就在我妈搞清土家跳丧真正含义的过程里,婆婆在一旁冷笑,她黑洞洞,已经枯萎的眼睛里满是嘲讽。

也就是婆婆的冷笑让我妈突然在心里生出了一些邪恶的想法,这个家里多的不只是一个鬼魂,还有一个活人。

北太平洋的蝴蝶扇动翅膀,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最终让我妈很生气,这让我为难,我不知道怎么样来控制故事的讲述节奏,如果不介意我的散漫,我可以继续往下讲。

02

还是继续讲吧,我爸都跟我讲一夜了。他说他小时候,就是一纨绔子弟,脚蹬米黄色皮鞋,身穿那种定做的黑色燕尾服,去街头跟那些流鼻涕也顾不上擦的光屁股小孩打撇撇。打撇撇我知道,这个游戏我小时候也经常玩,就是把香烟纸折成三角形状的撇撇,放在十步开外划定的一个圆圈里,用瓦片朝撇撇扔,把撇撇打出圆圈就是赢了。但我爸是纨绔子弟,具体细节上还是有区别的,他是拿家里的现大洋当瓦片扔,不但更有难度,还更风光,你想想,一般孩子用黑黢黢的瓦片扔,寒碜,还不经摔。我爸一出手,只见一道银亮的弧光在空中白的耀眼,不光孩子们看了艳羡,就是大人们也忍不住两眼发光。所以我爸打撇撇的时候身边老围着一群心怀不轨的成年人,我爸一出手,他们就爆叫一声“好”,弄得我爸像江湖献艺似的。

那时候我爸耳濡目染,也懂了些江湖规矩,别人一叫好,他就像触了电,腰板挺得笔直,双手抱拳,向四周行礼,谢谢人家捧的人场。就这样,我爸打小就引领了当时他住的汉口民生路的娱乐潮流,大半的成年人都苦练打撇撇本领,为的就是能在我爸手里赢现大洋。

我爸的这种低俗娱乐方式,和他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的贫民禀性,让他的几个监护人,也是我婆婆和几个舅爷十分痛恨。舅爷们没收了他的现大洋,婆婆则没收了我爸赢来的全部撇撇。

其实从遗传学角度来分析,我爸这种不争气的表现应该是源于他自身的血统,也就是武昌火车站一带的流民血统,这一带流民大多是从神州各地逃难而来,靠在火车站附近坑蒙拐骗撞猴子过生活。我亲爷爷,据说就是武昌火车站附近著名的混混,人称秃三,死缠滥打一辈子,最后不知所终,留下我奶奶和五个儿女,艰难过活,生活是艰苦的,五个儿女饿剩下四个,最后无奈之下,只有给最小的我爸插上草标,卖给了我婆婆,也就是我爸的养母。

我婆婆祖籍湖北恩施鹤峰,是土家族人,从小跟几个弟弟流落到武汉,年轻时候混迹汉口一带的舞厅,舞技一般,但因为一副姣好面孔,经过几年打拼,竟然成了一个半红不紫的舞女,被一个上海商人发掘成了准小老婆。之所以说准小老婆,就是一没名分的情人,比如上海商人到武汉来作生意,就把我婆婆那当家了,把我婆婆当老婆使。

作为报酬,上海商人给我婆婆置了房产,每月支生活费。婆婆从此过上了少奶奶生活,厌恶自己的出身,当然会对我爸混迹街头的行为深恶痛绝。

但很快的,我爸用打撇撇的方式横扫汉口民生路一带,成为一代撇王,人称“八块现大洋”,这称号很让人费解,我问我爸当年打撇撇的时候是不是上场就把八块现大洋一字排开,就像听书时说的辕门射戟一样一扔一个准呢。

我爸拔了口烟,说这雅号有两个含义,一是我爸当时还小,七八岁的样子,所以在风光后很容易被人算计,比如他输的是现大洋,赢的却是香烟纸做的撇撇,所以他出门一般就只带八块现大洋;二是很多年后,当他从我瞎眼的婆婆那里听到自己是八块现大洋买来的,他才对自己这个大号有了深刻理解。他并不痛恨那些给他起大号的,那些居心叵测的人。

悲惨的身世让他对人性更有了彻切体肤的体验,终于明白自己本就是劳苦大众,根本就没纨绔子弟的那种传承和基因。

若干年后,我爸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如果心情好,他在喝酒后经常用筷子蘸酒我喝,笑着对我这样说。如果心情不好,他会边打我边这样吼。而我深知喝醉的了爸爸是很难清醒过来的,所以我就只能坐在他身边,深埋着头,深刻理解我爸的出身论,任由我爸耍着老子威风。

就这样,我爸喝醉的时候越来越多,我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相关的哲学问题,慢慢的,我对宿命这东西开始感兴趣,再大点的时候,我爸即使喝醉了,看着慢慢个头比他高一截的我,也不便有太多过激的行为来发泄他心中对这个世界的不满。于是他换了一种方式,老引诱我和他一起喝酒,喝得再多,也就是和我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讲述他这辈子的恩怨是非。这样的场景让我妈十分不满,老嘀咕着这家没法过了,老子跟儿子同辈了,我这当妈的可吃大亏了。

我爸闯荡江湖几十年的经历对我很有用,因为从这些活生生,血淋淋的经历中,我能根据我自己的分析,看出事物的本质来。比如我看电视剧《红楼梦》,看到贵族纨绔贾宝玉后来沦落成乞丐后那悲伤的眼神,突然觉得他跟我爸是一回事,不同的是贾宝玉不相信宿命,一直以为自己是纨绔子弟,还想世袭下去,结果被迫改行当了乞丐后心理有反差,成为悲剧。其实他如果相信宿命,自愿去当乞丐,也就会成为济公那样的名乞,流芳百世。

我爸不一样,他年轻时候就在打撇撇的过程中,在社会大熔炉里理解了宿命,这跟毛主席教育年轻人所说的“到社会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的号召效果异曲同工,所以他认命,所以他演了一出笑中带泪的喜剧,让大家都很开心。

1964年,响应毛主席“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我爸自愿下乡了,想到乡下去吃闲饭。

我被没收财产,急火攻心,瞎了双眼,靠政府救济生活的婆婆却不以为然。据我爸讲述,为了能把我爸留在身边照顾她,她藏起了我爸的户口簿。但是她忘记了在我爸在小时候打撇撇过程中领悟到的出身论,那时候我爸已经对自己能找到亲身父母感到绝望,强烈的漂浮感深深困扰着他,他认为自己是浮萍,没有根,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所以他翻箱倒柜找到了户口簿,偷偷的,作为社会青年,第一批下放了。

但是在门口,我婆婆拦住了他,说你走吧,我也没什么东西能留给你,我死后,枕头底下有包东西,就算给你留个纪念吧。她这样说着,眼睛空洞,满脸绝望,一个孤老婆子,又是瞎眼,她不知道怎么能让自己的生活持续下去,所以当时她脸上组合成的是一种看淡生死的诡异表情,她对我爸说,你走吧。

我爸在很多年后对我解释说,他不走婆婆也会自杀,因为粮食根本不够俩个人吃,他走了,婆婆也许会能吃饱,他不走,俩个人都会饿死,所以婆婆在他下放时割脉自杀不是他的过错。

躺在床上的婆婆体态丰腴,面色安详,明显不是迫于饥饿而自杀的。婆婆自杀时穿的是当年作舞女时穿的黑色旗袍,让婆婆看起来显得很端庄贤淑,婆婆手里抱着上海商人故作威严的遗像,一切都显示出婆婆对这个世界的隔绝和毫无眷念。婆婆应该是觉得:回到劳苦大众的身份让她毕生的努力都成为泡影,让她一切资产阶级的幻想都落在了一堆烂泥上,这让她绝望。

时隔多年,斗转星移,这个世界被大批吃饱喝足的小资占据,可按我爸这样的说法,我婆婆应该是现代小资的先驱和烈士,很多年后,我看着“小资万岁”的口号漫天飞着,突然理解了我婆婆躺在床上那诡异的笑,她也许是在嘲笑宿命,或者是感怀自己生不逢时吧。

当然我婆婆当时并没有死,她怕疼,手轻,眼又不好,割腕就难免割得很浅,在床上躺了几天后,她突然闻到了浓浓的鸡汤香味——我爸在厨房里熬鸡汤。浓香的鸡汤让婆婆失去了必死的信念,我爸记得婆婆喝完第一碗鸡汤的时候一边抹嘴,一边把碗递给我爸示意再来一碗,一边还记得问一句“这汤差点盐,鸡是哪来的。”这样的问句具有明显的跳跃性,仔细分析,问句应该是在企图发掘活鸡和死鸡之间的那段空白,比如一只活鸡,由于我爸的出现,又是怎样成为一只缺盐少味的死鸡的。

若干年后的今天,我爸也大谈过“捡鸡”的技巧,四下无人,肥美的公鸡母鸡在安静的挖虫子吃或安详的挖出沙坑进行沙浴是必要的条件,关键是捡的办法,重要工具是脚而不是手,往往是迅雷不及掩耳往鸡脖子踩,那些快乐的公鸡母鸡往往是连一声哀叫都来不及发出就被捡进了我爸怀里,我爸揣好鸡,旁若无人往回走,宿舍里有的是闹闹哄哄烧好开水,眼巴巴等着杀鸡拔毛的下放青年。

就这样,洪湖的鸡作为一个生物物种,在我爸下放的那个时期慢慢灭绝了。那一段时间,洪湖剩下的公鸡都不能称之为鸡,你说早上不打鸣的公鸡那叫公鸡吗?后来我爸才知道,那时候,洪湖的公鸡都被村民们视为重点保护动物,在天亮前村民们就早早起床,为的就是能及时捂住公鸡的嘴,那时的农民不容易啊,抓住偷鸡贼还不敢打骂,村民甲也就是语重心长教育了偷鸡的下放青年两句,结果他家的鸡首先就灭绝了,连带着家里养的猫都莫名失踪,剩下一只狗,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莫名其妙变成了太监,终日尖叫狂吠。

当婆婆听到我爸说鸡是农村捡来的,愣了一下,但还是接过鸡汤不停的吹凉,大口的喝起来。一些事情是不值得深究的,再往后,不管我爸捡回什么煨汤,她都不再问个究竟,她从来不问我爸在农村偷鸡摸狗到底挨了几回打是有道理的。第一,乡下人就是给他狗胆他也不敢打下放青年,毛主席派来的,谁敢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人啊;第二她知道我爸的德行,打不赢总跑得赢吧,即便是下放青年为了只鸡打架内讧,也伤不到我爸一根毫毛。

当然,以上是我爸的分析,我不敢妄加揣测,我只对我婆婆当时的心理活动感兴趣:从那以后,她从来不提自己曾经为了害怕饥饿而自杀过,也许她把自己的自杀行为,理解为一种反抗,但是到底反抗什么不得而知。

我想,她是作为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老妇人,来反抗我爸的所作所为吧。当然,这也是我的妄加揣测,我爸如果听到了我上述言论,一样会摔酒杯拿眼瞪我。你看,我和我爸,是两个时代的人,对一件事情,永远无法相同理解,而我婆婆和我爸,是两个阶级的人,永远无法互相理解,在我们家族的字典里,压根就没有理解这个词,有时候,我一想到要理解我父亲的所作所为,我婆婆自杀时那诡异的笑就浮现在眼前,成为永恒。

03

都一夜了,我爸语气低沉的给我讲家族史时,我丝毫没感觉到半点倦意,旧中国的风云变幻,家族的兴衰刺激着我的神经,到了早上,我终于感到体力不支,有些发懵,鲜红的太阳晃晃悠悠的越过我爸的头顶,钻进浅薄的云层里,这让我爸讲述的语调有些飘忽——他厌恶这样晴不晴,雨不雨的阴天,也厌恶阴不阴,阳不阳的那些人。我指的当然不是周围这些杂乱人群中的全部,他们像黑夜一样,不时漫上来挡住稀薄的阳光,而我和我爸就在堂屋的门口,祈望晒到一点太阳。

乐队的人已经来了,在不远处摆弄好装备,不一会,哀乐就响了起来,但不地道,主要是节奏不对,太快了,把一首哀乐奏得轻佻和欢快。我爸起身朝乐队大吼搞莫鬼!这是哀乐?!乐队那个打鼓的胖子连忙伸手制止了演奏,脸上打褶地笑着大声向我解释,说现在都兴这样,丧事喜办撒。我爸说喜你个鬼,你该莫样演奏就莫样演奏,莫搞些鬼名堂。胖子缩了缩脖子,嘀咕着说我们这行搞得就是鬼名堂。但说是这样说,演奏的节奏确实慢了下来,慢得让人感觉到沉重,我爸身边的人影凝滞起来,好像有些飘不动,最后,黑影像云层一样逐渐厚实起来,硬生生的压在我爸那比我高大的身上。

“老幺,你过来一下,有事跟你说。”我抬起头,看见我大伯背着手,板着的脸朝着我爸。我爸嗯了一声,却坐在小凳上,一下都没挪。气氛因为沉默变得紧张,我爸和我大伯相隔不到两米,之间却像有根橡皮筋相连着,橡皮筋已经绷得很紧了,有绷断的危险,所以我大伯只好换了一种语气,但脸还是板着:“你看,我帮你张罗的乐队还可以吧。”大伯邀功讨好似的跟我爸说,那低眉顺眼的样子跟刚才的板脸反差太大了,让人没法接受。

我从没看见大伯这么个模样,愣愣的看着大伯,大伯有些窘,装作没看见,面对我爸,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叹了口气,俯下身说:“要不你去睡睡,休息一下?”他的语气又变了,变得很柔很飘,我一下子认为我大伯很不了解我爸现在的状况,很不着调,他这样的语气,很适合让我爸继续神游物外。

“不用了,我坐坐就好了。”我爸终于扬起了他那张胡子拉茬的马克思脸,由于守夜和长时间讲述,他的眼睛看起来恍惚,仿佛还停留在回忆里无法自拔。

也难怪,在我爸这一夜的讲述里,大伯出现在凌晨三四点钟。

讲述里,大伯正坐在一辆风驰电掣的军用吉普车里,向着我爸下放所在地——洪湖的一个农场赶去。陪他去的,有军代表和几个战士,一行人军装笔挺,手臂上系着黑绸,悲痛和风尘仆仆。

大伯在我爸讲述的中间出现,显得突兀和不合时宜,我爸当时大病一场,身体刚刚恢复得有点模样了,纠集了几个下放的社会青年,就着“捡”来的一只鸡,简单加工烹调了一下,正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吃得正香,正在感受劫后余生的幸福。

据我爸说,如果大伯早去几天,他都不会搭理大伯,原因是打摆子,病得站都站不起来了,只能一个劲哆嗦,那时一会冷一会热的,精神恍惚,很容易出现一些幻觉中的奇迹征兆。我爸说冥冥中有些东西确实不可思议,打摆子那几天正好是他二哥去世的时间,而他二哥一死,他的伤寒不治而愈。

他一再对我说,如果不是一个人死去了,他就不会活到今天,他和我大伯这辈子就是遇见了都不会相认,打招呼,更别说大伯推门一看,几个二流子或坐或仰,横七八竖躺一满屋子,只有很尴尬的请问谁是郑余良同志。

屋子里的人一看见军大衣,都傻不啦叽地酒全醒了,以为我爸又犯事了:上次因为倒买倒卖被村长绑起来挂牌游了行,牌子上写着“资产阶级小尾巴”几个大字,弄得煞有其事,还没收了非法所得——一块钻石牌手表。

但这次事犯大了,竟然是军队派人来抓,算是掉得很大了。我爸的几个狐朋狗友不约而同向后退着,把我爸显在了前面,我爸是个汉子,也豁出去了,梗着脖子说我就是,伸出手就等着上铐,对面我大伯一个纵跃,猛扑上去,一把抓住我爸的双手,一块黑影随即压了过去,把我爸抱得紧紧实实,大伯一米八二的块头把我爸压得喘不过气来,只感觉到头上湿乎乎的一片,有个声音在哭嚎:“我可怜的老幺啊,可把你找到了。”我爸血亲之一的大伯,就是这么出场了。

04

我爸九岁时,他资本家养父去世了,死在汉口那栋小洋楼里,上海方面得知消息,来了两个青年——我父亲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西装革履,他们彬彬有礼,带走了资本家的遗体。临走时摸摸我爸的头,说其他东西,就留给你们吧。我爸当时望着他们,就像很多年后看见突然出现的亲人一样,心里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他的纨绔子弟梦,终于可以在这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身上得到实现。所以我爸每每谈起这两个哥哥时,总充满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的关键词有上海、纨绔、资本家,一下子让我们这个家族的起落镀上了旧上海的金色上流背景,熠熠生辉。

随着武汉的解放,资本家留给外室的资产也被没收了,一些首饰和银元被我爸的那些名义上的舅舅们三天两头来收刮了去。那时候我爸一看见那些个舅舅,就两眼圆睁,如影跟随,防止舅舅们偷东西,日子那个难受,而且越来越难受。

有一天,江湖朋友建议我爸可以去街头擦皮鞋养活自己的时候,我爸立即响应,第一天置办了鞋油、鞋盒的工作用具,第二天就出工了。

因为擦鞋这个行当,我爸练就了一身打架本领。那时候的汉口,擦鞋要分地盘,地盘需要抢,需要打。鞋油飞溅,鞋盒翻飞的武斗景象时常发生,也有文斗的,就是摔跤,摔输了不光丢地盘,还要请赢家吃碗热干面。

我爸投身热火朝天的擦鞋事业,虽然时常有被打得鼻青脸肿,鼻血直流的情景,但养活自己,乐在其中。而在这个时期里,我爸基本完成了从纨绔子弟到平民混混的过程转变,成了个野孩子,恢复了本色。这样的本色,让他和亲人之间格格不入。

历史的姻缘际会,让我爸和他的亲人们之间,难免出现裂痕,裂痕不可怕,可怕的是时间,是骨肉分离的那二十多年空白。我爸是痛苦的,在我的眼中,他不止一次努力想融入血亲的家庭,但努力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几乎崩溃,他事实上仍是一个孤儿,一个连个精神家园都没有的孤儿,他无法体会当一个兄弟该怎么做,当一个儿子又该怎么做,他所做的一切,都变成了家人指责他的理由,他开始痛苦,这是肯定的。

裂痕的起因看似是因为大伯的儿子,我的堂兄,曾在彭刘杨路和三层楼一代小有名气的黑道“耗子”。每个做黑道的儿子都有跟家庭矛盾的时候,我堂兄“耗子”也不例外,他的做法是把他老子,也就是我大伯打得头破血流,大伯头上的血都顾不得擦,跑到我家,哭诉着养了不孝子,非要我爸去教训教训混小子。我爸一看大哥头破了,义愤填膺,当即冲过去,把耗子“教训”了一顿——真是活生生,血淋淋的教训。最后,我爸让“耗子”双手举着晒衣棍迎接大伯的回家。

这事在我爸的讲述下,显得很有文化味道,跟古时候一个叫“负荆请罪”的故事可以相映成趣,我爸讲到这里时,头微微扬起。

可大伯回去一看儿子被打成这样,不愿意了,马上对我爸怒吼,说是让教训一下,没让打得这么惨。正等着得表扬得大红花的我爸愣住了,反应过来后是不解和屈辱,这么训过他的人早就被打破头了,想不到仗义出手的结果是这样,我爸头也不回,走了。

裂痕的最深处,应该是我爸的亲生母亲瘫痪多年后终于去世那几天,我爸在白喜宴上喝了很多,几乎跟每个人都喝了不止一杯,满面红光,妙语如珠,也难怪大伯认为他有点喜气洋洋,最后几个人都喝多了,大伯煽了我爸一巴掌,说我爸不守孝道,亲生母亲死了,还高兴成这样。我爸不等酒席散尽,含恨而去。

这件事情是我母亲跟我提过的,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大伯借题发挥报旧仇,但这样的想法显出我的思想阴暗。那时我像佛罗伊德一样分析,觉得我爸当时的行为真耐人寻味:

第一, 我爸虽然从没抱怨过,但我想他对他生母应该心有怨恨,你想想,一个未满月的婴儿被母亲插标卖了,他长大后应该有怎么样的心理,他一定会想当年为什么非要卖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卖自己的几个哥姐,偏偏要卖自己。

第二, 我爸相当于是孤儿,从来就没有融入过这个家庭,他如何自处,如何跟人相处,而在这个自处和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如何消解?这都是问题。

所以我爸在生母去世的酒席上行为失常,我十分理解——每个亲人的死去,都是在给我爸那茫然的内心减负。又因为他是我父亲,我感到如同身受,我大伯那记耳光,仿佛时时打在我身上。所以我从此对大伯有中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发展到只要大伯一进入我的视线,我就会不由自主的哆嗦一下。

05

这时候我又哆嗦了一下,我大伯逆着阳光向我们走来,瘦高的身体轮廓散发着光芒,像镀着金边。他走得越来越近,慢慢影子罩住我的时候,我才看见是大伯。

我爸依旧是头都不抬,大伯的脾气向来不好,刚才那些柔声细语是做给旁边那些人看的,既然他杀了回马枪,估计就不再有所顾忌,口气当然也就好不到哪里。

二伯说老幺,你最好还是过来一下,我们有话跟你说。

这时候旁边的乐队正把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演奏到高潮,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我对我爸的养母(我一直叫他婆婆)还是有感情的,加上还没走上社会,年纪还没到心特硬的时候,所以音乐一下感染了我,让我眼角湿润。

这时场上的情况让我大伯很尴尬:他站着,高声说着什么,却好像没人理会,他旁边坐着的孩子沉浸在哀乐里无法自拔,而他面对的一个男人把头深埋,神游物外。三个人,各是三个独立的世界,封闭和孤独,这时候,只有我大伯想打破这个平衡,试图冲到我爸的世界中去,他们有血缘关系,但依我看,他们并没有心灵上的默契。

显然,大伯试图进入我爸世界的行为失败了,他又不好和我爸直接冲突,他把失败归咎于乐队的音乐过于完美,他大喊一声:“个斑马,跟老子小点声音!”乐队的那个胖子委屈地朝我看,我把头一低,装作什么都没看见。音乐声小了很多,也无精打采了很多,再加上这恼人的阳光,一切变得懒洋洋的。大伯索性拿小凳子跟我爸面对面坐着,俩个人谈话的声音,不时传到我耳朵里:

大伯:老幺,有些话,不说我我心里憋得慌。

我爸:……。

大伯:我跟你说过几次,我们亲妈的骨灰一直都还寄存在火葬场。老人家还没有入土,让我们兄弟几个实在是心里不安。

我爸:……。

大伯:你也知道我们亲妈不能入土的原因,主要是墓地的价钱飙升,开价就是几万。

我爸:……。

大伯:你看看你养母这葬礼的排场,流水席花费不少吧,你还专门在恩施请了什么“土师傅”来跳丧?你看我请的乐队又便宜又热闹,不好吗?还有,听说墓地都是定的双幕合葬,你养父又没葬在武汉,老幺,你看,有必要吗?

我爸:……。

大伯:不是我说你,你这么作,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想不通,我们知道你有情绪。当年妈把你卖出去,还不是想让你多条活路,她养不起我们几个。

我们当时捡垃圾,吃捡来的菜叶,也没少受苦。我们当时还羡慕你来着,起码你能吃饱穿暖。你实在想不通,恨我们也是情理之中,但生为人子,起码的孝心还是要尽到的,你看,我那个破厂子已经垮了,我还在吃救济,你的哥姐混得也都不好,这才委屈了我们妈,但你省吃俭用的几个钱,一下子都这么用了,别人怎么说你,你让我们兄弟几个的脸又往哪搁?

我爸:……。

大伯:明说了吧,我们几个商量着,是不是你这边能简办一下,省出的钱只当是我们兄弟几个借的,把我们亲妈入土安葬。

在大伯说话的当儿,我爸始终埋着头,仿佛一晚上的讲述已经把他掏空了,他现在空有一具肉体,精神却不知道在哪里神游。从昨天大伯他们来了后,我爸就这幅模样了,除了跟我讲故事,什么事情他都不理,大伯请来了丧葬乐队,他不管,邻居们送来了很多面料挂在堂屋里,他也不招呼,只是呆呆看着花团锦绣的布料簇拥着的婆婆的遗像发呆。

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情,在我记忆里,婆婆一旦感应到我爸走近她方圆三米之内,她就朝着她认为我爸在的方位——多数时候是一片空气,咒骂,怎么难听骂什么。我爸当然也不甘示弱,仗着嗓门大,压着婆婆的声音大声说不是我养你,你早躺在街上没人管饿死了,我算对得起你啦之类的话。

我爸的声音让我婆婆辨别出了他的方位,这时候婆婆往往是拿她从不离手的拐杖来一记“横扫千军”,我爸见招拆招,顺势一个“移形换位”,改变方向后继续对婆婆进行思想攻势。只见两个人你来我往,左挪右移,身法越来越快。

邻居们往往在这时候远远旁观,不时点头,暗自叫声好。他们当然不敢大声叫好,那样我爸习惯性的一个立定,跳出圈外向大家抱拳谢礼时,会暗暗观察是谁谁在看我家的笑话,老早在暗处观战的我妈往往也会现出身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逮住谁是谁,哭诉老的不像老的,小的不像小的,这日子可没法过了,一说就是老半天。那时候我妈还是著名的“八大员”之一——菜场的营业员,谁想买不要肉票的排骨,新鲜的免费菜叶子,都不能得罪我妈。所以被拉住的邻居只好愁眉苦脸,强打精神的安慰我妈,最后耽误了作晚饭,被全家人骂。

时间长了,我家的一点隐私众人皆知,可清官难断家务事,谁是谁非谁都说不清楚。

直到有一天我婆婆离家出走了,我爸满世界找婆婆,他们才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有人劝我爸说婆婆她肯定是去上海找亲戚去了,上海滩现在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婆婆要是顺利的话,现在没准就在黄浦江上吃着大闸蟹,旁边还有两个男招待帅哥,一个捧着婆婆的龙头拐杖,另一个捧着一瓶顶级的香槟,正顺着婆婆悠闲的目光在黄浦江上浏览呢。我爸听了气就不打一处来,说放你妈的屁,我妈她年轻的时候只喝红酒,对香槟过敏,放你妈的屁,我妈眼早瞎了,能看到黄浦江吗?

我爸真急了,别人就更不好说什么了,只能摇头走开,那段时间,武汉市恰好出了“二王”这两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见人就杀,见人就抢,连老太婆都不放过。那段时间武汉实行宵禁,大家晚上人心惶惶,无事可作,我婆婆的“龙头棍法”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于是好事者把我婆婆的失踪跟二王联系在一起,传得越来越邪乎,最后传到我妈耳里,竟然变成了“瞎眼老太婆”独斗二王,英勇牺牲。

那段时间,我家的访客骤然增多,来人都是神色肃穆,一脸崇敬,仿佛是来探望烈士家属的,这让我爸有脾气也不好发作,关于婆婆下落的解释,这种“烈士论”显然比上面那种“投奔资本家族论”要好得多,也更死得其所得多,起码是个资本家家属改造成功的典型。

一个疾风骤雨的傍晚,户记老王突然造访,老王是革命老同志了,自持身份,对他辖区内的社民们轻易不给颜色,这次竟然到屈尊到我们家,蓬筚生辉,蓬筚生辉啊。

我爸一看老王那慰问的架势,觉得我婆婆的烈士身份算是确定了,顿时呆住了,不一会,泪如雨下,老王上前握住我爸的手,什么也不说,等我爸安静下来,他向我爸说明了来意,就在头天上午,几个检察院的同志来询问我婆婆和我爸的情况,他如实作了汇报,联系到最近辖区内的一些传闻,他觉得我婆婆很可能已经为祖国而牺牲了,所以他事先来一下,也算是对辖区内烈士家属作些关怀,希望我爸节哀顺变,化悲愤为力量,时刻准备着,为社会主义再建丰功。

那一晚,老王破例接受了我妈的挽留,在我家喝酒到很晚。从那时候,我才知道老王原来是个海量,比我爸这个麻木差不了多少,而且喝酒了后语无伦次,很快就大着舌头和我爸称兄道弟了。

第二天,我爸妈起了个大早,杀鸡宰鸭,往来的邻居们不时跟我爸妈打招呼,我爸显得有点呆木,对这些好意的问候茫然无视,只有我妈脸上是悲痛的,心情却是愉悦的,不时跟邻居们解释监察院的领导们今天会来,总不能让人家空着肚皮回去吧,婆婆为革命牺牲,我们这些作下辈的,再怎么着也不能给婆婆的烈士形象抹黑吧。

临近中午的时候,检察院的同志果然来了,我妈一副领奖状的矜持笑容迎上去,领头那个说请问谁是郑余良,我妈说我是他爱人,警察同志们辛苦了,请里面坐吧。领头那个说不必了,你把这个给他,说着从公文夹掏出一张纸,我妈拿过来看都没看,说让你们费心了。再抬头的时候,一帮人竟然走得已经无影无踪,我妈愣了好一阵,说警察就是警察,来无影去无踪,怪不得叫“鬼见愁”。掏出那张纸看了看,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半天才发出一连串的汉骂,都是针对我婆婆的,中心大意就是诅咒我婆婆绝子绝孙绝外孙,最后她终于明白了这是在咒自己,马上给了自己一个嘴巴,呸呸的对地吐了好几口涎,从那时候,我终于明白诅咒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消除的。

我爸看过纸片后不作声,也就是把家里的茶杯摔了几个,有的是拿起就摔,有的是喝茶时越想越气,于是就摔了。他摔茶杯的样子很标准,一致:抬手,瞄准,轻抛,像极他玩打撇撇。他怎么也不相信,婆婆竟然去法院告了他,告他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她那只瞎眼,就是先把婆婆饿得不行,没力气反抗后,绑在床上给生生弄瞎的。

这太恐怖了,比得上“满清十大酷刑”了,跟《人肉叉烧包》、《人皮灯笼》这样的港台电影的内容有得一拼。我爸如果这样作了,拍成畅销的恐怖电影那是没问题的事,我名字都想好了,就叫《人肉穿孔机》。想到这里我觉得恶心,我怎么这样了,看看恐怖电影就能扭曲我的人性了?那是我婆婆啊,被我爸虐待致死,我竟然没点正义感,还把这事拿来编排?我到底是什么低级恶心的心态?我到底是不是有变态心理?可等等,我爸是作这种恐怖事件的凶手吗?我的想象力过于丰富了,我对我爸也太没信心了,这让我十分自责,我一回忆到以上这些家史,无端地心如刀绞。

06

正午了,阳光正好。我爸似乎在这一瞬间和我心灵相通,抬头温暖的看了我一眼,说建,你过去招呼他们一下。我一愣,并没有马上想到我爸说的“他们”是哪些人,我爸的心灵能感应我,反过来我却不能,这让我感到羞愧,但我还是站起身,朝灵堂走过去,还不时往我爸这边看上几眼。说实话,我对我爸的脾气并不放心,他从小混迹江湖,打打闹闹,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是比较好听的说法,如果在我妈口里说出来,那就是好咬的狗没一张好皮,这话就比较难听了。但我爸好斗的性格是远近出了名,这是有例为证的事情。

从洪湖回来初期,我爸就在汉口民生路摆摊做小买卖,有一天我爸起晚了,但还是决定照常出摊,到地儿一看,摊位竟然被占了,占就占了吧,谁让我爸起晚了呢,我爸就转头准备回家继续睡觉,但占摊的人还挺得理不饶人,在我爸身后威胁着,说以后这地儿就他家的了,还特别解释到,他家就是他加他的三个儿子。他这么一说,我爸不高兴了,儿子多算啥啊,如今这社会,谁怕谁啊。我爸回家走门串户一忙碌,第二天民生路摆摊的小街小巷就被围得水泄不通,都是我爸下放时的兄弟,我爸在他家门口大声喊着:“你家不是儿子多吗,下来几个呀。”弄得他家长辈出来又是递烟又是赔礼。就这样,“八块现大洋”杀回来的消息弄得整条民生路沸沸扬扬,我爸爱闹事的名头也就传开了。

爱闹事的我爸就坐在大伯对面,脾气不好的大伯就坐在我爸对面,他们的目光都低垂着,望着地上的蚂蚁或者鞋底,尽量不碰在一起。

就因为目光没有碰在一起,所以有血缘的兄弟不能心灵相通,不能互相依助,这让从小就盼望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的我无比失落,我一直盼望有几个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可我爸和他们之间的间隔,让我仿佛空有一腔的热情却无处倾注。

现在,我爸和大伯就坐在一起,让所有人揪心。我妈老远就不停的嘀咕着,说明天老太婆要出殡,怎么都没人招呼一下,这两人在一起怎么傻了似的,不说话,一动也不动,干嘛呢?会不会又在闹意见,可千万别再打起来啊。

一边磕瓜子的姑妈开始也坐不住了,停止了与我妈心不在焉的唠嗑,站起身来准备过去问个究竟。

我妈见姑妈准备过去,心里觉得情形不太对,我妈太知道姑妈的性格了,就是那种胳膊肘从不往外拐的性格,为了自家的亲人,连老公儿子都可以不要,这样的判断也是基于事实的,因为姑妈曾为了补贴娘家闹过离婚,按说这样的性格,是很得亲人们的欢喜的,但我妈一直也在疑惑,姑妈眼里的亲人是不是包括我爸。

远远的,日头下的两个人站起来了,我爸站得有些踉跄,一夜的劳累让他体力有些不支,而大伯站得却有些过猛,明显的脚尖有些踮,他们两个一个壮实,一个高立,两个人上下对视着,由于光线的强弱分布,我看不清他们的脸,但明显的是他们的双手,都微微轻捏。

“老幺,你自己看着办吧,你妈的事我们也知道一些,你跟她打的官司你自己清楚,你对她已经仁至义尽,剩下对咱妈怎么表示,你自己看办。”大伯的声音先是很微弱,但是随着情绪在慢慢提高,很远的我能清楚的听到他内心里的激荡,我也知道他所说的官司是怎么回事。

当年,在接到法院的传票后,我爸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打官司,那时候,三天两头就有穿警服的人在我家附近晃悠,也就是给我爸发发传票,向邻居们打听打听我爸虐待老人是否是事实。我家所在的昙华林起先是被警察们弄得很激动,以为社区里出现了阶级特务,纷纷主动询问请战,企图抓出那一小撮阶级敌人,但一听是求证我爸我妈虐待老人的事情,一下子群情汹涌了,我爸我妈成了昙华林的第一孝子孝媳妇,第一五好家庭。 我爸我妈虐待老人的例证被一一驳斥了,倒是我婆婆的诸多陋习成了被批斗的内容,这跟我婆婆的孤僻和不易相处有关,警察们为难了,其中一个用钢笔搔了搔脑袋,说你们能去作证吗?能啊能啊,应者如云,这跟我妈平时热心快肠,专门捡新鲜菜叶子送邻居,为人民服务有关。

法庭上,我几个不光彩的舅舅出现了,是他们暗地里接走婆婆,并向法院起诉我们家虐待老人的,起诉书里,大书特书了我们家对婆婆施加的酷刑,在起诉书里,我也变得面目狰狞,在某个乌漆麻黑的晚上,把可怜的婆婆推倒在地。法庭上,婆婆偏着头,因萎缩眼球而出现漆黑深洞的眼眶无意识的朝着我。

我从来没仔细看过婆婆,因为她干枯的脸庞和黑洞的眼眶让一个十岁左右的儿童害怕,但法庭上我仔细看了,因为婆婆变成一个陌生的词存在于我的内心中,我分明觉得婆婆是不知道起诉书内容的,她脸上的表情先是平静,然后不解,迷惑,最后,类似一种羞愧的神色浮现在她的脸庞上。

几个舅舅在法庭上叫嚣着判他们的刑,在法庭下叫嚷着法院里有人。

我爸在法庭上神色黯然,一直用一种炙烈的眼神望着婆婆,虽然他知道,婆婆看不见他。回到家,我第一次看到我爸哭了,哭得很伤心,他说:“我不愿意打这样的官司了,我要承认我虐待老人,继承权我不要了,汉口的房子,我不要了”。

我终于明白了舅舅们的目的,他们要的是继承权,要的是汉口的洋房,我也明白,他们要的不是一个瞎眼的老太婆——我的婆婆。

官司历时三年,是婆婆终于在法庭上推翻了全部证词,嚎啕大哭,口里还不住喊着:“余良,你不能丢下我啊,我不想跟你打官司,我是被逼啊。”

于是,舅舅们不要婆婆了,但我爸要,他从汉口的法院,把我婆婆背回长江对面武昌的昙华林,我不知道在路上,我爸和婆婆说了什么,但生活就这样从喧嚣归于平静,回家的婆婆从此很少和我爸说话,只是有时候我爸打我打得狠了,她才会冲上来,用身体挡住我。

一天夜里,我爸又喝醉了,回家后看到我没有按时睡觉,大喊大闹,把我举过头顶,要往地下摔,是婆婆挺身而出,一把抱住我爸,紧紧的抱住,哭着,哭着,慢慢的,我爸放下我,那一瞬间,我分明感到一种亲人间的默契,从那时起,我终于明白,亲人之间的亲情,是靠泪水和爱恨交错连接的,这样,它能坚固,牢不可摧。

现在,大伯又提到了那场官司,所以意料中的,我爸开始说话了,他说大哥,我叫余良,那说明我还应该有点良心,我从小孤苦伶仃,独来独往,但我是有妈的,不是一个,是两个,对我亲妈,我会有个交代的,对我养母,计划不变,晚上跳丧,明天下葬。

我爸的语气是徐徐的,我没听出一点想冒犯大伯的意思,所以大伯不说话了,他仰头望天,看起来,好像是气得说不出话。

大伯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这严重不是来自于大伯本身,而是另外一个潜在的威胁,我姑妈。姑妈三步并作两步行,人未到声先到,她大声说着老幺,你这话就不对了,凡事有个先后大小,你亲妈为先,你亲妈为大,你这么大人了,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也不怕街坊邻居道论。

我爸显然有些火了,他沉声说,其它的大道理我都不懂,我只晓得死人为大,养老送终,她虽然不是我亲妈,但她养我几十年,我这点孝心还是要有的。

“好好好,”姑妈有些语塞,一连说了三个好来过渡,“你不认你亲妈,就是不认我们,我们撇清。”

“撇清就撇清。”我爸脸一下涨得通红。

“好,那就来撇清,你结婚,我们一共送礼金三百,你儿子出世,我们送礼金……”我从来没想到姑妈能变脸成这样,她掰起手指,一笔一笔的计算起来,这样的行为,我妈当然不干了,她先还上前去圆场,说姐姐不要这样嘛,都是亲人,不要生些小家子气让外人看笑话。

“小家子气?”姑妈嘴角凌厉,“我们是小家子气,你家就是大家子气啦?”

我妈一听这话就生气了,她身为当年八大员之首——菜场营业员的威风可不是盖的,早年就有我妈同事,那个卖肉的菜场同事曾经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骂人不吐渣滓的盖世功夫把一个六十岁老头当场奚落得心脏病发作。所以平时我妈的泼劲一上来,就是我爸都要忌惮几分。当然,如果我爸动手,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果然,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我妈“呸”的一声,也不知道是往地上吐瓜子皮还是在呸我姑妈,柔声说姐姐啊,你这话就见外了,大家小家不都是一家人嘛,不是一家人,你到我这干嘛来了!?你看街坊邻居都一边看着呢,姐姐要是再把那些旧事拎不清的话,别人可要看笑话了。

我妈攻守有度的出手让姑妈眼睛一亮,武侠小说里高手对招,不打不相识,最后惺惺相惜的故事就是这么开场的,但武侠小说里都是男人之间的事情,现在换成两个女人,事情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意到这边的情况,远远的围成场子,也不知道是看究竟还是等看笑话。

我大伯眼睛一扫,观场度势,发现场面上不对劲,像他那个年纪,又是那个时代的人,视面子如同生命,甚至高于生命,所以他大吼一声,是朝我姑妈,“你干嘛来了,一边去,这里没你的事。”

看来大伯作为老大的积威仍在,姑妈先是直着脖子想申辩什么,但是一看我大伯怒发冲冠的威风劲,知道大伯是真怒了,一低头,小媳妇似的从哪来回哪去,坐她该坐的小板凳上去了。

我爸低声对我妈说你也过去,闲事少管。声音不大,但很有力度,我妈瞟了一眼姑妈,轻蔑的哼了一声,轻快的走向姑妈,说姐姐,来,吃点瓜子哈,马上又和姑妈变得比亲姐妹还亲。

时间仿佛在倒流,我妈和姑妈唠嗑,我爸和大伯重新坐下,眼睛依然不去对视,望着鞋底或者蚂蚁,围观的街坊邻居也散了,该干嘛干嘛,所见的场景就像半小时前那样,可这半个小时里发生的事情呢,都印刻在我爸我妈大伯姑妈的脑海里无法抹去,大家都心知肚明,大家都各有所想,我甚至感到一种叫亲情的东西,一种可以让人感动的东西在这几分钟里流逝了,由温暖变得冰冷,由渴望变成拒绝。

07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在离大伯和我爸不远的地方看着远处,奇怪于时间相对于每个人的不同。你看,在我刚开始讲述的时候,好像还是早晨,但随着我的叙述,时间仿佛有了加速度,不受控制,开始变快,密实,让人不知不觉的加快讲述速度,仿佛慢了,这些讲述就会走样,丢失。随着讲述,听者周围平静的空气慢慢沸腾,变形,让人凭空的产生忧虑,担心所见所闻的一切,最终会成为幻想中的事情,就像做梦。

关于梦境,我有过许多思考,比如人在半梦半醒的那一刻,时间相对是真空的。一个人早起,他会习惯性的重述梦中的情景,他把双手放在水流下清洗,把头颅埋入水里,既沉溺于这种回忆,又对于这样的回忆感到厌倦,难受。而梦中的情景,根据很多心理学家的观点,很可能是一个预兆,可悲的是,每个人在梦中的所作所都让人觉得羞愧,他觉得梦中的自己即使是个先知,预兆了什么,在醒来后也只能成为一个小丑,而不是先知。

因为作为先知,他即使复述了梦中的征兆,比如他说张大爷你家明天会起火,张大爷会给他一个耳光,他说小李子你家下午会死人,马上又挨了一巴掌,直到他不敢再次说话为止。

而作为小丑,无论他对别人预报了什么坏消息,人们都会笑哈哈的看着他,仿佛他就是有趣的本身,很多情况下,小丑满脸惊惶,指着人们背后正在冒烟的房子说你家起火了,人们反而会大笑,鼓掌,口里还高喊着有趣,演得像真的一样,真有趣,完全不会扭过头看一看正在发生的事实。

所以每天从梦中醒来的第一时间,我总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认为这世界没有希望,也没有哪位先知会来拯救我们,因为小丑无时无刻在真正呈现这世界悲剧性的本质,试想一下古希腊,这个伟大的国度在流行悲剧时兴旺,而在流行喜剧时衰亡,似乎更证明了我的悲观论点,那就是:世界会在嘻笑和欢呼中消亡。就这样,我在即将逝去的阳光里思考这些哲学问题,打发这无聊的时间,我真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时间的尽头,有一个小丑在等着我,他会嘻嘻哈哈的样子对我说你终于来了,他语气低沉,滑稽可笑的油彩下,一脸绝望。

很快的,夕阳满天,只待暮色四合。如果不是一群人的出现,我爸和大伯就可能一直坐在那里,一起融入无边的黑暗,他们在黑暗里能抛去俗世给予的成见和伪装,最终能依靠血缘互相理解吗?不得而知,但黑暗终究是适合重逢的,在黑暗里,一个人感受另一个人,一双手触碰到另一双手,一个声音里紧裹着另一个声音,一切都是那么模糊的清晰,我甚至极端的认为,人体的各种功能随着科学强化的同时,失去了很多本来的感受能力,如果要使这种感受力失而复得,人体就应该退化,而如果需要退化,第一个要退化掉的就是眼睛,那是一切虚伪的起源,能让一切归于黑暗。只有退化掉眼睛,一切才都会归于常态,能用一颗心灵去真正感受。

但我的身体还没有开始退化,视力也还正常,所以看到不远处,鬼鬼祟祟出现的一群人,带头的是我爸的两个舅舅,我不自觉的站了起来。随着两个舅舅的出现,站起身的还有我妈和我爸。大舅的目光有些躲闪,余光飘过身后那些人,腰杆开始挺了起来,大声说我们来不是扯皮的,是来接我姐的。

“你们还有脸来?……”我妈首先发难,对两个舅舅的来意心知肚明,但我爸一抬手,截住了我妈的下文。

我爸说:“你们来做什么?”

“我们要带姐姐回家。”两个舅舅互相望望,大舅高声说:“我姐姐突然死亡,原因不明,我们要带姐姐去尸检。”

“放屁!什么叫死因不明?你们还是不是人,不就是想告倒我们,得到继承权,好占汉口的房子。”我妈终于忍不住了,不过还算给我爸面子,没怎么带脏字。

“走开!”我爸话不多,看起来是打压我妈,但我知道,其实他是在保护我妈,真要动起手来,我妈是不适合站前排的。

我爸虽然是从小没个温暖家庭,但他绝对是像只老母鸡似的维护家庭,虽然有时候确实有点过于维护,比如说为了一家人的身体好,每餐饭必须两大碗,早餐则是四个大肉包加两根油条,小时候我吃不了,只好全扔房顶上,结果有一次家里漏雨,请人修理房顶,人一上去,满房顶的包子和油条,蔚为壮观。这事也让我挨了好一次打。后来我才知道,我爸每天早餐都是一个烧饼,根本不够吃。

除了吃饭,睡觉也是被我爸严控,每天傍晚七点必须睡觉,就算是学校第二天考试,也必须在晚上九点拉电闸,以防我晚上偷偷起床,点灯复习功课。

有一次夕阳还在下山,我妈同事来找我妈唠嗑,结果被我爸远远地挡住,惊慌失措说她娘俩睡了,你们下次早点来吧。同事如听天方夜谭。

也许正是因为平时的这些高压政策吧,我妈今天并不买我爸的账,她冲上去尖声喊叫:“你们还好意思来,我婆婆哪次病了你们来看过,现在死了你们就来了,我婆婆的一点家当早就被你们骗光了,你们连具尸体都不放过,你们还是不是人!?”

“跟老子一边去,这里没你事,”我爸挥手把我妈拦到一边,走上前去。

“好,叶落归根,我既然不是你们郑家的人,也不配给你们姐姐终。”我爸冲上去,两个舅舅连忙往后退,但还是被我爸一手一个拉住,舅舅背后的人大声囔囔着:“干什么干什么,想打架啊?”

那边,大伯姑妈和邻居们也围上来,我方的人数明显占优。大伯的声音最为洪亮:“哪个敢动手?!这是家事,你们哪个想打架找我。”

“是哪个在这里胡闹,什么叫死因不明?死亡证明都开好了。”户记老王不知是什么时候到的,极具震慑力,舅舅背后的一群人本来蠢蠢欲动,一看到老王身上的警服,马上熄火。

其实老王的出现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自从上次和我爸酒醉后称兄道弟后,他就经常来我家喝酒,一次,他和我爸都喝醉了,突然有人喊失火了失火了。老王醉醺醺拉着我爸说走,看看去。

失火的地方是一家造纸厂,火势已经很大了,消防队的早已经到位,忙乎着救火,只听见有一个好像当官的消防员喊户记在哪,怎么还没来?

户记老王赶紧跑过去,摇摇晃晃说我就是我就是。当官的抬手就是一个敬礼,刚把手放下,抬手又是一个耳光,厉声喝问老王:“你怎么当户记的?辖区失火了现在才到。”他皱鼻子闻了闻,说:“你还喝酒?你这是渎职你知不知道,要上军事法庭。”

老王被一巴掌一恐吓给吓得酒全醒了,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爸就在老王旁边,挺身而出,说你是军人,军人动手打人是不对的!那军官抬眼望了望我爸,对老王说还不去协助救火?转身指挥救火了。就因为这,老王是感激我爸的。

“你们不是想带走你们姐姐吗?是这样,你们的姐姐是当年我从法院背回来的,现在你们要带走她,就一定要背回去。”我爸就是这样,别看他一副莽汉相,但真正遇到危机,他总能临危不乱。他把两个舅舅拉到灵堂,拉到婆婆的遗体边。

“背回去,背回去!”灵堂的人越聚越多,声波在窄小的灵堂里轰然作响,震耳欲聋,舅舅一帮人面面相觑,乱了方寸,不知道该如何接下文。

我爸见状松开两个舅舅,咳了一声,目的有二,一是让两个舅舅回回神,二是让邻居们安静下来,只听他说:“我一岁时,被你们的姐姐抱养,你们扪心自问,我配不配叫她一声妈?”

舅舅们点头。

“我妈瞎眼后,孤苦伶仃,我照顾她生活起居,如今她走了,我配不配给她送终?”

舅舅们看了看围观的人群情汹涌,知道我爸这是给他们台阶,审时度势,说话也利索了点,也是先咳了一声,作出一副长辈相:“余良,我们知道你是个孝子,我们今天来,一是来看你有什么需要,我们有什么能帮上忙,第二,也是来看姐姐最后一眼。”

我爸也不看他,一声不吭。

“现在,既然你都安排好了,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二舅说。

“不送,好走。”

我爸看着一群人穿过另一群人,越走越远,像是有些疲倦,好像漂流在水中,任由身体慢慢沉下,落在放婆婆遗体的床沿上,旁边的人慢慢散去,也有人来到我爸边,提醒他说请来的“土师傅”已经到了,问可不可以开始。

我爸疲倦的点点头。

于是 “土师傅”进场了,原来还是多年前来过我家的那个道士,一身白衣,脸上的皱纹看起来更深了,但精神矍铄。

另外三个副手搬进一些乐器,如锣鼓唢呐。随着门外“嗵嗵嗵”三声铳炮响起,“土师傅”敲起了打鼓,节奏先是和缓,慢慢变得激烈,口里还唱着丧歌:开场开场,日吉时良,亡人升天,停在中堂,各位歌师,请到孝堂;开场开场,开个短的天长地久,开个长的地久天长。

三个舞者开始围着婆婆的灵床开始转跳,他们每人手执一件乐器,或鼓、或锣、或唢呐,踩着鼓点边歌边舞,头、手、肩、腰、臂、脚上下一齐协调动作,跳着变幻多姿的舞步。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好看的舞蹈,也没想到跳丧的鼓点竟然是这样的欢快。舞者有时对跳,有时单跳,或古朴,或刚健,或豪放,或诙谐,围观的人被节奏的歌调和舞蹈吸引了,灵堂显得拥挤和嘈杂。“土师傅”的鼓点时急时缓,白发飞扬,他的歌唱尖细着,粗旷着,好像在对死者诉说着什么,但没有一丝伤感。

灵床边的爸爸仍然低着头,好像在回忆着什么,我分明的看到他猛抬起头,灵堂内的人们开始随着鼓点转绕着灵床,沉浸在跳丧的新鲜和乐趣里。

我爸伸手从婆婆的枕头下拿出了一包东西,我记得那是婆婆当年自杀未遂之前曾说要留给我爸的东西。

我爸抬起头,招手让我过去,带着我穿过喧闹的鼓点,穿过拥挤的人群走出灵堂。这时候天已经全黑了,月亮在天空的一边窥探世界,我看到我爸深深的呼吸了一口空气,什么也没说,在我面前打开了那包东西,里面是几块银元,一沓制作精良的撇撇,岁月的流逝磨损了撇撇表面的光泽,但我还是可以看出那些香烟纸的名牌,有“大重九”、“万宝路”等等。

我望着我爸,十分不解。灵堂里的鼓点已经到了高潮,随着人声鼎沸,一切喧闹得恍如梦中,我看到我爸呆呆看着银元和撇撇,很久都毫无表情,我喊爸,他不作声,我喊爸爸,他抬眼看我,说走,径直来到我家门前的空地,他用石块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把撇撇放在圈里,然后在距离圈的三五米处划了一根线。

我爸站在线后站好,抬手,眯眼,瞄准,轻抛,只见一道白光划过夜空,远处圈圈里撇撇被他抛出的银元击出圈外。灵堂里的鼓点骤急,敲得如疯如魔,里面的人群轰然大叫了一声“好!”

我爸像触了电似的,腰板突然挺得笔直,三两步跳到一边,双手抱拳,向四周行礼。

那时候月光很亮,风有点凉,空地上一个孩子,一位父亲,面对面站着,仿佛在进行一个仪式,我很想走过去,牵着我爸的手一起往前走。路的尽头,落叶遍地,有个小丑看着我们,肩上停着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轻轻扇动翅膀,他嘻嘻哈哈地对我说,你们终于来了,他语气低沉,滑稽可笑的油彩下,没有忧伤。


诗歌 ✕散文✕摄影✕谈话✕音乐

《青山文艺》专栏,实时更新

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


魏海燕:关于泳者的自述之一

晏芳:占据一整棵树的记忆

夏恵容:她醒来时,手里还握着一束光

万里霞:不能去拍北极熊,那又怎样?

槐树:我在纸上 ,写一个鸟字

艾先:在琐碎处柔软或者坚硬

崔立民:挂在窗棂上的红布兜

灰狗:每个人都有理由手舞足蹈

程琳:我们都将像这样告别

杨姣娥:接先客

梁爽 : 阿修罗

肖琳 :红房子

党京武vs周宏贵

青柚の风:中二病也要谈恋爱

艾先vs槐树:从东边来的积雨云穿过头顶

余修霞vs龚锦明:我的海水在冰山之下

刘士标、毛明月、池福新、马又甫、钟聪、王娟 :纸上湖北

最是多情中秋月:当现代诗遇上中国传统文化

诗里词里,草木深深:雷品荣木根须书法

刘鹏:青花瓷,以及其他 | 青山文艺

周国平:精神贵族

刘丹:唯香如故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遭遇跳崖式降温,你找秋裤了么?

    东北的天气,就如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更如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一样,让人操碎了心. 22日,这天下了好几场雨,晚上和老公去机场接爸爸回来.天空中乌云密布,尽管做好了思想准备,我爸还是被突然的冷空气袭击得 ...

  • 蒲公英花落了,我妈走了

    我爸从南方回家三个月了.身体多病的他,看样子精神矍铄.我爸说他的食管反流症越来越重了.有天他在家收拾东西,发现了我妈在多年以前为他晒的蒲公英茶.我爸就冲泡了茶叶,喝了满满一大杯.喝了蒲公英茶,我爸说, ...

  • 拍拍我妈和我爸

    我的生活小视频片段

  • 婆媳的阴阳两面

    图片:LOST7 我一直觉得我妈是个特别强大的妈.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农村,我爸在城里上班,她一人种十几亩地,起早贪黑,还能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能人儿.我爸工作调动,我们全家到了城里, ...

  • 郑建:胭脂路的风情 | 青山文艺

    "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这是明代文坛领袖."后七子"之首王世贞对青山的印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青山依旧在,成为了武汉市的青山区.青 ...

  • 李建纲:文学与公园 | 青山文艺

    "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这是明代文坛领袖."后七子"之首王世贞对青山的印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青山依旧在,成为了武汉市的青山区.青 ...

  • 王立庆: 青涩花 | 青山文艺

    "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这是明代文坛领袖."后七子"之首王世贞对青山的印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青山依旧在,成为了武汉市的青山区.青 ...

  • 【赣雩文艺】作者:郑建新《立冬》总第743期①2020年第313期①

    让阅读得到升华! 情愿做富有品味的公众号! 本公众号欢迎广告投放和热心赞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立冬 作者:郑建新(臻见馨) 深秋阳光妩媚,但吝啬 寻觅云彩的踪迹 天空却白茫茫 荒芜的旷 ...

  • 《芦林会》郑建英版

    《芦林会》郑建英版

  • 高清潮剧《秦香莲》3 郑建英

    高清潮剧《秦香莲》3 郑建英

  • 【远方】安徽 《当你回眸的一瞬间》 作者:王青山 主播:成于乐

    作者:王青山 主播:成于乐 编辑:小鹿 当你回眸的一瞬间 当你回眸的一瞬间 让我感受 季风吹来的温暖 抖落一身的疲惫 走在 阳光烘焙的路上 迎着微笑的波澜 向梦境霞光处攀岩 当你回眸的一瞬间 冬季已过 ...

  • 【远方•夜读】安徽《蒲公英飞翔的梦》作者•王青山 主播•柳山

    蒲公英飞翔的梦 文/王青山 打开轻盈的伞 乘风飞翔 把梦 放飞远方 虽然 无法选择命运 无论 被风带到何方? 都能愉快地绽放 把青春 高高举起 展示心灵深处 璀璨的阳光 就是落在 石头的夹缝里 也要顽 ...

  • 南宋保家卫国的增城英雄石文光 将石滩郑田石王古庙成打造旅游新景点

    700多年前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偏在一隅的增城,差不多同时出现了两位伟大人物.一位就是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封南海郡公的一代名臣崔与之.他以儒林起家,后而经略四方,国家倚为干城,朝廷赖以偏安,出将入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