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思维
这些新机器的趋势是在各个层次上取代人类的判断力,而不是用机器的能量和力量取代人类的能量和力量。
——诺伯特·维纳,1949年
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出版了《企业再造》一书,提出了化解世上繁文缛节的知识蓝图。
他们的基本想法是:企业不能认为自己是在部门内执行任务(例如在采购部门内购买原材料),它们应该把自己看成在执行业务流程(例如采购、组装并按客户订单装运),这本来就是跨部门的事。
这种说法现在听起来理所当然,在当时却被认为是新颖的、重要的。
20世纪杰出的商业大师彼得·德鲁克当时表示:“再造是新的,它必须完成。”
流程视角往往能看出许多不必要的、可以剔除的任务,或者像哈默和钱皮说的那样,干脆把它们抹掉。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两项进展使业务流程再造运动加速,这就是企业信息系统和万维网。
首先是企业信息系统,在它出现之前,企业通常有一堆各种各样的软件包,其中许多没有相互连接,公司越大,软件就越杂乱。
企业级系统坚守用单一大型软件包代替一堆软件的承诺,它设计清晰,用于执行一组特定的跨职能业务流程。
其次是万维网,它的出现使企业级系统的覆盖面和功能通过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延伸到个人消费者。
万维网迅速将互联网从纯文本网络转变为可以处理图片、声音和其他媒介的网络。
万维网使企业能够将业务流程扩展到边界之外,一直延伸到消费者,这一趋势被称为电子商务:人们开始使用万维网,他们不仅可以搜索和了解企业的产品,而且还可以订购和支付。
此后20年,基于万维网的企业级系统完成了各种常规任务,包括跟踪账户余额和交易,计算原材料交付的数量和时间,给员工发放工资,让客户选择产品并进行支付,等等,从而促成了越来越多的业务流程。
一旦企业级软件和万维网之类的技术把员工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那么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哈默和钱皮在《企业再造》一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随着电脑接管日常事务,人们应该被授权行使自己的判断力。
“大多数的检查、调和、等待、监测、跟踪——也就是非生产性工作……通过再造被剔除了……在再造后的流程中工作的人必须得到授权。作为流程团队工作人员,他们被允许和被要求进行思考、交流,行使判断力,并做出决定。”
由此,世界各地的企业理顺了人与电脑之间的分工:机器负责基础计算、记录保存和数据传输;人们被解放出来做决策,做判断,利用自己的创造力和直觉,彼此交流以解决问题,服务好客户。
这是关于一种共同信念的明确表述:即使身处硬件、软件和网络无处不在的世界,人类仍然因其判断力而彰显价值,我们的推理能力比利用现有数据进行机械式计算要高出一筹。
是否这样呢?在这里需要提到一本大家都熟悉的书籍《思考,快与慢》(TThinking, Fast and Slow)。
数十年来的研究证实,我们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推理方式。这一突破性的工作使丹尼尔·卡尼曼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与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开宗立派。
卡尼曼及其同事的工作表明,我们有“系统1”和“系统2”两种思维方式。
系统1快速、自发、事关小脑皮层,不怎么费脑力,它与我们所说的直觉密切相关。
系统2则相反,它是缓慢、有意识的,事关大脑皮层,很费脑力。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自主控制感。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费脑力的活动上,包括复杂的计算,其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系统1通过谋生计、理解实例而变得更自如、更广博。
系统2通过学习数学或逻辑课程而改进。
关于系统1的训练有很多实例:消防队员久经历练,能够判断大火如何在建筑物蔓延;人事经理阅人无数,能够看出谁更适合公司;围棋选手用心下棋,终成大师。
商业教育的主导方式也是这两个系统的结合。
商学院学生通过会计、金融和微观经济学课程提高了系统2技能,同时通过讨论企业家精神、领导力、道德和其他领域的许多案例改善自己的直觉和判断,提高系统1技能。
当然,这两个系统可以,也应该同步改进。
系统1很棒,但它同时也是错漏的真正所在:它自发运行,不能随意关闭,因此直觉的错误往往难以防止;它常常走捷径,而不是透彻地推理;并且,它还有一个惊人的偏见大集合。
在心理学和卡尼曼帮助建立的行为经济学领域,研究人员已经确认了许多系统1的错漏并加以命名。
罗夫·多贝尔里关于这一主题的专著《清晰思考的艺术》共有99章,而根据最近的统计,维基百科的“认知偏见清单”有175个条目。
即便如此,系统1依然是值得重视的。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深刻的本能思维工具,正在到来的未来时代,它将使人类获得生存,继续发展。
心归航,再启航
愿每日微小知识激发你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