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鱼”唤出来的爱情

1、

岷江之滨有青神县,青神县有中岩山。

《蜀中名胜记》载:“县之名胜在乎三岩。三岩者,上岩、中岩、下岩也。今惟称中岩焉。”

中岩在宋代便有“西川林泉最佳处”的美誉,先后被喜欢挑选灵山福地的道佛两家看中。

唐宋时为著名佛教圣地,传说是十六罗汉之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的道场,其佛法弘大,古与峨眉山齐名。

在此之前中岩被称为慈姥山,明代僧人园睿《中岩山碑记》说:“中岩在诺巨那开创之前,旧名玉泉岩,本为慈姥夫人显迹之地。所以又称慈姥山、慈姥岩或慈姥矾。作为尊者道场之后,始逐步形成今名。”

进入中岩山门,我们沿着中岩下寺右侧的石级小径向前行走,走着东坡先生当初恋爱的路。一路上全是簇簇竹林,炽热的阳光被隔绝,只有绿风摇动。

大约前行了半公里,听见流水潺潺,入目是两山耸峙之峡溪。满目葱茏的绿隐去了悬崖峭壁,只见竹林中间以杂花,花木围一小潭,几可见底。相传这是慈姥夫人之窟宅,世称“龙湫”。

再往上走,满眼的细草绿竹,耳畔涧水潺潺,山青如黛,不远处有一山泉汇集而成的清池。

池上竹林秀立,中间是矮矮的灌木倚着没有叶子的竹杆,下面则是细草微动,像是天然绿画。

池子里则群群色彩艳丽的鱼儿们自由地摇头摆尾。

我摘了片叶子丢在池子里,鱼儿们自顾自地游着,不理;于是又轻拍了手,池中游鱼居然循声游到岸边。此时再看池边石壁上的“唤鱼池”三个大字,方明白池名之由来。

“唤鱼池”是东坡先生题写的,当初他在这里唤鱼唤到了自己的初恋。

举目四望,不得不承认这里是个恋爱的好地方,清幽又有风景看。

2、

北宋年间,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非常欣赏中岩山的壮丽风光,在溪畔修建了一座中岩书院,既供学子读书,亦供游人欢聚观光。

王方的好友苏洵送儿子苏轼到中岩书院读书。苏轼聪明好学,王方喜爱在心。

书院不远的下寺丹岩赤壁下,有绿水一泓,平静如半轮明月。读书之余东坡常临流观景,却发现池里的水总是如镜,一点涟漪都没有。东坡觉得非常奇怪,想入非非中不禁大叫:“好水岂能无鱼?”同时抚掌三声,立时,岩穴中群鱼翩翩游跃,皆若凌空浮翔。苏轼大喜。

一天苏轼又去鱼池,山岩里、涧水边、小路旁,照例有一丛丛飞来凤扬着阔长的绿叶,吐露娇柔的花蕊和幽幽清香。

只是池边多了一少女,她坐在草丛中的石头上,长长的裙裾轻盈飘逸,似在水面随风拂动。原来她正在轻唤鱼儿来吃她洒下的食。听到脚步声,少女受惊,抬起头来,双眸如星,粉脸含羞,自有一种墨染不出的风情……

苏轼便来到池边,站在少女旁同看池里的游鱼。可是少女却后退几步,扶着自己的丫环远去了,只留下回眸一笑和淡淡的香。

这鱼池平常看不见鱼,只有僧众、游人在斋余饭后,投食鱼饵,一拍手,一吆喝,鱼儿们便从岩隙中蜂涌而出,或争夺食物于水面,或嬉戏追逐于清波,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当人们想离开时,一挥手,鱼儿便纷纷涌回,或隐于岩腔,或藏于洞底,销形匿迹,无影无踪。

王方认为,这是中岩名胜的一大奇观,遂命工匠砌栏护池,以供游人赏玩,但他始终没有给鱼池取得一个雅致贴切的名字。于是王方聚贤士于池边,为池取名。大家取的“乐鱼池”、“藏鱼池”、“呼鱼池”等名字,王方都不满意。19岁的东坡说出“唤鱼池”,获得满堂喝彩。他正得意之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使丫鬟从瑞草桥家中送了题名来,红纸怡上,跃然而出:“唤鱼池”三字,两人真是心有灵犀!

后苏轼手书“唤鱼池”,被刻在了赤壁上;王方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苏轼。此时苏轼19岁,王弗16岁,原来王弗便是池边的少女。从此,唤鱼池的明眸倒映着这对有情人相倚抚掌的倩影。

真是“唤鱼联姻传千古,才子佳人巧结缘。”

3、

我们沿着苏轼和他的初恋、他的第一任妻子走过他们曾经走过的路。

被草木笼罩的石壁上雕着佛像,刻着佛经,虽然色彩斑驳,佛像缺头少壁,然而看得出当年的盛况:馋岩为百千万亿佛,如恒河沙数。

造型特别的是观士音菩萨像3龛,其中的着农妇装提篮观音摩岩造像,世所少见,非常亲民。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仙人床处只见到一块倾斜着的平沙地。据传千佛长廊左侧危岩绝壁间,窟内有一石,如床,床面凹形似仙人曾卧,故名仙人床。

来到玉泉,看见太极芙蓉池的水已经干涸了。想相年东坡和王弗定会在这里扫叶掬泉煮茶,看二龙吐水接水,小作休憩后和我们一样继续前行。

石笋三峰间只有容一人过,躲在草丛里再突然出来倒是可以唬人一跳;我走在后面听到两个朋友商量想来吓我,可惜他们声音太大动作又太慢,来不及吓我我已经看到他们了,嘿嘿。

坐在山顶上,这里人迹罕至,花叶拂动,真有世外桃源之感。

只是想起东坡和王弗不禁伤感。江山依旧在,碧水鱼儿浮,可是曾经栖身于岩穴的鱼已随苏轼王弗而去了吧?如今的唤鱼池中的鱼随时都在水里,明显是人工养殖的。

  
是啊,那个唤鱼的少年后来在政治舞台上屡屡失意,却在文学舞台上大放民彩;那个唤鱼的少女王弗相偕出川。公元1057年,苏轼考取进士,任陕西凤翔府,再居史馆,王弗随之赴京城。公元1065年,27岁的王弗不幸病故,苏轼泪写《亡妻王氏墓志铭》,次年扶柩千里送回四川安葬。

两人在一起仅仅十来年。从此东坡失去了一个可以提点自己读书、帮自己识别小人的妻子、爱人、知己。

公元1075年,苏轼梦回中岩,醒来伤感不已,写了一首《江城子  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亲手种下的三万株松树也抹不去东坡的哀思,以后东坡独自在人生的路途中历经风风雨雨,虽然有王闰之和朝云,但是她俩更多只是东坡生活上的伴侣。

一个人寂寞久了,总会练出多种才艺。

东坡一生作诗、画画、品美食、修苏堤、给广州修建引水工程等丰富的活动都是寂寞惹的祸吧,总归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难以有人了解。

王弗泉下有知,定会心痛中、晚年的苏轼,他经历了太多的坎坷。然而这些坎坷多是他行为不拘小节、得罪政敌引起的。如果精明的王弗没有早逝,能常在背后指点和提醒苏轼,那么苏轼后半生的道路或许没有那么的曲折,没有那么艰辛。

如今风风雨雨千年岁月,东坡和王弗沉静在回忆中,等待另一次生命的翩翩起舞。
  伏虎中岩寺,唤鱼青竹畔。
  年年未尽思,梦里空相见。
当岷江水涨,风起,唤鱼池荡起层层绿波,惟叹:此情难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