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出让“标准地”1.7万亩 企业拿地即可开工凤凰网湖北
湖北日报讯(记者祝华、通讯员官金梅、皇甫斌、唐玥)近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2020年全省出让“标准地”257宗,面积17231.92亩,超出目标任务149%。
“标准地”是指出让前已经完成规划环评、水土保持、地质灾害等区域性统一评价的国有建设用地,企业拿地后即可开工,同时政府对出让地块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指标做了明确规定。
2018年,宜昌自发探索“标准地”出让。2019年11月,我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的意见》,明确2020年全省各级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按一定比例实施“标准地”出让。这是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公开透明土地出让制度的重要举措。
随后,我省各地积极开展规划环评、水土保持等区域性统一评价工作,并出台配套措施,促进“标准地”出让落地,实现企业拿地即可开工。
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底,全省累计出让“标准地”20984.18亩。其中,2020年出让“标准地”257宗,出让面积17231.92亩,占全省工业用地出让面积17.94%,超出全年目标任务149%。潜江、襄阳“标准地”出让比例达40%以上。
“这标志着我省‘标准地’出让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各级开发区将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让改革惠及更多企业。
【新闻链接】
“标准地”出让 企业省时省钱又增利
2月1日,枝江市湖北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三羟甲基丙烷项目车间内,机器轰鸣,100多名工人忙个不停。
“项目已投产两个月了,若拿的不是‘标准地’,投产要等到4月初。”公司总经理宋爱华说。
省时3个月利润增加1500万元
2018年,宜昌开始探索“标准地”出让,由政府对出让地块实施前期评价,将地块出让后各项后置审批变前置服务,让企业审批最多只跑一次。
2018年底,湖北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上马三羟甲基丙烷项目,拿下“标准地”105.7亩。
“从挂牌到拿地仅用两个月,几天后就开工。”宋爱华介绍,以往从挂牌到拿地得几个月,拿地后还要办理各种审批手续。实施“标准地”出让后,公司从拿地到开工,总体上省时3个多月。
“拿地即开工。”武汉凌宏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德广对“标准地”出让的好处深有体会。去年11月5日,公司拍得武汉蔡甸一块“标准地”,当天就签《土地出让合同》,几天后新厂开工建设。“过去拿地后办理各种证件、手续,至少得几个月,现在太方便了。”阳德广说。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宋爱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新建的三羟甲基丙烷项目,投资4亿元,投产一个月利润达500万元,拿“标准地”省时3个月,公司增加利润1500万元。
据统计,襄阳实施“标准地”出让后,从项目签约到开工,综合时间周期从117天缩短到42天,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二。
企业每亩省去土地评价费8000多元
“标准地”还为企业节省了一笔不菲的费用。
实施“标准地”出让后,地块前期评价由政府统一进行,费用由“企业自付”变为“政府买单”,企业免费享受评价成果。
襄阳东津新区东风电驱动公司负责人介绍,拿“标准地”后,不用再做水土保持、防洪等评估,公司省了近百万元。据统计,襄阳市从财政拿出4481多万元,用于区域统一评价。截至2020年底,襄阳58个项目用地的区域性评价工作由政府实施,涉及总投资296亿元,企业平均每亩节约评价成本8000元以上。
其次企业还省下了土地平整等费用。宋爱华介绍,过去企业拿的是“毛地”,需自费平整土地、通电通水等。仅这一项,湖北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节省几十万元。
倒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标准地”出让还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标准地”在出让时,我省已对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等指标做了硬性规定,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其它园区新增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分别不得低于3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亩均税收不得低于25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与过去相比,这些指标要求更高更严,会倒逼企业拿地时量体裁衣,以尽可能少的投入争取更大的产出,同时各部门通过联合全过程监管,确保企业完成规定指标,有效避免土地闲置和低效使用。
此外,“标准地”大幅提升了企业办证审批时间,一批项目快速落地建设,既优化了营商环境,又促进了我省疫后重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祝华 通讯员官金梅、皇甫斌、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