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预测:中国4年内将成全球第一大财富体
7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撰写的报告《中高速可实现——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发布。
报告从刚刚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作为分析起点,称其显示了我国经济进一步从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强劲复苏,并预计我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回归至疫情前或潜在的中高速增长轨道。报告展望2021年下半年,预计在新冠疫情趋于尾声和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健与灵活精准的形势全年GDP 报复性增长8.9%。
报告还分析解读了我国在“双创新”下中高速增长的四大引擎:科技创新方面呈现科技跃进局面,组织创新方面城市群崛起、经济结构升级和进一步改革开放。
一是科技跃进。科技跃进意味着科技创新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将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人类社会正值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为追赶国家的科技跃进提供契机,而美国对我国的科技打压反而将增强这一势头。
二是城市群崛起。城市群崛起是在区域空间配置上的组织创新,也是我国持续城镇化的方向,十九大城市群正在我国形成之中。其结果,人口,进而产业、贸易、资金、消费及基础设施等均向这些城市群进一步集聚,同时其中的主导大城市和卫星中小城市快速融合。
三是经济结构升级。经济结构升级是在中观经济层面的组织创新,意味着结构性经济要素在国民经济架构下的优化重组。经济结构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升级空间;总供给结构、总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尤为重要。在经济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新兴行业崛起,夕阳行业衰落,从而驱动经济加快增长。
四是进一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制度性的组织创新,同时也是过去40余年我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关键性成因,但其使命仍然未了,进一步推进大势所趋。推进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和大力培育中小微民营企业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必将提升我国经济的体制效率,而更高的体制效率将更有力地释放中高速增长潜力。
报告指出,我国正面临中美经贸脱钩和产业外迁加速这两大严峻挑战,但并非不可克服。首先,中美经贸关系不至于完全脱钩。中美经贸关系,如果计算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两国企业在对方国家的销售这三方面总和,双方在金额上大致相当,且每年在8000-12000亿美元之间。如此紧密的经贸关系,完全脱钩对于双方都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美国应难以承受此损失。美国政府方面,若任由完全脱钩造成损失,将极大地损害其选举前景。美国企业则会通过不同方式阻碍脱钩进程。
其次,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优势地位难以改变。迄今为止我国产业外迁的程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严重。2010-2018 年间我国制造业和货物出口的全球占比均上升,且2018年主要外迁目的国的越南和印度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有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1%和10%。此外,我国高端产业迅速崛起、服务业也将加速发展。我国产业链的优势地位是综合经济优势的结果,别国难以替代。
报告展望我国今后二十年的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成果。从二十年期看,GDP 年增长4%-6%,年均5%左右;从十年期看,前高后低,前十年5%-6%,年均5.5%左右,后十年4%-5%,年均4.5%左右;从五年期看,第一个五年分别增长8.9%、5.4%、5.6%、5.7%和5.5%,第二个五年年均增长5.2%,第三个五年年均增长4.7%,第四个五年年均增长4.2%。根据报告预测,我国2035年人均GDP翻番。
其中,报告预计我国将在2年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8年内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4年内成为全球第一大财富体;12年内步入发达经济体行列。上述成果意味着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在宏观经济层面的落实,并将为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报告也提到,我国的内部挑战也不应低估,包括产能过剩、流动性过剩、不良资产累积、企业债务高企、人口老化、中小微企业脆弱、资本市场欠发达、银行体系效率较低、贫富差距等。
总之,只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应打攻坚战,逐个实现突破;同时,宏观经济政策应更加进取,在全球政策宽松的大环境下保持灵活宽松,我国必将一步步实现“2035远景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