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的区别之五---再谈方法论
笔者曾经论述过奥地利学派经济学采取动态分析,而主流经济学采取的是静态分析(详见本公众号发表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的区别》)。这只是二者方法论差异的一部分,在其他方面仍存在巨大分析。
一、主流经济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通过经验对实例感知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并反复验证就可以得到正确结论。
主流经济学所谓的实证主义方法论,是通过归纳例证总结出经济学的规律或者是类似自然科学构建一套假说,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如果假说得到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就得到了保证,反之,理论就是错误的,也就被彻底推翻了。
应该承认,实证方法论对于自然科学意义重大。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得绝大多数人对此种方法深信不疑。这种思潮也蔓延到经济学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弗里德曼曾经写过一篇《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对经济学界影响巨大。
但是实证主义方法论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实例无法穷尽,其结论是否真的保真是值得怀疑的。如果没有实例,就无从下手,这一点往往是实证主义者没想到的。对此笔者曾撰短文《实证主义不可靠》进行过简要分析,详见本公众号。
为了便于对这种方法论的理解,请容许笔者用“实证”的方法举例说明:
以经济周期为例:人们普遍认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规律。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可以把其称之为假说---根据经济周期循环的时间长短,不同的经济学家,分析了不同的周期。
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基钦周期---短周期假说。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假说。
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假说。
各方都找寻到一些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周期理论假说是对的。可以说,每个假说都得到了所谓的“验证”,但是这些不同的周期理论哪一种是正确、保真的呢?
二、奥地利学派的先验主义方法论
所谓的先验主义方法论的特征是:尽管我们的一部分知识来自于经验,但是有一些是存在于经验之前的,这些东西的属性可以称之为先验性。
先验可以体现在时间上,也可以体现在逻辑上先验。很多人对于先验的知识很难理解。对于时间上先于经验似乎好理解一些,例如,无论人是否知道月球围绕地球转,这种现象也存在,也就是先于个体经验的感知。
至于逻辑上先验,就是存在一些逻辑上先验正确的命题,这更难理解了。
如“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这一命题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演绎的前提。
你必须承认它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你不承认,这种不承认本身也是有目的的---为了否认。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因此该命题一定先验正确,也称为奥地利学派行动学的公理。
这绝不是文字游戏,而是非常深刻的理论洞见。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的论述是为了通俗易懂,所以举例说明,这种论证并不是非常严谨的。
还要强调一点,尽管有些东西是先验的,它可以通过理性认识也可以被经验感知。
同样以经济周期为例:奥地利学派从先验方法论出发严格论证出:在没有干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存在个体经营失败,不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各种干预措施的结果。
其论证如下:在各种干预下,经济会发生扭曲。而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人为操控利率和信用扩张。
利率是重要的市场信号,它反映了对人们的时间偏好。具体讲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当前财货的价值大于未来的一段时间的同质财货。
人们通常以一年为期确定利率。如一年之后的财货对当前的同质财货有一个折现;换言之,当前财货对一年后的同质财货有一个溢价。这个折现或者溢价就是利息产生的根源。折现率或者溢价率就是利率。
如果人们的时间偏好强,利率偏高,并随着人们的时间偏好增强持续上升;如果人们的时间偏好弱,利率较低,并随着人么时间偏好减弱不断下降。
在各种时间偏好不同的人的行动的相互9作用下,会形成时间偏好下的自然利率,企业家根据利率的变化安排生产。
如果利率较高,意味着人们更喜欢当前的财货,企业家将把资源投入到满足当前消费的财货生产上;如果利率偏高,意味着人们更喜欢未来更多—折现或者溢价---的财货,企业家将把资源投入到资本品的生产上---这些新增加的资本品是为了未来生产更多的财货,满足消费者未来的需求。
由于人为干扰利率,特别是人为压低利率,给市场传递出错误的信号,造成企业家普遍误判,把本来应该生产满足当前消费财货的资源错误地配置到生产资本品财货的生产上,经济发生了扭曲。
由于人们的时间偏好没有变化,利率会反弹,于是第二个错误的干预接踵而至,通过信用扩张增加“货币”,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对抗市场反弹,经济被进一步扭曲。
如果先信用扩张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因为这时利率被压制在应达到的高度之下,同样是人为压低利率。
信用扩张可以采取超发货币或者法定部分存款准备金下的信贷扩张,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
而人们真实的时间偏好并没有改变,信用扩张产生的“货币”扩散的整个市场,初期表现为和生产资本品有关的财货价格上涨。信用扩张使得广大的消费者收入增加,在正常的时间偏好下,消费品的需求也不断上涨,不过比较温和。表面看经济一片繁荣。
但是由于资源更多被配置到资本品生产上,资本品转化为生产更多的消费品需要一段时间,而现实中消费品并没有根据真实的需求生产出来,渐渐地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资本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信用扩张带来的货币增加才是真正意义的通货膨胀---这是源头,而物价上涨不过是通货膨胀的结果。一定要搞清楚。
渐渐地, 政府感觉到各种价格持续上涨可能会导致经济崩溃,开始害怕了。于是又错误地信用紧缩,经济被反向扭曲。但这并不是对原来错误的修复。因为根据干预进行的错误生产结构并不能立刻、轻易的反向逆转。
用一个通俗的例子,假如人们真实储蓄的粮食只够满足一年生产周期的手扶拖拉机生产,而以粮食为本位的“货币”---粮食券---通过信用扩张使人们错误地安排生产两年生产周期的重型拖拉机---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当进行到一半,发现实际粮食储蓄已经消耗光了,---价格掉头,消费品价格暴涨;生产一半的重型拖拉机根本派不上用场,也不能立刻、轻易变成手扶拖拉机---资本品价格反向掉头,价格暴跌。不过由于生产资本品的企业的萧条,失业增加,消费品的价格也可能不涨,甚至下跌,但是相对生产资本品要素价格和工资总量更快的下跌速度来讲,依然是相对价格上涨。
人们不仅要挨饿,而且要抓紧生产粮食,那个半成品只好放弃了---资源被白白浪费了。
于是经济危机就爆发了。
尽管人类从未生活在没有任何干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实证---但是奥地利学派通过先验的方法论严格论证出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尽管没有经过验证,但只要论证的前提为真,论证是有效论证,那么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这就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先验主义方法论的重大意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