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后记——白描《天下第一渠》连载【完】

魏锋专访  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天下第一渠》后记

文/白描

一个间谍,如何造就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一条疲秦大计,如何成为强秦之策?”郑国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两千多年的历史云烟,一条满载故事的大渠——

书名:《天下第一渠》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78820号

作者:白描

出版社: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太白文艺出版社

今日头条■著名作家白描最新力作《天下第一渠》泾阳首发

微喜报■白描《天下第一渠》入选2019年3月文学好书榜榜单

创作心迹■白 描:写作《天下第一渠》,是我对家乡的致敬,是对这块厚重土地的一份回报……

连载期间,白描老师累计为全国各地读者仅通过微风读书会签名上千册

一条大渠,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加速了首个中央统一集权的中华帝国的诞生。它身后历朝历代都在续写新的篇章,绵延两千多年而长流不断。这是一条满载故事的大渠。

一条大渠,孕育了农耕文化的一方标本,这方土地上人们的命运、生活、观念、习俗等方方面面,均与这条大渠息息相关。这是一条值得认真解读的大渠。

我出生并成长于这条大渠旁,直到二十一岁才离开它浇灌的土地。之后求学、工作,先是西安,后是北京,离它越来越远,但这条渠一直在我的心中流淌,须臾不曾远离我的记忆。它是故乡的地理标志,是故乡的文化符号,对于故乡的爱和眷恋,经常通过它流进我的梦中。

写这条大渠,是我早有的想法,但我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我知道,写大渠,实际上也是为一方土地纂志。这种写作需要做充分准备,不光需要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大量采访,还需要进行细致的实地踏勘。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感觉、状态、情感、情绪调整到一种特定的氛围中,需要全身心融入故乡的文化气场,让自己走进去,从里向外写,而不是像一个访客一样从外向里探望。对于一个从这片土地走出去的作家来说,这是区别于其他作家最重要的一点,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即使很圆熟,那也是没有温度的文字,缺乏带入读者的力量。这不是我要做的。

然而,进入这种状态很难,多年来也就让心中的想法暂且搁着。

2016年11月,好消息传来,郑国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再次激起我写作这条大渠的冲动。恰好这时家乡泾阳县领导也有这种想法,他们为我提供了诸多具体的支持,让我得以付诸行动。2017年4月到5月,7月到11月,我两次在故乡驻留五个月,全身心地投入与写作相关的工作之中。那段时间,说家乡话,吃家乡饭,会家乡人,谈家乡事,一种既熟悉又亲切的乡土气息包围着我,很多感觉被调动,很多记忆被激活。我沉浸在家乡的文化氛围当中,沉潜到家乡历史的情境深处,那是一段亢奋、充实、快乐的时光。

在本书中,纵向,我写郑国渠两千多年的历史,写它在历朝历代的兴衰流转;横向,我以辐射式的笔法写它对关中地区农耕文化的塑型,其中结合了我自身的一些经历和体验。我尤其看中后一点,这里面包含了很多故乡文化的密码。这些密码与我们的来路、现状以及去向有关。

这本书,是为一条大渠作传,同时也是为一方土地作传,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只局限于大渠的修建史,而要辐射到更广阔的生活面、社会面。名为《天下第一渠》,不仅在于它历史久远,还在于它是一种文明、一方文化的渊薮,犹如大地之乳,承接着久远的中华农业文明的曙光,催生出璀璨的农耕文化之花,哺育了一方土地上丰硕的物质果实和精神果实,塑造了一种特别的耕稼人生,饱含着世道沧桑与人生况味。我想让本书的容量开阔一些,以一种开放式的结构来处理我面对的题材。也许把笔触伸向这条大渠衍生的诸多“毛细血管”,或者说是“青萝紫葛”,有读者会觉得枝枝蔓蔓,而我的目的在于由微观而宏观,破解一方土地的文化密码。

大渠每个历史时期的背景叙事,是我很看重的。如果把大渠看作一个艺术典型,这背景叙事就是典型环境,脱离了对大渠历史背景的发掘和再现,大渠的光彩就很难显现出来。比如不写战国末年的天下大势,修凿郑国渠的重要性、郑国和秦王的历史功绩就难以体现;不写宋朝“富而不强”、元朝以马背民族驭天下的特殊历史情状,兴修水利的艰难性和强国利民的价值实现就难以突显;不写清末和民国年间的大饥荒,就不会显示出修凿大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写李仪祉的家世和成长史,这位中国水利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性人物,就是个只会干活而看不见动力源头的工匠;不写“我”与大渠扯不断的种种关系,就显示不出大渠与它浇灌的土地上的人们的命运交织;不写渠首源头这方土地上的经济、文化、教育、人情世故以及人的价值支撑等各方面的面貌和表情,就看不出这条渠对一种文明和文化的塑型有多大的作用。总之,写作《天下第一渠》,不“扩张”是不行的。我不愿意只有骨骼,不见血肉。

我本以为写这些自己有很大的优势,可是当进入写作后,却时时生出力不从心之感。我难以尽述这条大渠的岁月沧桑,难以参透这块土地的丰赡与深厚。在这过程中,是故乡的朋友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他们帮我寻找资料,陪我采访踏勘,给我讲述大渠的故事,为我提供他们的研究成果。遇到难处,我就求教求助于他们,他们是我写作本书最可靠的倚傍。他们有泾阳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孙春祥,泾阳电视台总编李胜灵,泾河文化研究会成存义、何冠雄、王冰、樊哲,张家山水文站原站长王晓斌,我的老师冯日乾,《文博》杂志原主编雒长安,泾惠渠管理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等。最主要的是泾阳县领导周到的安排和有效的协调,使我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此,我谨对他们表示由衷的谢忱。

对于本书,读者是否会认可,会做出什么样的评价,我难以预测,但有一点我想读者是看得出来的——这是我用心用情写出的一本书。我以我的写作,向一条大渠致敬,向故乡致敬,我兑现了一腔深藏已久的真情,如同赤子对父母的倾诉,这于我,便足够欣慰。

当然,我还是满怀着期待,期待读者随着我的文字认识这条大渠,走进我的故乡。

2018年5月2日于泾阳

【全书完】

品读■魏锋:书写“千年郑国渠”浸润时代人心——读白描先生纪实作品《天下第一渠》

今日头条■著名作家白描最新力作《天下第一渠》泾阳首发

微喜报■白描《天下第一渠》入选2019年3月文学好书榜榜单

微贺信■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来信,祝福《天下第一渠》出版

创作心迹■白 描:写作《天下第一渠》,是我对家乡的致敬,是对这块厚重土地的一份回报……

好书抢“鲜”看■贾平凹:《天下第一渠》是中国纪实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

好书抢“鲜”看■党  靖:《天下第一渠》带给您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

好书抢“鲜”看■李炳银:《天下第一渠》是一部起伏壮阔的画卷式作品

好书抢“鲜”看张永强:一位为故乡大渠树碑立传的关中赤子——读白描先生新作《天下第一渠》有感

好书抢“鲜”看王浩若:读白描先生《天下第一渠》——关山万里游子情,尽在江河白描中

好书抢“鲜”看马琦:献给家乡的礼物——白描先生新作《天下第一渠》读后

精彩点评■冯日乾:文章常共大江流——在《天下第一渠》首发式上的发言

创作心迹■白描:写作《天下第一渠》,是我对家乡的致敬,是对这块厚重土地的一份回报……

品读■魏锋:书写“千年郑国渠”浸润时代人心——读白描先生纪实作品《天下第一渠》

一个间谍,如何造就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一条疲秦大计,如何成为强秦之策?”郑国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两千多年的历史云烟,一条满载故事的大渠——

《天下第一渠》由微风读书会独家连载

 
白描简介

白描,作家、教授、文学教育家、玉文化学者,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驻院作家。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佛造像专业委员会会长,兼职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教育之外,长期从事玉文化研究和玉雕艺术评论工作,出版和发表玉文化专著《翡翠中华》《中华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尊荣徵徽》《玉演天华》等。连续多年主编《中国玉器百花奖获奖作品集3》并担任总鉴评,多次主持全国性玉文化论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