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向金人求和,大臣上书:请斩此贼,否则我投湖自尽

秦桧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奸臣,无论如何洗白,都改变不了这个铁的事实。但是,在封建社会之中,奸臣要比忠臣混得开,原因也很简单,忠臣既要对得起皇帝,又要对得起百姓,还要受到条条框框的伦理约束,自然不能够像奸臣那样任意妄为。秦桧当政时期,不仅打击异己,甚至连皇帝都害怕。直到他死后,宋高宗才长舒了一口气,对自己的侍卫杨存中说:

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由此可见,在高宗一朝,担任宰相19年之久的秦桧是何等的跋扈。然而,就在他最为春风得意,权倾朝野之时,却遭到了一个忠臣的当头棒喝。

那是在绍兴八年时,张通古、萧哲二人奉金国皇帝之命,以“江南诏谕使”的身份来到南宋。他们的使命就是让南宋屈服,还要册封宋高宗为江南国主。宋高宗和秦桧都觉得可以息事宁人,他们宁愿以屈辱来换取太平享乐的生活,但南宋臣民听说后,群情激愤,纷纷反对。

最为激烈的,就是时任枢密院编修的胡铨。他立即上书宋高宗,慷慨激昂地指出金人就是想把南宋当作自己扶持的傀儡政权,而南宋应该记住当年的靖康之耻,与金人势不两立。除此之外,在这份奏疏中,胡铨更是毫不留情地请斩秦桧和他的党羽王伦、孙近三人,以此向金朝表达绝不投降的态度和誓死抵抗的决心。为了达成所愿,胡铨还向宋高宗说得清清楚楚:

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这个态度就是玉石俱焚的态度,是向金国的宣战书,也是打倒奸臣的请愿书。它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有人在当时就刻板印制,发遍南宋,引起轰动。甚至连金人也听说到了这篇奇文,以重金求购。金朝上下看到此文,这才知道“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可惜,墙内开花墙外红。胡铨虽然在民间被膜拜为英雄,也是敌人眼中的能人,但在宋高宗和秦桧的眼中却是自己安享太平的绊脚石。秦桧立即罗织罪名,要革去胡铨的一身功名,交由远离杭州的昭州当地管束。宋高宗自然也不会拒绝,但胡铨成功唤醒了一大批官员的良知,他们纷纷求情,最终让秦桧改判他去管理广州的盐仓。

也许,秦桧弄不明白,36岁的胡铨哪里来的胆子,居然敢忤逆他这样的大臣。如果他见识到26岁时的胡铨,将会更加惊讶。

十年前的胡铨,正是一名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顺理进入了殿试,受到了宋高宗的接见。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面试,最高奖励是状元头衔以及飞黄腾达的前途。然而,就在宋高宗问询胡铨好几个问题之后,胡铨竟然当场批评宋高宗:陛下问我几十条对策,这些都是问天道。天道何其渺茫,怎么不问问老百姓的呼声呢?

要知道,这时候的胡铨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也是第一次见到九五之尊的皇帝。这位软弱的宋高宗,虽然怕金人怕得要死,但在南宋国内却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胡铨能够不畏生死,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抓住机会劝谏皇帝,实在令人敬佩。

只可惜,胡铨不怕死,却无法改变宋高宗和秦桧议和的决心。从此到秦桧死前,十八年时间内,胡铨的生活,就是从一个贬所赶去另一个贬所。不是在被贬的地方,就是在去被贬之地的路上。又过了五年,朝廷才通知他可以随意居住,这离当年的慷慨激昂,已经有23年时间了,胡铨也由三十六岁的年轻人变成了六十岁的垂垂老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