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人不死,曹操还会“梦中杀人”吗

曹操在后人心目中,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奸雄,这一大半原因应该来自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虽然罗贯中对他的多疑有牵强夸大的成分,但总的看来,还算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与人物个性。有个故事最能体现曹操狐疑的性格。

那就是“梦中杀人”,那是在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之中,曹操因为害怕有人会暗杀他,就对侍卫说“吾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次,他睡觉时被子掉了,一个侍卫上前帮他捡起被子,曹操突然暴起杀之,随后又安然而睡。第二天起来才发现此时,故作后悔的姿态,让人厚葬侍卫。

这些侍卫都是大老粗,不知道这是曹操的计谋,即使是睡觉时,也不人敢轻易靠近。所以杨修多了一句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这个故事很精彩,然而在《三国志》等正史之中并没有记载,最早的源头应该来自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之中。该书的《假谲篇》曾经写道:

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所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这已经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与诸葛亮对抗时期的故事了。多年的征战,让曹操变得多疑,没有安全感,完全不如早年时的洒脱和纵横之气。也许,这种不安全感,来自于一个人的早逝。

此人就是曹操的侍卫长典韦,本来是张邈的部将,后来因为张邈与曹操决裂,典韦便投奔进入曹营。他先是作为夏侯惇的属官,后来因为骁勇和忠臣,受到曹操的赏识,留在曹操身边做都尉,管理几百人的侍卫。

典韦身材魁梧,力大无穷,长得极其彪悍勇武。他担任曹操的侍卫长时,很少回自己营帐休息,往往都是手持武器,带着人在曹操大营之外四处巡视。在曹操会客的时候,他如同战神一般,傲立左右,让人望而生畏,不敢对生出非分之心。

这是在平时的警戒工作到位,在实战中,典韦的能力、才华和忠心也得到过考验。

城濮之战时,曹操先是亲自率军偷袭吕布的别部,还没来得及返回,就遭到吕布带兵围攻。吕布一马当先,将曹军打得岌岌可危。然而,典韦作为突围的先锋,穿上重甲,不带护盾,面对吕布军的箭矢毫无惧色。

一直等到敌军只有五步的距离,典韦才暴起而将手中的小戟扔向敌军。他一共带了十几只小戟,也扔死了十几名敌人,声势骇人,吕布的军队受到阻击,最后只能散去,曹操这才脱困而逃。

在这段时期,也没有留下曹操有疑心病的记载,反而是非常洒脱。他在战败张绣后,与张绣等降将一同饮宴,毫无顾忌。这些降将并非没有贰心,但每当他们靠近曹操的时候,只见典韦手持巨斧严阵以待。张绣和手下的武将,都是沙场征战多年,此时却连抬头仰视典韦的勇气都没有。

大概是因为太过得意,太过自信,曹操收降了张绣以后,又将张绣的婶娘据为己有,就在军营作乐。张绣蒙受了奇耻大辱,在贾诩的建议下,突然反叛,向曹营发动了进攻。曹操准备不足,仓皇逃走,典韦则负责断后。

典韦守在营寨的前门,来者尽皆被他斩杀,张绣军无法进入,则从其它门闯入。典韦带着仅有的十几名侍卫,殊死恶战,左突右裆,不断抵挡着张绣的士兵。后来侍卫全部倒下,典韦也身受几十处创伤。张绣的士兵想活捉典韦,却被他张开双臂,夹着头杀死。最后,典韦伤势加重,临死前仍然痛骂不已。

这一仗,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战死,特别是曹昂之死,使得曹操的继位人选发生变化,对历史影响很大。但是,曹操对子侄之死,还不如对典韦之死而难过:

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

典韦在时,曹操可以谈笑接见降将,饮酒作乐而无惧色,也可以纵情于色,毫不顾忌他人感受。典韦死后,正史、野史中曹操的性格越来越多疑。也许,就是因为忠心耿耿、武艺超群的典韦战死,让曹操失去了安全感,如果典韦一直陪伴曹操征战,不知道他会不会更放心一些。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世说新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