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真实
作者|高树军
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回味曾经耳闻目睹的一些生活情趣片段,不禁哑然失笑。假如生活中没有情趣,仿佛菜肴中缺失了调味品,自然就寡淡无味了。当然,这情趣呀,未必都是人人向往的那一面,残荷败柳皆成一景。
1|生活的味道
俗话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日常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大多体现在细节之中,虽然不起眼,却能够似珍珠般的连成串,点缀着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生活。
辣子鸡之辣。当年刚参加工作,月薪仅40余元,竟然还被年长的同事羡慕。某年夏天,同事季老师约我进城去度周末,我装入兜里20元钱,仿佛是带着一笔不小的财富。午餐时候,两人选了一家有点儿档次的餐馆,两层小楼,上层是厨房,餐桌设在下层,店面比较冷清。我们问明了菜品和价格,特意点了辣子鸡。店老板兼主厨,一位中年男士,身材微胖,肩上搭着一块白手巾,说话和善。店老板问:“你们要辣的,还是稍辣的?”并说明所用辣椒特辣。季老师大概误会了店老板的意思,便说:“不怕辣,多放点辣椒。”一会儿工夫,店老板从楼上用托盘端下来一盘辣子鸡,放到我们的餐桌上,做了一个“请用餐”的手势,两眼笑眯眯的,却没有立即走开。洁净的白瓷盘里装得尖尖的,鸡块油亮,并未见太多的红辣椒,飘散的热气中裹着一股肉香,瞬间入鼻,我们两人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喷嚏。待到夹起鸡块放进嘴里,真是香呀,随后便像有一把锋利的刀子在口舌之间搅动,辣得眼泪几乎要流出来了。店老板依然笑眯眯的,问道:“味道怎么样?”季老师强忍着,不愿露怯,竖起左手大拇指说:“好手艺!够滋味。”这盘辣子鸡呀,付费4.5元,直到用完午餐,我们两个人也没能把盘子尖吃掉,只得让季老师打包带走。这么多年来,走过了不少地方,不知品尝了多少家餐馆的辣子鸡,唯有这一次确实领教了,真过瘾!
吸水烟之美。我原工作单位中有一位王师傅,五十多岁年纪,人好手艺也棒,做的饭菜可口,还特讲卫生。当时人们几乎都有吸烟的习惯,多半是抽那种廉价的旱烟卷,一二毛钱甚至几分钱一盒,他与众不同,吸得是正经的水烟。他用的水烟袋由老辈传下来,铜材制成,通身泛着黄色,沉甸甸的,做工十分规整。王师傅很珍爱这只水烟袋,擦拭锃亮,每天换新水。他用的烟丝也特别,不是普通的烟叶,而是到城里商店购买的西南地域的一种特产,用油纸包裹的薄薄的长方体烟砖。发泡烟丝需要一定的技术:先把烟砖置于平铺的油纸上,再均匀喷洒上雾化的高度白酒,用火柴点燃,通体冒出蓝火苗,此刻凭经验拿捏火候,不等焦糊即需灭火,烟砖解体化为烟丝。烟丝细长松软,散发出略带酸头的烟草香味。我尤爱欣赏王师傅吸烟的神态,那是一道难得的风景。王师傅端坐在方桌前,先试一试烟袋中的水位,吹一吹烟锅中的灰尘。但见他左手持烟袋,用食指、中指斜夹着火柴盒,半拉开状,露出一支支的火柴杆,并亮出擦火的侧面;右手拇指与食指从烟盒里取出适量的烟丝,搓成小团后装入烟锅,继而擦燃一根火柴,待磷头燃过,用火杆点燃烟丝。第一口烟吸得短促,嘴巴“咝”的一吸,烟壶里“咕噜”一响,烟锅中火光一闪;第二口烟用时略长,“咝咝”“咕噜噜”,烟丝燃起来了;吸第三口烟时,“咝——”“咕噜噜、咕噜噜……”,烟壶里翻滚的水声连续不断,烟锅中通红闪亮,火点却渐渐萎缩。王师傅似乎要把烟一口气都吸进肚子里,大约过了二三十秒,才从口中抽出烟嘴,稍作停顿,伴着徐徐的吐气声,白色的烟柱从鼻口中喷涌而出,屋里弥漫着淡淡的酸酸的烟味。王师傅静静地坐在那儿,微合双目,满脸惬意,一手持水烟袋,一手捏着燃尽的火柴杆,周边萦绕着丝丝白烟,仿佛是一座固化了的雕塑。又过了一会儿,王师傅吧嗒吧嗒嘴,用手捋了捋下巴,似乎仍沉浸其中,回味着、回味着……
2|生活的无奈
生活的无奈在于无法选择、无可逃避,有青春就有迟暮,有欢笑就有眼泪,古今同理,人人如此。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不过是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衰老与病痛必定袭来,如之奈何?
老少之异。俗话说,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到了一定的年龄,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王大爷是一位睿智幽默之人。有一次大伙聊天,说到人老无用的话题,王大爷近身取譬,讲了一段亲身的经历。他说自己有晨练的习惯,每天早起到村边的地里转转。有一次走到棉花地边,想撒尿了,担心附近有干活的女性,就走进深处,一边向四面张望一边撒尿,不料尿液被棉花叶子遮挡,竟然反流到裤子上,弄湿了一大片。在年轻的时候哪有这种事,几片叶子挡得住?岂不是笑话。另一位在场的朋友深有同感,附和道:“谁说不是来?小时候站在墙的这边撒尿,漫过墙头尿到那边去。棉花叶子算什么,一泡尿穿透好几个眼。”逗得一伙人哈哈大笑。
痴呆之患。如今进入了老年社会,尽管医疗与保健水平提高了,痴呆症还是成为老年群体的重大威胁。且说岳女士还不到七老八十,近年来不知怎么了,本来好好的一个人,却变得稀里糊涂的。有一天她跟儿子诉苦:“你爸不知得了什么毛病,吃的也藏,用的也藏,实在合不着。”儿子问到底怎么了,岳女士说:“你说说,你姥娘家的亲戚来看我,留下点儿钱,都叫你爸藏起来了,我一分钱也捞不着花。”儿子将信将疑。过了一段时间,天气晴好,儿子把父母的床铺搬到室外晾晒,发现了床垫下东一卷西一卷的票子,有的钱卷都伸展不开了,足有三千多元。儿子找老爸求证,老爸悲伤的说:“你妈真糊涂了,自己藏的钱早就忘没影了。刚放下饭碗转回头就说没吃饭,出了门就找不到家。再往后呀,离不开人了。”
3|生活的哲学
处处留心皆学问。貌似朴实无华的百姓,日常言行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高手在民间。
肥瘦之辩。近两年猪肉价格飙升,对百姓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且说有一位先生到肉摊卖肉,本来就对肉价有点儿不满,看到摊主割的肉也不中意,嘴里嘟嘟囔囔:“肥了,太肥了!”摊主瞅瞅这位顾客,意味深长地说:“不是肉肥了,是钱瘦了。”
贵贱之择。有一年春节过后,在街上看到许多人围着一辆车,便凑近观看,原来是卖韭黄的,一捆捆的粗壮而新鲜。我也想买,便询问价格。卖家是一位中年人,站在车厢上指点着说:“这些5块,这些8块,这些12块。”突然冒出一位黑不溜秋的老哥高声喊:“还有再贵的吗?”我以为这位是嫌价格过高,太离谱了。卖家到不介意,弯下腰取出几把韭白特粗的,苗长拢共有一拃,白白胖胖的,冲着老哥说:“这样的15块。”不料老哥一口应允:“给我秤两把。”我竖起大拇指点赞,老哥说:“反正要买,为什么不买顶好的?”
你我之争。早年村里来了草台戏班,刚开场时很多人都出来看戏,可是东村演完西村演,戏码很熟,不等收场,渐渐地就散去了。且说某戏班到村里演出,下半场只剩下了一位观众,那也得继续演呀。不料刚结束,这位观众就找到台上的演员,要求赔他的粪篮子。原本这位观众是出门拾粪的,看到这儿演戏,就把粪篮子放在戏台旁边,光顾着看戏,结果粪篮子丢了。演员很无辜,认为不该负责任。这位观众辩理道:“演戏的是你,看戏的是我,再没有别人。我丢了粪篮子,不找你要找谁要?”
考烤之火。今年入秋以后,西园街上新开了一家烤地瓜的小店,这不算什么新鲜事。西园街原本是一条平民街,经营蔬菜、水果、海鲜、餐饮等摊位众多,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一般烤地瓜的,用小车载着笨重的圆筒状烤炉,或定点叫卖,或边走边喊:“烤地瓜,烤地瓜。”而此店的广告与众不同,用小喇叭播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响:“你考上了北大,他考上了清华,我烤上了地瓜。烤地瓜,烤地瓜,又香又甜的烤地瓜!”人生在世,命运百般,自食其力,便是好汉。
2020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