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
“孩子是你生的,但不是你的附属品。要尊重个体,尊重权利。”——知阳
很多家长都在头痛一个问题:感觉跟孩子沟通交流特别困难。
尤其是当孩子进入到青春叛逆期的时候,这种沟通困难的感受愈发强烈。
一方面是随着年龄增大,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习惯了孩子“听话照做”的家长,在孩子突然有了“反抗”情绪后感到无所适从。
于是大多数家长都会把这种难以沟通的情况归结于“孩子还小不懂事”上。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难道我们做家长的就没有自身的问题存在?
在分享沟通方法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一个自我反省。
作为父母,你是否有跟孩子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我们辛辛苦苦上班挣钱到底是为了谁?还不都是为了你。”
“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当初我就不该把你生下来。”
“你要是再不好好写作业,我就把你的玩具全部扔掉。”
另外,当我们在跟孩子交流时,你是否有类似这样的心态:
“孩子什么都不懂,我说的话他就要听。这是为他好。”
“我生他养他付出那么多,本就应该听我的。”
“他不听话照做就是不对,就是在挑战做父母的威严。”
如果你有过类似的言论或者心态,那么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你其实已经犯了一个很多家长都会犯的错。
你跟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并不是在“沟通”,而是在“命令”。
在你的心目中,你的孩子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只是你的“附属品”而已。
这样的沟通方式和心态下,孩子往往都不怎么听得进去,甚至会加重逆反心理。
那么该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下面分享一个和孩子沟通的“五不原则”。
第一:不在孩子情绪激动时急于沟通。
相对于大人来说,孩子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要弱很多。
所以当我们跟孩子之间有言语上的碰撞时,做父母的要率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然后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之后再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
我发现很多时候在家长跟孩子之间有意见冲突时,往往家长的情绪比孩子的情绪还要暴躁。
这并不是说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就比家长好,而是孩子被父母的“威严”吓到不敢说话了。
出现这个现象主要有两种原因:
一是家长习惯于用“发怒”的方式来威慑孩子,所以不会在情绪控制问题上过多考虑;
二是家长还没习惯孩子“敢”跟自己有“对抗”的情况,所以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而无论是哪种原因,结果都会造成孩子用“沉默”的方式来回应家长的“失控”,然后在内心越来越叛逆。
因此,当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观察孩子的情绪、需要。
既不要在孩子情绪很激动的时候急于沟通,也不要过度控制孩子发泄情绪——只需要谨防孩子做一些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举动即可。
第二:面对孩子优缺点,不要“模糊”说明。
简单来说就是在你指出孩子缺点或者夸奖孩子优点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到具体的事件上来。
比如孩子作业没完成就去看电视,你就不能用“不听话”来概括,而是要明确指出做事情要有轻重缓急的重要性。
再比如当孩子在认真看书的时候,你也不能只是用“真乖”来夸奖,而是要明确表达他“爱阅读”的事情上来。
本身孩子对于很多事物都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如果我们只是“模糊”说明孩子的优缺点,那么孩子是没有明显体感的。
也就是说,你的话在他们听来是需要揣摩的。
明确到具体时间上来有两个好处:
一是能够让孩子增加对具体事项的体感;
二是在沟通的时候可以往“就事论事”方面靠拢。
大部分孩子都会更加倾向于接受“讲道理”的沟通方式,而这个讲道理就是要具体到事件中来。
第三:不能用过激甚至恶毒的言语责骂孩子。
这一原则要跟第一个原则结合起来。
我听到过很多家长在责骂孩子时会脱口而出很多过激的言论,甚至于开始动手打孩子。
这其实就是家长没有控制好情绪所带来的结果。
即便孩子是你生的是你养的,但自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个体的事实,其次还要尊重孩子的权利。
最后才能真正在言语、行为上做到尊重孩子。
孩子尊敬你,事实上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之所以会表现得很尊敬你,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是这样而已。
无论是跟外人相处,还是跟自己的孩子相处,我们都要清楚一个道理:
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要先尊重他人。
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也会尊重你。
第四:不要以成绩、分数来判断孩子的学习。
要知道,学习不只是考试、排名、分数,也不仅仅是课堂上、课本上的知识。
从一言一行到一字一画,从识字辨物到思想道德等,都是孩子要学习的东西。
学习是丰富而内涵的,考试只是学习的其中一个很小的分支而已。
任何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有的孩子天赋相对低一点,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要稍微差一点,所以在面对同样内容、同样测试的情况下,跟其他孩子有所差距是很正常的。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总是把“都是同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人家能考那么好”挂在嘴边,你的孩子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我们需要挖掘他们更多发光点,给予更大的学习鼓励和肯定,这才是跟孩子保持良好沟通的心态。
第五:不要把工作生活的消极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这一点是非常多家长常犯的错。
很多时候家长工作一天下来,回到家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消极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最常见的转嫁现象就是,家长爱说这样的话:“我每天累得跟狗似的,还要回来受你的气。”
在你看来这句话无非就是简单地发泄一番,但实际上在孩子听来就是另一层意思。
“我在这个家就是多余的。”、“爸妈根本不爱我。”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在孩子心智、经验还不够丰富的情况下,提前从父母身上接收到生活的负面情绪,其实是一个很残忍的事情。
你想,连生活了几十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你有时候都难以承受的压力,你的孩子难道就能扛得住?
结语感悟
有时候我在跟我孩子沟通的时,也经常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时候。
但当我发现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极大心理创伤之后,我就开始逐渐收敛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想起《银河补习班》里邓超扮演的马皓文对他的孩子说的一句话:
“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作为家长,当我们未经孩子同意把他带到这个世上,我们就有义务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所以,在跟孩子沟通问题上有困难的父母们,不要总把问题归咎到孩子身上。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反省、成长,用更好的沟通方式,尽到一个做父母的责任吧。
家长不仅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