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逝于弟弟象的封地
(原创作品,博客转载请在留言中告知,
并请注明作者和本博地址链接,禁止用于别处)
据《史记》记载,舜帝姬重华的父亲瞽叟在舜母去世后,又找了位妻子,给舜帝生了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瞽叟又很喜爱这个后妻和后妻的儿子象,不喜欢前妻的儿子舜。虽然“舜父瞽叟顽”,继母词不达意,弟弟象傲慢无礼,都想要杀死舜,但舜帝对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都非常好。当了帝王后,舜帝“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唯,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也就是说,登上帝位后的舜帝,车上插着天子旗,在去探望父亲瞽叟时,态度恭恭敬敬,完全按照对待父母的尊贵礼节去做,并且分封给弟弟象一块最好的土地,让他当了诸侯。
身为帝王的舜帝,当然可以把天下最好的土地拿出来分封给他想分封的人,这是帝王的权力,但是也得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舜帝之前的帝王已经分封给别人的土地,是不能再拿出来分封给他想分封的人的,除非已被分封为诸侯的人犯了罪。比如“四凶”被流放后,原分封之地就会被没收,可以重新拿出来分封给帝王子孙或功臣。而此时却并没有这样的土地可以分封,所以,舜帝要想分封他的弟弟象,就只能是从尚未分封给别人的土地中选择一块地方分封给象。史料记载,舜弟确实是把当时尚未分封的土地中最好的地方拿出来分封给了弟弟象。那么,这个“尚未分封过的土地中最好的地方”是哪里呢?各位请耐着性子往下看。
另据《史记》记载,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什么意思?这是说舜帝登位第三十九年,舜帝去江南巡狩,死于苍梧境内,葬于长江以南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舜帝二十岁有孝名,三十岁尧帝起用了他,五十岁代行天子政事,五十八岁尧帝去世,六十一岁登上帝位,登帝位后三十九年,到南方巡狩,而这样算下来,此时的舜帝已是百岁高龄的老人。舜帝时的都城在黄河以北的中原地区,而百岁高龄的舜帝,怎么可能有精力、体力和心情去南方巡狩呢?那么,如果舜帝不是为了巡狩而到南方,又是为了什么远涉万水千山去了长江以南呢?而且,据史料记载,舜禅位给大禹帝时,大禹的统治势力范围南面只达到江淮一带,而舜帝以百岁高龄、逊帝之尊,何以竟跑到并非自己统治势力范围之内的荒蛮之地去“巡狩”呢?
原因只有一个,舜帝的晚年,大禹当了摄政王统管一切,而舜帝则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去弟弟象的封地上“养老”去了。尧帝去世后,舜帝就曾为了避让尧帝的儿子丹朱,而到了南河的南岸居住了三年。舜帝此举,也可能是为了避开执政大臣大禹。
因为据《竹书》记载:“昔尧德衰,为舜帝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县西北十五里”。《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事过近5000年,这桩历史旧案我们今天且不去管它。我想,即使《竹书》所记属实,那也只能说明身为女婿的舜帝,将100多岁高龄而“头脑”有些不太“灵光”了的尧帝“藏匿”起来,不让大舅哥丹朱与岳父相见,这当属尧帝家事,作为几千年后的我们,也不好乱评价些什么。
那么,舜帝到底把弟弟象分封到了哪里呢?
《孟子》曰:“封之有庳”,“庳”者,音鼻。
《帝王纪》说:“舜弟象封于有鼻。”
《括地志》说:“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亭神。”
《舆地志》说:“零陵郡应阳县东有山,山有象庙。”
《皇览》曰:“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
《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
《礼》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
《山海经》曰‘苍梧山,帝舜葬于阳,丹朱葬于阴’。”皇甫谧曰:“或曰二妃葬于衡山。”
王隐《晋书》说:“泉陵县,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象所封也。”
图一:图中大红色圈为零陵,小红圈为韶山
图二:红圈1为苍梧,红圈2为零陵
可见,舜帝之弟象所封之地大约应为洞庭湖之南,桂林之北,沅水与湘水之间的土地,也就是今天湖南、广西交界处一带。可见,舜帝从中原一路来到长江以南,不远万里去探望的,应当是弟弟象。
我认为,舜帝晚年应该是在弟弟象的封地上安度晚年的,弟弟象也被哥哥舜弟的举动所感动,故舜弟去世后,弟弟象亲自到哥哥舜帝墓祭奠,留下了“鼻亭”“象庙”。而所谓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不过是后世史家“为尊者讳”,以显示舜帝至死都大权在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