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叶榭软糕

什么是软糕?我能想象围观的微友面对此物,露出深感陌生的表情。

前不久,汤惟杰教授在朋友圈晒出一盒产地为奉贤庄行的“软糕”。软糕?我能想象围观的微友面对此物露出深感陌生的表情。

汤老师是集学者和吃货于一身的标杆,他为广大“馋痨坯”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没有理由不循着他的足迹亦步亦趋。我寻思着:什么时候才能如愿以偿呢?

巧了,近日我去松江叶榭,参观被称为“不用小菜也能吃下一碗饭”之大米的生产基地“八十八亩田”农庄。吃农家饭时,主人拿出的点心,竟然就是软糕!由此,我终于知道软糕的根在松江,在叶榭。

作为老上海,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惭愧不已。

谓予不信,请查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张泽小志》:“章有谟客衡阳周翠岩家,寄呈盛、蒋二姑母诗,云:‘宾鸿飞处白云垂,倦向山村寄一枝。叶榭软糕张泽饺,临风枨触几番思’。按,“叶榭”和“张泽”原是两个镇,现合二为一叫叶榭镇。而庄行,就在叶榭的隔壁。谁受谁的影响,不言而喻。”民间亦有顺口溜曰:“浦南点心三件宝,亭林馒头张泽饺,叶榭软糕刮刮叫。”这就坐实了叶榭软糕的江湖地位。

自然,光凭一首诗、一段顺口溜,叶榭软糕要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不太够格。更有力的三个依据是:叶榭出产的粳米极其优良,早被定为松江特产;乾隆年间叶榭已是船民作短暂停留的集结之地,于是,既可当饭又可点饥的软糕应运而生,影响广泛;制作技艺精湛独到。

叶榭软糕制作过程

“软糕”,其对应物自然是“硬糕”。在我的经验里,称得上硬的糕,十分罕见。绍兴有种香糕,那可真的硬,吃它,感觉是与一口不厚的珐琅质比拼,令人望而生畏。尽管如此,香糕却不敢标榜“硬糕”。“硬”的层级丰富,单表一个“硬”字,岂非拿根红皮甘蔗在牙口不好的人眼前晃荡?不过舟山、温岭一带卖糕的倒一点也不藏着掖着地写明“硬糕”。这倒很符合浙东人倔强硬朗的性格。

从文化趣味上观照,“软糕”相比“硬糕”多少落了下风。中国语文中,软,跟缺少“骨子”“节操”“精气神”“懦弱”差不太多。是故,与“软”挂钩的饮食——吃软饭、柿子拣软的捏、青菜烧得软烂、软菜(在宴席上是“硬菜”的辅助)等,几乎都不太受人待见,人们宁愿用糯、松、嫰、酥等词来顶替“软”。倘若不得不用“软”的话,往往加持一个字,化作“柔软”“ 熟软”“ 绵软”之类,看上去婉转多了。

取名“软糕”,实在有点冒险;为了立异孤标,大概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想。

软糕的外形、大小,与绿豆糕差不多,花色品种不少。我看到的是两个经典品种:雪白的和绛紫的,前者是粳米做的,后者是血糯米做的。一尝,都非常可口。相比在中心城区糕团店里吃到的各色米糕,它们具有独特而生动的气场:细嚼慢咽中,我仿佛触到了随风起伏的稻浪,听到了打谷场上耕者的欢笑,闻到了农作物上遗留的太阳气息,看到了袅袅的炊烟一直往上,往上……

我无法道尽叶榭软糕的美妙,明明知道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还是试图让人从不同角度玩味两种叶榭软糕的不同——如果是油画,那么,血糯米是拉斐尔前派,粳米便是印象派;如果是国画,那么,血糯米是李可染,粳米便是吴湖帆;如果是一首古诗,那么,血糯米是杜甫,沉郁顿挫,粳米便是李白,洒脱放恣;如果是一首新诗,那么,血糯米是徐志摩,感情直白热烈,浓得化不开;粳米便是戴望舒,意象隐喻曲折,雅致蕴藉。

就像欣赏西湖美景,有人喜欢苏堤春晓、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平湖秋月,我则喜欢南屏晚钟、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显然我更偏爱那种富有动感、带着颗粒状的画风,一如偏爱粳米做的软糕。

软糕之名,无法不让人联系到“软不拉沓”的状态,缺弹性,少咬劲,黏黏乎乎,瘫作一团,或似牛皮糖般不依不饶纠缠。然而,叶榭软糕完全不是这样,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粘牙。至于它松、软、甜、香、肥的特点,真不是我这支秃笔所能传递的。

有人嫌软糕的豆沙馅料略感歉绌,我不以为然,试问:观赏时装表演,你的关注点是落在模特儿身上的衣裳还是脚趾指甲上的涂色?

限于见闻,我不可能把叶榭以及除此之外所有卖软糕的店家“一网打尽”,但“八十八亩田”推出的“1573”品牌(传说叶榭软糕始创于明万历元年,即1573年)无疑是在最好之列:由顶级水稻专家和“非遗”传人为它背书;再加上一群富有想象力、艺术创意和认真投入的80后90后白领,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和优渥的薪酬待遇,义无返顾地回乡务农,立志要把家乡的“米文化”做到极致。这就是其品质最可靠的保证。

事实上,我并不指望借由拙文来改变汤教授对于“软糕”的认知,毕竟,在吃糕方面,我们算是有共识的——“欺软怕硬”“吃软不吃硬”。


关于我们:
(0)

相关推荐

  • 年年高!上海人过新年,就是要吃“糕”!这些全吃过的举手!

    上海人过年有吃糕的传统 其中包含着各种美好的寓意 人往高(糕)处走 日子高高(糕糕)兴兴 步步高(糕)升 过年就是要讨个好口彩~~ 比如家家户户都有的年糕 只需要简简单单的做法 就非常美味 上海人家常 ...

  • 妊娠诸病食治方

    陈令尹书,精细哏(很)好处,在食治诸方.然老人晚景,儿孙眷辑,团栾侍奉:诸妇妊娠,望得雄之喜:诸孙襁褓,快含饴之乐.其间或有疢疾者,在目前岂不索怀?余畴昔闻见所抄,有妇人小儿食治诸方,用之良验,今附益 ...

  •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63,叶榭崇福禅院与软糕

    头条号上互相关注的一个网友叫师爷不喝茶,他在我写的<叶榭老街>一文后面留言说:"这么霸气的软糕店,我一般会再择机光临."智者的话应该听,长者的话更应该听,于是赶在小年夜 ...

  • 西坡:肠粉

    到茶餐厅不点肠粉,仿佛到川菜馆不点麻婆豆腐. 肠粉在老广的眼里平常得就跟老上海人吃碗小馄饨似的,谁会拿它当回事儿地咋咋呼呼昭告天下?"早上我可是吃了肠粉啦"--试着瞅瞅周边的人看自 ...

  • 河南靈寶西坡出土玉器淺論(一)

    河南靈寶西坡出土玉器淺論(一)

  • 河南靈寶西坡出土玉器淺論(二)

    河南靈寶西坡出土玉器淺論(二)

  • 西坡:袜底酥·鞋底板

    江南小吃"袜底酥""鞋底板"听上去很陋,吃起来倒有点儿带劲. 袜底酥 江南古镇卖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及小吃,被人诟病已久.诟病归诟病,能大幅改观的不多.究其原因 ...

  • 罗兰之声||《西坡挖煤》作者:仲晋明 朗诵:罗兰

    提示:点击上方"罗兰之声"↑免费订阅本刊 西坡挖煤 作者:仲晋明  朗诵:罗兰  配乐:傅冰 高中毕业了,同学们大都找到了可心的工作,望着他们在父母的陪伴下兴高采烈地走出校门,我的 ...

  • 西坡:辜鸿铭和名译《痴汉骑马歌》

    近日,网上就国际交往和交涉中的辞令如何进行比较准确和恰当的"中译英"或"英译中"问题,展开了许多有益.有趣的讨论.这让我想起了辜鸿铭. 辜鸿铭 辜鸿铭(1857 ...

  • 西坡:译书只为稻粱谋

    朱东润先生作为中国最早的托尔斯泰作品翻译者之一,并不为广大读者所知. 朱东润先生 前一阵子,朋友圈都在转一则趣闻--朱东润先生执复旦大学教席时,有一天某教师拿着自己写的论文向朱先生请教.朱先生看后道: ...

  • 尹怀亮||西坡(一组)

    尹怀亮诗五首 西  坡 文/尹怀亮(云南) 雨洒西坡满岭红,杜鹃艳丽伴春风. 莫嫌迟到生荒地,自爱斑斓和韵中. 春  来 文/尹怀亮(云南) 春来阴处最先知,蜂蝶痴迷欲卉期. 春雨应时生地润,乾坤悄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