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219)天津成为鸟类“五星级驿站”

湿地环境不断改善 保护意识明显提升天津成为鸟类“五星级驿站”

世界濒危、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在天津市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振翅高飞。王洪峰摄本报记者 陈 曦“远处这些正在悠闲散步的就是东方白鹳,今年秋季以来,在七里海及周边地区发现的濒危鸟类东方白鹳逾5000只,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是历年同期的3倍多。”11月30日,天津市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力指着远处成群的东方白鹳自豪地说。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党委委员、一级巡视员路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天津是全球8大重要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至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随着天津市大力治理湿地的行动,湿地自然环境和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停歇。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观测记录鸟类已达452种,较2014年增加了36种,很多消失多年的近危鸟类也重返天津,甚至一些旅鸟选择在天津长期停留,有利于鸟类种群的繁育。天津“驿站”环境好 旅鸟也都留下长居天津流传一句经典的话:“环境好不好,候鸟用翅膀来投票。”在古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俗称七里海湿地),鸟类数量种类增加,曾在七里海湿地消失10余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近危鸟类重返七里海。今年秋季以来,来此栖息的除了有5000多只东方白鹳外,还有白琵鹭近千只,多年很少见到的灰鹤也有上百只之多,此外还有大鸨、反嘴鹬等鸟类近百种,共计10余万只。“由于天津市鸟类栖息环境不断改善,一些鸟类从最初的匆匆过客(旅鸟)到后面选择留下来越冬或繁殖。”路红介绍,2016年至2020年,东方白鹳在北大港湿地成功做巢22个,繁殖幼鸟50余只。2019年至2020年,北大港湿地越冬滞留的灰鹤多达1000余只,雁类等更是高达3万余只。11月15日,记者在七里海湿地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碌着进行保育放流,此次共投放1万斤鱼苗,以便为鸟类提供更为充足的食物。与此同时,10个供鸟类做巢繁衍后代的栖息架也在七里海湿地搭建完毕。“今年候鸟数量大增,为了让它们吃好吃饱,我们进行了保育放流。与此同时,为了给在天津过冬的候鸟一个‘避风港’,减少对鸟类行为的干扰,我们今年采取苇草轮割的方式,在核心区保留2万亩的苇草,也让一些以草籽为食的鸟类有充足的越冬‘口粮’。”陈力说。加强修复治理 湿地自然环境和生态功能提升天津市通过推进生态移民,持续生态补水,修复整治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已初步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七里海湿地治理从2018年底开工,到今年6月底竣工,彻底改善了湿地内部的生态环境。”陈力介绍,七里海湿地通过贯通水系,形成连片的鸟岛、浅滩和沼泽,为鸟类营造原生态自然的栖息环境。通过治理湿地,生态和水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善,七里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原本鱼塘只有鱼没有草,通过修复湿地,调控水位,使植物由点状分布,变为区域化群落生长,比如野大豆、水葱等水生陆生植物都已形成大片群落。同时水域内生长着大量野生繁养的小鱼小虾,吸引了大量鸟类栖息觅食,野兔、蛇等野生动物也开始在这里出没。“以前看不见的鹰隼、乌雕等猛禽也开始在七里海湿地现身,这些猛禽处于食物链的顶层,它们出现在这里觅食,说明我们的生物链是完整的。”陈力欣喜地说。目前,北大港和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列入了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有11.3平方公里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下一步,天津市加强滨海湿地保护,选划天津滨海国家海洋自然公园,纳入湿地保护体系。加强监管增强保护意识 人与鸟和谐共生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增加,除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外,也得益于天津市强有力的保护执法管理和社会公众关爱自然、爱护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路红介绍,天津市实行网格化管理,各区严格落实四级巡查搜查机制,加强对鸟类栖息地、停歇地、繁殖地和候鸟迁徙通道等重点地区的巡查巡护。今年天津市还专门成立3个督查组,对各区各类交易市场等重点区域采取明察暗访,强化督查检查。在保护动物的同时,天津市还加强对鸟类的救助。为提高百姓保护鸟类的意识,天津市还重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乡镇村庄,省际接合部、城乡接合部,各类交易市场等地的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宣传候鸟保护和法律法规常识。如今在天津,野生鸟类与人类的距离日益拉近,城市中展现出一幅人与鸟类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科技日报》2020年12月3日第  6 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