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败有迹象”:一个家庭误入3个舒适区,往往是家庭衰败的开始
康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家庭乃是社会之缩影,事实上,家庭是具有自发维持能力的最小社会。”,家与国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我们见证过许多国家的衰败,同理,家庭也会衰败。一个家庭的慢性死亡往往是由家庭成员所造就。
人从来不是独立的活在这世上,总要有些羁绊,比如家人。家庭氛围的好坏不仅影响后代,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都至关重要。
《章氏家训》中写道:“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可见治家是有方略的,想要家庭兴旺发达,使得每个家庭成员实现自我价值,一定要学会避开三个舒适区,这是古人治理家庭的良方。
一、四体不勤
《论语·微子》记载:“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意思是说不参加劳动,也不能辨别五谷,还能称为夫子吗?可见在很早之前,哪怕是读书人也要懂得躬耕。
放到现代,四体不勤则是来用来形容人懒惰。科学表明,人是有惰性的,人们很欢迎那些能够让自己生活更加便捷的工具,这样就能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休息、娱乐。
由此看来,懒惰似乎还促进了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但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懒惰从来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因为对个人来说,懒惰会毁掉一个人的人生。
卡内基夫人说:“家的现代概念是:人从车库里出来后要去的地方。”家是一个人的归宿,但并不是一个人偷懒的地方,相反,在家中懒惰是会传染的。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告诫家人:“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第一就是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很多人以为曾家是因为出了曾国藩这位高官才显赫起来,殊不知自元代开始,曾家便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太高祖贞桢在元朝为列一等公,高祖父尚庭更是得到了辅国公的称号。
据后来人统计,曾氏后裔有成者多达两百余人,为科技、文化领域贡献了无数力量,甚至曾氏家族被称为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在曾家的家规中明确规定家族中人不得懒惰,至此,很多人还在想为什么成功的不是自己?看看别人的家风或许你就明白了。
二、奢靡成性
常言道:“兴家如同针挑土,败家犹如浪淘沙。”积攒一份财富诸多不易,大家都说挣钱难,但从未听人说花钱也难,挣下一份家业可能需要用去一个人的一生。
当我们的父辈好不容易打拼的家业交到我们手上时,有些人却眼高于顶,非要过那传说中的好日子,奢靡成性,纵然有万贯家财也终有散去之日。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谁不愿意享受富贵的生活?锦衣玉食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大张旗鼓。
但曾国藩看得就很通透,衣食起居要与寒士相同,如此才能有望成大器,倘若沾染上奢靡风气,则难有成就。
所以,虚荣心虽然可以带来短暂的自我满足,难以持久,真正有所依仗的还需是自己的努力,故切莫掉入这一舒适圈中。
三、斤斤计较
老话说:“争问题肚量要宽,拉烈马缰绳要长。”精打细算并没有问题,但是在待人处事时一定要放空肚量,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须知,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因小失大,是气量小之人常犯的错误,更莫要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过分精明总归会让人不喜,没有人喜欢张口闭口都是心机的人。
但生活在这世上我们需要心机吗?当然是需要的,只不过眼光要放得更长远些。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道:“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饶的不仅是他人也是饶过自己,因为风水轮流转,祸福总是不固定的。
结语
“家败有迹象”:一个家庭误入以上3个舒适区,往往是家庭衰败的开始
文豪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过这样一句经典名言:“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家庭幸福与否在于每个家庭成员的经营与打理,所以家庭风气尤为重要。三个舒适区一个比一个致命,是我们在经营家庭时一定要避开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