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17)暑温辨证(二)

【原文】伤暑初起,无汗恶寒,头痛身热,渴不引饮,舌白呕恶,此邪初袭卫分,宜香薷饮 : 香薷、扁豆、厚朴、甘草加杏仁、薄荷、通草、连翘、牛蒡子、金银花、丝瓜叶、扁豆花汗之可也。

【注释】暑多夹湿,先伤卫气。凡深堂大厦、大扇风车纳凉处快,骤受阴寒,卫阳为凉气所遏,则肌表闭密而为头痛身疼,发热无汗恶寒,热气内蒸则口渴;湿气内蕴而不引饮,暑热袭表,内合于肺,肺失清肃下降则胃气上逆而呕恶,以香薷饮解其表邪,肺降复而呕恶已。

【原文】伤暑既汗,头痛已而热未解,舌白渐黄,脉洪口渴,此邪已化热,表虽解而热未除,宜白虎汤加杏仁、连翘、桑叶、竹叶,头痛加菊花或葛根(或竹叶石膏汤)。

【原文】伤暑不恶寒而发热,身痛呕恶,溺赤便闭,此热闭三焦,宜六一散加连翘、竹皮、赤苓、杏仁、厚朴、豆卷、枇杷叶、葛根、黄芩。

【原文】伤暑汗出,身无大热,舌黄苔腻,烦闷欲呕,此暑虽去而湿尚留,宜黄连温胆汤或二陈汤加藿香、菖蒲、佩兰芳香化浊以除湿也。

【原文】伤暑六七日,脉洪而数,口渴苦燥而红,此热劫胃阴,气血两蒸,宜玉女煎加鲜斛、麦冬、沙参、玉竹、棃皮、蔗浆,两清气血以生津。

【原文】伤暑热盛,口渴、舌黄尖绛、斑疹隐隐、神昏谵语,此气分不解,热渐入营,宜沙参、连翘、玄参、竹叶、桑叶、牛蒡子、麦冬、生地、芦根、犀角、鲜石斛、郁金、石菖蒲、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宣窍以清营也。

【原文】伤暑舌黄渐黑,尖绛底赤,神昏烦躁,斑疹透露,目赤齿燥,此邪热入营,气热犹炽,宜犀角地黄汤加玄参、人中黄、竹叶、石斛、菖蒲、麦冬、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宣窍以透邪也。

【原文】伤暑旬余,热仍不解,舌绛焦黑,斑色或紫或黑,神昏妄笑,此热灼血分,其阴欲涸,宜大剂犀角地黄汤加羚羊角、玄参心、连翘心、鲜石斛、麦冬、紫草、红花、人中黄或金汁、至宝丹之类。

【原文】伤暑热盛,舌焦神昏,谵语狂笑,循衣摸床,此邪盛正虚,宜人参固本汤 : 生地、熟地、天冬、麦冬、人参加牡蛎、白芍、玄参、鲜斛、菖蒲、羚羊角、勾藤、龟板。
【注释】此心体亏而心用恣也。舌焦神昏狂笑,为坎水欲竭不能上济离火;循衣摸床,乃热肝风已动,立刻有厥脱之变,须大剂填坎济离、潜阳熄风频进,冀挽危波。

【原文】伤暑日多,舌黄焦黑,大便闭结,小腹硬痛,转矢气者,此有燥矢也,宜小承气汤加元明粉、生首乌、鲜石斛、石菖蒲、元参心,泻热保津也。
【注释】邪热在阳明,热盛伤其气液而有虚实之别,如阳明热结成实,法当涤热开结以救阴,本条之治法是也;若其热未结成实,法当育阴以通结,增液汤是也。

【原文】伤暑曾经吐泻,苦黄而腻,膈胸不爽,此阳邪内陷,将成痞结,宜半夏泻心汤苦辛通降荡热开结。
【注释】半夏泻心汤,在伤寒因表邪内陷成痞;伤暑由吐泻中虚,邪陷成痞。临证依法斟酌适宜,半夏、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干姜、生姜。

【原文】伤暑,胸膈痹痛,气逆如阻,宜小陷胸汤:黄连、半夏、栝蒌,加枳实、郁金、甘遂等味涤痰开结也。

【原文】伤暑因瘀与热相搏,胸胁板痛,此血结胸也,宜桂枝、红花、瓜蒌、郁金、归尾、桃仁、赤芍、海蛤等消瘀而解热也。
【注释】结胸证有痰气与瘀血之异,当分别治之。若苔滑而腻浊,脉右寸关浮滑者,为痰;沉滞为气;左寸关滞涩苔薄而晦暗者,多瘀血之诊。

编者按:继《伤寒论方解》之后,《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也已分作三十九条消息全部发送完毕。从今天起,我们将以《先君温病笔记》为题,继续推送由王东海先生整理的他父亲王济生老中医的笔记体遗著《温病综集》。从“伤寒”到“金匮”再到“温病”,王老先生对经典的深刻领悟和悉心诠释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一个底层白发医者对医道的孜孜追求。本公众号特别感谢王东海先生把他的家珍无私分享给大家。

(0)

相关推荐

  • 颜面红肿(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风热毒蕴 治法:清热解毒,祛风凉血. 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金银花30g,连翘15g,牛蒡子10g,山栀10g,丹皮10g,赤芍15g,板蓝根15g,生石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19)暑温辨证(四)

    <温病条辨>(清·吴瑭) [原文]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手太阴证而宜清: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多足太阴证,宜温:湿热平等者,两解之,各宜分晓,不可混也. [原文]伤暑发热头痛,泄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18)暑温辨证(三)

    [原文]伤暑热久不解,神迷如寐,舌红少津,饥不欲食,脉数无神,此热伤胃中气液,津不能复,宜复脉汤去姜.桂加鲜斛.沙参.谷芽.扁豆.蔗浆. [注释]胃中气液为热所耗,气伤则液难复,故以人参.沙参.鲜石斛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16)暑温辨证(一)

    先君温病笔记(16)暑温辨证(一) 王东海 暑邪入脏形证-- [原文]暑邪自口鼻吸受 入肝则眩晕.麻痺.肝为风木之脏而主筋,内寄相火,暑火相合,则肝阴伤,则阳气上亢而筯失养. 入脾则昏睡不觉.脾为湿土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45)湿温案

    张聿青(1844年-1905年,著有<张聿青医案>) [原文]张左,湿温旬日,烦热无汗,赤疹隐约不透,胸次窒闷异常,咳不扬爽,时常谵语,频渴不欲食,喜饮极沸之汤,脉数细滑,舌白心黄,近根厚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33)温病条辨·温疟

    [原文]骨节疼烦时呕,其脉如平,但热不寒,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注释]阴气先伤,阳气独发,故但热不寒,令人消灼肌肉,与伏暑相似,亦温病之类,彼此实足以相混,故附于此,可以参观而并见,治以白虎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32)《时病论》伏暑转疟

    (续前) [原文]疟疾,古有暑疟.风疟.寒疟.湿疟.温疟.瘴疟.癉疟.牡疟.痰疟.食疟.疫疟.鬼疟.虚疟.劳疟.疟母.三日疟之名,临证不可不别. 暑疟者,恶寒壮热,多汗,烦渴引饮:风疟者,寒少热多,头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24)温病辨证(九)伏暑·疟·痢

    [原文]妇人伏暑,舌绛口渴,脉数而涩,经水适来而断,寒热如疟,昼日明了,夜则谵语,此为热入血室,宜小柴胡汤加楂肉.归尾.赤芍.丹参.桃仁. [原文]伏暑但热无寒,一日一发,口干舌赤,多汗脉数,此名瘅疟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23)温病辨证(八)伏暑辨

    温病条辨(清·吴瑭) [原文]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多手太阴证,宜清: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多足太阴证而宜温:湿热平等者,两解之,各宜分晓,不可混也. [汪论]偏湿偏热,伤手伤足,挈领提纲,可谓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69)妇科闭经、血崩治法

    妇科闭经.血崩治法 理冲汤 治妇人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