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状神经节.ppt

  • 约5.1千字

  • 约 46页

  • 2017-03-01 发布

  •  举报

  •  版权申诉

膝状神经节.ppt

  •  下载文档

  •  关闭预览

  • 1 / 46

  •  全屏预览

  •  下载文档

  •  收藏

  •  分享 赏

  •  0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739(电话支持时间:9:00-19:00)。

膝状神经节
第三节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纤维成分 1、运动纤维 面神经纤维成分 2.副交感纤维 面神经纤维成分 3 、 味觉纤维 一、面神经行程 面神经 分段分支 以茎乳孔为界,可将面神经分为:                面神经管段                颅外段 (一)面神经管段的分支 1、岩浅大神经 (二)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 面神经 (二)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 1.颞支2支 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 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可分为: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中枢性(核上型)面神经麻痹: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因病变在面神经核以上的上位神经元,故又称为面神经核上瘫。 临床特点: ①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瘫痪。 ②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 ③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       2、周围性(核型或核下型)面神经麻痹: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下(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部位)。 临床特点:            整个半侧面部表情肌的麻痹(提上睑肌除外,因该肌受动眼神经支配),因病损部位的不同还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  一、贝尔麻痹Bell  palsy             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一般认为是经过面神经管的面神经部分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 1、病因:               不明     (1)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血气不足,面部、耳部遭受风寒侵袭(常在局部受冷风吹袭或着凉后发生)     (2)病毒感染     (3)遗传因素     (4)炎症     (5)血管压迫 2、病理            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 3、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少有自觉症状。 (2)典型症状: 患侧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  鼻唇沟消失,上下唇不能紧密闭合,可有饮水漏水、不能鼓腮、吹气等动作; 上下眼睑不能闭合,“贝尔征”,易患结膜炎;下结膜囊内常有泪液积滞或外溢; 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眉(周围型面瘫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是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重要依据)。          面瘫的症状还取决于损害的部位,临床 上在必要时应进行下列各种检查: 味觉检查  听觉检查 泪液检查   瘫痪肌的挛缩:患侧鼻唇沟加深,睑裂缩小,口角反向患侧牵引,导致健侧面肌出现假性瘫痪现象。  4、诊断与鉴别诊断:        突然发作的病史+典型的周围性面瘫症状        根据味觉、听觉及泪液检查结果,还可明确面神经 损害部位,从而做出相应的损害定位诊断:  1.茎乳孔以外   面瘫  2.骨索与镫骨肌神经节之间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  3.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4.膝状神经节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泪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5.脑桥与膝状神经节之间  除面瘫外,感觉与分泌功能障碍一般均较轻:如损害影响听神经时,尚可发生耳鸣、眩晕 6.核性损害  面瘫+轻度感觉与分泌障碍,但往往影响展神经核而发生该神经的麻痹,若损害累及皮质延髓束时可发生对侧偏瘫  鉴别诊断:         应与中耳炎、损伤、听神经瘤、腮腺疾患等引起的周围面神经麻痹相鉴别。  5、预后:           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得当,80%的病例可在2-3个月内恢复;轻症病例多无神经变性,经2-3周后即开始恢复,于1-2个月内可痊愈;神经部分变性者,需3-6个月恢复;更严重者恢复缓慢或不恢复。      最好的方法是采用肌电图与电兴奋性测验 6、预防 :        防止面部特别是耳后部受风寒。 7、治疗  (l)急性期             起病1-2周内,此阶段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 阿司匹林:0.5-1.0g   Tid  地塞米松:5-10mg   iv  Qd / 泼尼松:10~20mg/d   Tid 激素三天后减量,连续使用不超十日! VitB1   100mg VitB12  200-1000μg   im  1-2/w 理疗 不宜应用强烈针刺、电疗等 局部热敷,肌按摩 眼膏(注意保护眼睛) (2)恢复期           第2周末至2年为恢复期,尽快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和加强肌收缩。 除可继续给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外,可给予烟酸50~100mg Tid  Po、地巴唑50 mg  3/日×2W; 。 肌电刺激、电按摩、针刺。 保护眼睛。 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锻炼 药物

您可能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