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千亿的道路上,中骏黄朝阳差的只是这临门一脚吗?

追逐千亿的队伍里,总是不乏“爱拼才会赢”闽系房企的身影。

8月19日晚间,中骏集团发布半年报,截至6月末,集团连同合营、联营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400.76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273万平方米,分别上升约8.2%及减少8.0%。

受疫情影响,中骏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黄朝阳原本宣布2020年销售冲千亿,但随后不得不下调为930亿元,半年完成度为43.09%。

越过千亿不仅意味着规模做大,还意味着更好的融资和企业品牌传播效应。

8月20日下午,在中骏集团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骏集团董事局主席黄朝阳表示,下半年该集团计划推出大量新盘,以改善型住房为主,有信心完成年初订立的全年合同销售目标。

不温不火的中骏,在而立之年,准备大秀一把了。

“佛系”企业,大梦初醒

中骏1987年成立于泉州,1990年集团总部从泉州搬到厦门,开启全国化征程。创始人黄朝阳是印尼归侨子弟,早年就曾对外称:做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种精神也影响着中骏,表现一直都很“佛系”——几乎同时成立的世茂都成功跻身前10强,后来者诸如旭辉、融信、阳光城都在前30强榜上有名,中骏还在30名开外奋斗不息。

没有借着地产黄金十年乘势而上,“掉队者”中骏终于想起来要追赶。

来自亿翰智库的数据,2016年至2019年间,中骏合约销售金额平均增速为54%,高于2009年至2015年的30%。2017年中骏将总部搬迁到上海后,黄朝阳提出“要在未来5年跨过千亿门槛”,公司2019年全年业绩总量达到805亿元,距离目标一步之遥。

而从城市布局来看,2016年以前,其布局重点主要在一二线城市及少数三四线城市,2017年速度明显加快,新进城市数量快速增加,向更多三四线城市下沉。

为了对标千亿,中骏还在近两年间提出“住宅+商业”双轮驱动战略。黄朝阳希望商业战略是中骏集团跑赢行业的武器,在他看来,在头部房企放慢增速的当下,可以支撑增速,预计明年增长20%-30%。

根据媒体报道,中骏为此启动了一系列特殊招聘,积极从同行企业中挖投拓人才,从总监到副总经理,这些人员几乎都来自新城控股。

中骏在这方面是雄心万丈的,在今年3月份的投资者会议上,还是中骏执行董事、助理总裁的黄伦表示,中骏计划到2025年布局100座购物中心,租金目标45亿元。

公司还将布局20万间长租公寓,届时长租公寓资产规模将至600亿元,租金规模将至100亿元。

想要实现如此宏伟的规划,必须提高效率,且留给中骏的时间有限。就在6月,中骏内部进行区域整合,成立新4大区域公司:

原上海公司和杭州公司合并为中骏集团东南区域公司,集团助理总裁彭飞出任东南区域公司总经理;

原南京公司变更为中骏集团苏皖区域公司唐登洋出任苏皖区域公司总经理;

原重庆公司变更为中骏集团川渝区域公司薄禄伟出任川渝区域公司总经理;

原广州公司变更为中骏集团湖广区域公司肖金明出任湖广区域公司总经理。

上海、南京、杭州等是对中骏营收贡献最大的城市,中骏进入重庆后也收获颇丰。本次合并,有利于中骏改善内部管理相对冗长复杂的问题,提高决策速度与人均效能。

债务承压,回款乏力

然而随着中骏发展速度的加快,各种问题随之浮现。

首先,在黄朝阳的观点中,购物中心和长租公寓是勾地的两个重要抓手。但克而瑞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综合体获地虽然更具优势,可以降低拿地成本;同时,也对企业多业务的协作运营能力提出了较大考验,后续运营情况仍需一定时间观察。

更重要的是,中骏加快拿地步伐,百亿地王或影响盈利空间。

来自中报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骏集团共新增10个项目,分布8个城市,合计地上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上半年拿地总价194.31亿元,平均拿地成本5853元/平方米。

均价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其中厦门天禧项目拿地均价较高所致,该项目楼板价达到了49310元/平方米,接近5万,地块总价超过百亿。

若不算该项目,中骏上半年拿地均价仅为2918元/平方米,同比下滑36%。

可见“地王”项目不仅挤压中骏的利润空间,就项目自身而言也考验开发商“平地抠饼”的能力。

中骏的债务压力同样也值得警惕。虽然近五年来,中骏近五年来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下,净负债率也出现了下降的势头,因此一直以“稳健”自居。

但半年报数据显示,中骏半年融资超过26亿元,平均融资成本约6.7%,一年内按要求优先票据及境内债券为111.5亿元,同比上升225.43%。

具体方面,今年年初,中骏成功设立14.17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并于1月份在境外增发于2024年到期的1.5亿美元优先票据;另外,中骏于2020年第一季度就一笔两批本金为数5.16亿港元及1.8亿美元的定期贷款融资进行提款,贷款期限为三年六个月,年利率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或伦敦银行同业拆息加3.6%。

中骏还于2020年7月成功发行境内公司债券,规模为人民币14.6亿元,票面息率为5.5%。

只要自身回款够快,就不用太担心开发商会陷入“债务危机”。早前的年报中,2013-2016年间,中骏集团控股的回款率分别约为82%、91%、102.4%和93%,回款率完全可以媲美一线龙头房企。

但是从2017年以后,这个优异指标在中骏集团控股的年报中消失不见了。

根据中骏控股的子公司厦门中骏的年报,2017-2019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71.06亿元、184.71亿元和263.49亿元,分别为同期合同销售金额的51.45%、35.97%和32.73%。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合同销售金额的比重显著下降,销售回款进度有所放缓,加快销售回款是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按照权益销售来看,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同期合同销售金额的56.79%、46.37%和60.49%,占比同样不高。

风格“稳健”,却仍有质量问题

正如所有扩张中的房企都会犯的通病,中骏也在房屋质量问题上栽过跟头。

就在自己的大本营泉州,今年5月,中骏·珑景阁的业主集中维权,小区部分屋顶漏水、“门打架”、外墙瓷砖脱落、地下车位开裂渗水、应急楼梯水泥铺……

除此之外,另一个位于泉州的项目中骏天璟今年也出现维权事件。小区豪宅变公寓,没有设置避难层、容积率过高、会所和游泳池没了……

无独有偶,就在上海,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普陀区“中骏天誉”的多位业主曾反映,开发商在售楼时将赠送面积作为卖点,交付后却发现,这些赠送面积被监管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无法办理产权证。此外,该项目有的厨房是由阳台改造而成,有的户型甚至连主卧、次卧、卫生间都是违法建筑。

有业主表示,中骏前员工曾向他们透露,中骏的多个项目都有违建情况。2019年6月,业主获赔全款,违建开始拆除。

而中骏在上海的项目中,中骏的另一项目中骏柏景湾项目还存在变相囤积房源问题。

有媒体报道,由已收集到的证据推测,中骏柏景湾违规超备案价销售所涉及的违规房款总收入或超4000万;因为被认定为“违章建筑”,中骏柏景湾8号楼3户商品房遭到了行政查封。

报道称除中骏柏景湾以外,中骏的多个项目都存在违规操作问题,上海的中骏天璟成立了“预售备案价突破专项小组”,将“原住宅备案均价上限为58000元/平,2019年第三季度市场部员工把握时机,通过公关将天璟项目住宅销售价格上调至59500元/平,实际为上海公司可售货值增加3445万元”,并获得了公司表彰,堂而皇之的“以违规为豪”。

员工自豪不自豪不知道,但维权的业主肯定不自豪。不仅不自豪,在中骏的官网上,还写着“专筑您的感动”的企业价值主张,试问收到有质量问题的房子,哪个业主又能感动呢?

实现千亿是每家房企的梦想,有的已经将同行甩在了身后,有的还在挣扎。千亿之路想要走得一帆风顺缺一不可,如果只为了目标狂奔注定只会失去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