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23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发展

自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国家采用武力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攫取了协定关税、设立租界、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控制了中国社会经济命脉,从此,中国逐渐地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建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体系。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经济上表示要以发展"实业为先务" ,并令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了一些经济政策和法令,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袁世凯政府却出卖国家经济主权,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并借外债达47870 万元。

1918~1927年,帝国主义不仅控制中国社会经济命脉,而且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1.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衰落

这个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军阀、地主阶级、官吏残酷地统治、压迫和剥削农民,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衰落,大批农民破产。中国农村经济衰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从辛亥革命后至1927年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量收购农产品,运往欧洲市场;垄断阶级扩大资本输出,在中国投资建立工厂,就地利用廉价农产品作为原料;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日益扩大;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则是促进农产品商品化的一个原因。据有关资料记载,1913~1921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从973469千海关两扩大至31507376千海关两。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因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商品入侵农村,破坏了农村的自然经济,迫使农民多售农产品换取货币,购买工业品。因此,农民出售的农产品在全部农产品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1921~1925年,河南、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省的农民出售的农产品约占全部农产品的40-60 %左右。

二是商品性作物播种面积扩大。主要是棉花、大豆、花生、油菜、芝麻、小麦、玉米等商品性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扩大。  1924~1929年度棉田面积在总耕地面积中所占比重从1914~1919年度的14%上升到18%,而稻谷、小米、大麦、高梁、罂粟等自给性作物的播种面积则逐渐减少。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仅破坏自然经济结构,而且使经济作物商品化的程度继续扩大。

三是农业产品出口增长。这是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的一个标志。这个时期,中国农村逐渐成为帝国主义的农业原料产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从辛亥革命后至1927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成倍增长,进口商品有洋油、砂糖、纸烟等,出口商品有农产品及手工业品等。1920~1930年,农产品原料出口额分别占出口总额的36%和45%以上。棉花、烟草、茶、丝茧、大豆、花生、猪鬃、桐油、木材、皮革等农业原料在出口商品中又占重要地位。

(2)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农业资本主义是在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瓦解和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有以下标志:

一是富农经济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随着小农经济的分化,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沦为贫雇农;少数富裕农民发财致富,购买土地,成为富农。富农除自己参加劳动外,雇佣长工经营,出租土地,放高利贷,有的兼营工商业,如创办榨油作坊、开设店铺等。如" 上海彭浦创立江南养鸡场,资本3 万元,雇佣数名工人".这样,在农村经济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但富农仅占农户总数的5-10%左右,占耕地总面积的30%左右。在封建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一般很难发展为农业资本家或租地农场主。但富农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加剧了农村的阶级分化。

二是出现了农垦公司。清朝末年,在农业中出现了垦殖公司。北洋军阀年代,农垦公司有所发展。1912~1919年,全国有农垦公司171 家。农垦公司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方式,大都是合股投资建成,投资人主要是军阀、官僚、买办商人、工业资本家和华侨等。农垦公司主要是从事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经营活动。其经营范围包括种棉、造林、种桑、种橡胶、饲养牲畜和经营园艺等,因农垦公司的经营目的是以廉价领取官荒,从事土地投机买卖,放佃收租,牟取利润,因此,它既具有资本主义农业的经营性质,又具有封建的色彩。

三是经营地主增多。20年代,中国的经营地主日益增多。所谓经营地主,就是指占有较多土地,自己不参加劳动,而靠雇工种地,以剥削雇工剩余劳动为生者。经营地主除经营土地外,还建立商店,从事商业活动,剥削雇工。有的放高利贷,剥削农民。因此,经营地主不仅具有封建性质,而且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中国经营地主数量不多,无法象普鲁士式或美国式的地主那样向农业资本主义化发展。

2.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

20世纪20年代,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手工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中国手工业历史悠久、行业多。这个时期,中国的农村手工业如纺织、织布等获得了较大发展,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1919年,河北高阳县有414 个村庄从事手工织布,有织户11000 多家,1926年,织布机从1919年的19000 架增长至29000 架,年产布达500 多万匹。纺织收入约占农户总收入的80%。

二是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由于手工业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资本实力雄厚的手工业者逐步扩大织机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生产,于是出现了手工业作坊或手工业工场,每个工场约雇佣工人5-14人左右。这样,在手工业织户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同时,包买商也将农村中分散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分散式的手工工场,雇佣织户、支付工资,于是织户和商人之间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烟业、榨油业、织布业、麻布业等行业中也产生了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

三是手工业从盛至衰。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制,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向近代机器工业发展,从此,中国的手工业从昌盛走向衰落,现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也日益减少了。1923年,热河有包买主67户,1929年减为40户,减少了40%。1919~1927年,中国的主要手工业品,如绸缎、茧绸、土布等15种产品的出口数量都下降了30-70 %左右。随着手工业的衰落,工场倒闭,工人失业。

3.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刺激和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如下:

(1)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官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

一是扩大官办军工企业。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官办企业转到了北洋军阀政府手中,北洋军阀集团,除继续经营这些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的军工企业外,还拨款扩建原有企业。1921年,扩建了河南巩县兵工厂等。

二是建立新军工企业。20年代初,湖南军阀建立了湖南兵工厂,有工人500 多人,专门从事军火生产。

三是官办民用企业增多。1914~1919年,中国资本投资建立了厂矿企业379 家,资本总额计8580万元。20年代,北洋军阀官僚集团投资建立了一些官营民用企业、工矿企业。黎元洪在山东建立了中兴煤矿,周学熙在天津创办了华新纱厂,交通系在山西建立了同宝煤矿等。北洋军阀集团在经营官办民用企业中获得了暴利。1919-1924 年,中兴煤矿的年均利润高达200 万元。北洋军阀官僚资本创办的企业控制了中国煤矿产量的50%以上。

(2)中国银行业的崛起和发展

20年代,银行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其发展的标志:

一是银行数量及资本的增长。辛亥革命后,银行业迅速发展。1912-1927 年,中国的银行数从1896-1911 年的17家增长至186 家,银行资本也从1912年的3630万元扩大到15800 万元。这个时期,经价实力较强的银行是新华商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上海银行和大陆、中南、金城、盐业银行等。但在竞争中先后有135 家银行倒闭。

二是银行业扩大。这个时期,银行除经营一般存款、放款业务外,还代行国家银行职能,铸造货币、发行纸币、发行公债等。银行业务主要为帝国主义、军阀政府、官僚买办阶级服务。银行利率为10%以上。

三是钱庄业萎缩。钱庄,又称银号,是20年代的一种信用机构。它分布于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广州等大城市。主要经营兑换银钱、存款放款、开发庄票、发行银钱票等业务。在北洋军阀时期,钱庄业开始萎缩、衰落,并逐渐被银行业取代。1916年,各钱庄有资本24603 万元,占银钱业资本总额的87%;而银行有资本3780万元,占银钱业资本总额的13%。1920年,钱庄资本减少至3131万元,在银钱业资本总额中占37%,而银行资本增长至5199万元,占银钱业资本总额的63%。1926年期间,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中国出现了华北财团、浙江财团、华南财团三大财团系统,这意味着金融垄断的产生。

(3)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年代末,因帝国主义无力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原因,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922年,中国民族工业企业从1914年的146 家发展为379 家,民族工业资本也从4100万元增长到1.6 亿元。1927-1930 年,全国华商纱厂计有376 家,纱锭为1268万枚。而且生产机械化水平也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是民族工业部门行业增加。在民族工业中除了纺织、面粉、针织、卷烟、火柴、造纸、制糖、榨油等轻工业外,还有采矿、煤炭、钢铁、机器制造、水泥等重工业。但轻工业较重工业发展快一些。

这个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有荣宗敬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大中华橡胶厂,中华第一针织厂,永利化学公司,久大盐业公司,民生实业公司,汉冶萍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特点是资本雄厚、规模大、有经营特色。

再一方面是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的发展。这个时期,在纺织、冶炼、盐业、瓷器等工业中建立许多资本主义手工工场。20年代末,全国棉纺织业计有资本主义手工工场2000多家。城乡手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30%。

此外,北洋军阀政府为了取得资产阶级的支持,在20年代期间,先后颁布了一些保护民族资本工业的法令,如奖励工艺品章程、公司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公司法、商标法、商品检验法等。这些法律、法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但自1930年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家官僚资本的垄断,南京政府的搜刮,民族工业逐渐衰落。主要是工厂减少,开工不足。如1930年全国新设工厂119 家,1932年减至87家。

1935年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又获得了明显的发展。1936年," 全国新建工厂193 家,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计2441家。"。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商业也有所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外贸易额增长。1929~1931年,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额从1919~1921年度的9 亿元增长至14.6亿元,进口额从12亿元扩大到21亿元。这个时期,出口商品主要有丝、茶、花生、棉花等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口商品主要有棉纱、棉布、纺织品、煤油等。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实行高关税政策,压低价格,造成了中国商品出口贸易额的下降,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次是国内商业的发展。中国国内商业发展的标志:

一是,商业行业增加。在商业中,除了经营洋货、西装、呢绒、皮鞋、珠宝首饰等行业外,还出现了大饭店、咖啡店、舞厅、夜总会等新行业。其服务对象是洋人、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等。

二是,出现了资本主义商业制度和经营方式。在20年代,先后出现了北京证券交易所(191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1920年),自1921年以来又出现了面粉、金业、杂粮、花纱布等交易组织。

三是,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商业企业。这个时期,在商业中出现了百货商店、商业公司等组织,著名的有:上海先施百货公司(1917年)、宝元通公司(1920年)、上海永安公司(1918年)、美亚丝绸公司(1920年)、大新公司等,这些新型商业企业,都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牟取商业利润。

从1935年至193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36年对外贸易额从1935年的14.95 亿元增长至16.48 亿元,扩大了10%以上。

1935年10月,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后,国家官僚资本加强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与管理,并提高官僚资本在全国工商业资本中的比重,这个措施限制和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0)

相关推荐

  •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 复习笔记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 ...

  •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对比

    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g ...

  • 多图带你看懂转型时期的中外关系

    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相信同学们在进行知识点查缺补漏的同时也进行了真题.模拟题练习.透过真题不难发现,世界与中国近现代史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内容,而社会转型时期则是重要的考查时间段,这一时期中外历史的比较也 ...

  • 难点|中国近代史阶段性总结

    进入九月份,部分地区同学已经正式进入高三学习.备考生涯.如果你已经对中国近代史进行过复习,是否会有这样的体会:较之古代史,中国近代史时间跨度虽短,但事件.人物繁多,历史分析涉及因素更加复杂.不要急,螺 ...

  • 【人类经济万年史】中国商代经济(下)

    文明的历程(全5册套装):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 作者:李学勤 主编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共8册 (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套装) 作者:无 当当 中国商代经济(下 ...

  • 「人类经济万年史」中国商代经济(下)

    中国商代经济(下) 4.商代的城市与商业 在商朝统治的广阔地域内,中国的早期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也有一些较大的城市疏落出现在长江两岸.黄河流域的著名城市有商.殷.亳.蕃.雇.霍.孟等.这些城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61古希腊农工商经济(上)

    古希腊农工商经济(上) 公元前5 至前4 世纪希腊奴隶制经济发展到高度繁荣时期,农业.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相适应,奴隶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公元前8 至前6 世纪希腊海外殖民的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62古希腊农工商经济(下)

    古希腊农工商经济(下) 3.商业的发展与货币兑换的出现 贸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贸易形式是城镇的市场,集市的店铺.货摊上进行的.这里是生产者和商人.消费者集会之地,或是把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直接出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05新石器时代经济概况

    新石器时代经济概况 旧石器和中石器时代,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获得生活资料,在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繁衍生息,发展着社会经济,推动着人类自身的进步.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使世界许多地区的氏族部落逐渐学会了使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18波斯帝国经济

    波斯帝国经济 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在波斯帝国前,伊朗高原西部兴起过埃兰.米底.埃兰位于波斯西北扎格罗斯山脉的西南部.公元前2 千年后半期埃兰的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公元前7 世纪中叶埃兰为亚述帝国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28印度吠陀时代经济(上)

    印度吠陀时代经济(上) 公元前14世纪初,雅利安人开始进入印度河流域.由于印欧语族的雅利安人当时尚处于原始氏族制经济后期的部落军事联盟阶段,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即无固定的城市,也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当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29印度吠陀时代经济(下)

    印度吠陀时代经济(下) (2)奴隶制的发生与国家形成 早在早期吠陀时代奴隶已开始发生.奴隶制是伴随雅利安人对土著居民的征服而产生的.雅利安人称土著居民为" 达萨" 或"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34印度笈多王朝经济

    印度笈多王朝经济 1.封建制的形成 笈多帝国是印度进入封建制时代的第一个大帝国,这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已取代奴隶制成为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成分,其标志是封建主已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 在当时社会的主要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