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德军 | 难忘的唱经声
【往期回读】
难忘的唱经声
宜陵 褚德军
作者褚德军先生:江都区宜陵镇人,笔名行健,1953年生。扬州市作协会员,江都区作协副秘书长,江都区扬剧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经营管理企业四十年,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对地方民间故事的采编,所著《老扬州传说》被江都区政府定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诗词、散文、剧本、生活随笔等散见于报刊。
两年前游览巴黎,终于见到了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
这座辉煌无比的建筑,是巴黎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全欧洲三大教堂之一。位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始建于1163年,完工于1345年,建造时间历经182年。在欧洲,不管是城市还是小镇,最豪华的建筑就是教堂,追求完美的建筑与雕塑艺术,需历经多少代艺术工匠呕心沥血,方能造就完成。与巴黎圣母院同样著名的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的建造,前后曾耗时500年,1955年才正式完工开放,每位游客都惊看得无比震撼。
巴黎圣母院是中世纪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因文学巨匠雨果的同名小说而闻名于世,平均每天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达四万人次。欧洲名胜古迹多为石质结构建筑,巴黎圣母院则为石木结合的结构建筑,以石质墙壁配木质屋架,建造复杂,规模宏大,东西长度过百米,南北宽约数十米。外墙与内墙面精致传神的浮雕或圆雕石造像,虽大理石质地雕琢,却可看出有微风拂过衣角似乎还能颤动的细致。内部高大华丽的彩色玻璃花窗,经过西方美学的拼接,七彩斑斓,如梦如幻。构图完美的穹拱屋架,撑起了整个教堂,抬头仰望,东段几十米高的尖塔内壁,四周有盘旋绕转向上的阶梯,影片中驼背的卡西莫多,正是攀爬着这道阶梯,一直盘旋着走到教堂顶端,也走上了小说中人性的顶点。
尖塔下方偌大的厅面,正是教堂举行宗教仪式和唱经的地方——唱经台。西面数十米,一排排宽敞整齐的精致座椅,供听众静坐欣赏,足可同时容纳数千人。正常游览圣母院,需要排队几小时,我们游览的那天十分幸运,草草吃罢晚饭,在领队的有序导引下,黄昏时分便顺利进入其内。壮观的大厅人头攒动,却能内外看得真切。更凑巧的是,恰逢礼拜日的主日弥撒开始。敲钟人撞响了钟楼的铜钟,八百支巨大音管组成的西方教堂特有的管风琴,同时奏起缓慢轰鸣的教堂音乐,分贝极大,震耳欲聋,气氛则令人感觉舒缓祥和,庄严肃穆,神圣无比。
当我们兴奋异常地游走于大殿内,欣赏着各种各样的精美艺术品时,唱经台福音颂歌合唱活动,也随着弥撒仪式中的内容拉开帷幕。大主教身着宽大的道袍,手捧圣经,在一组组巨大的烛光照映下,放声领唱。合唱者肃立厅堂,极具仪式感地手捧文件夹,在大型管风琴伴奏下引吭高歌,声声和鸣,音如天籁,引得游走着的观众驻足观看,陶醉不已。
我们虽听不懂唱词的内容,但音乐是无国界的,反复倾听之下,发现教堂音乐的音程始终在三至六度音阶之间,平和地编配着合唱和声,使人感觉有种和平共谐的震颤效果,再从合唱者虽松弛又庄重的神态中,领悟到教堂歌曲的别样魅力。
曾经读到过教堂音乐的有关资料,合唱团唱颂福音颂歌,常用于晚祷和礼仪活动。许多世界级音乐大师极其乐意为教堂颂歌谱曲,其中有极负盛名的门德尔松《以利亚》合唱曲和巴赫《圣马太》合唱曲,我们当时听到的,是否为这些大家的经典乐曲,尚难以判别,留给我们的记忆却十分深刻。
今年4月16日,忽然在微信朋友圈中惊悉,巴黎圣母院遭遇特大火灾,持续15小时的大火,将这座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超级艺术殿堂烧得面目全非。木结构穹拱屋顶坍塌,数十米高的哥特式尖塔在熊熊烈火中焚毁,800个音管组成的管风琴受损,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人看得泪流满面,痛心疾首。
法国总统马克龙虽鼓舞士气地宣称,争取用五年时间尽快修复巴黎圣母院,有关专家却以为,完全修复非耗费数十年不可。享誉全球的巴黎圣母院啊,无可奈何花落去,你因蒙火灾,将在这数十年间羞于见人,那曾经有你而歌,又恍若天籁的唱经声,将长留在所有耳闻目睹者的脑海里。
来自江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