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 mm=0.001m=10-3m1μm =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1h=60min1min=60s 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5、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公式:v= s/ t(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 = 3.6 km/h6、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测平均速度原理:v=s/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简单来说,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次/秒,也叫赫兹,符号是Hz。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强弱。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注意: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5、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波。注意: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第三节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4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5、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6、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弱的声音。7、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补充: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检查时的“闻”,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 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1、温度: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意: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 或“负20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以便准确读数。同时要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璧;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指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如: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 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 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段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 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段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段为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A、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晾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晾,为了地下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晾衣服要晾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意: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补充: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