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辩证 用药
我开了一张高血压方,因为有附子等温热药,就不愿意用,用完才说好
有个65的女病人找我,说,“我5年前因头晕就诊西医,查为高血压,便一直服用降压西药,服药时血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症状也较轻,但不能停药,停药则头晕欲倒。”
我看她体胖舌淡,苔润,六脉沉缓细涩,开方:
制附子,苍术,白芍,生姜,茯苓,牛膝,泽泻,桂枝。
她说,“你这方是在谋财害命。”
我说,“咋了?”
她说,“我血压这么高,你还用桂枝、附子、生姜这些温热之品?让我加重病情?”
我说,“你知道这些?”
她说,“在你之前我看过一个中医,比你还老,他说的。”
我说,“那你之前是不是没好?没好那就说明之前的法子不对路,与其这样,为何不愿意试试我的?”
她没有说话,拿着就走了。
一直到半年后,才打电话给我,说,“要是我早点信你就好了,当时我觉得你在框我,出门我就找了另一个中医开方抓药,花了一千多,但是没啥用,后来啊,难受的受不了了,想着要不先吃一个周期你的,试一试吧。没想到连服一周后,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
这个病人,到底是啥问题?
我认为她是阳虚湿阻,浊阴上逆的结果。
我判断的要点,在舌淡、脉沉细而涩。血压指标,并不是我辨证的依据。若舍脉证,而反求之于血压,那么,正好犯了以西说导中用的原则错误。
其次,我用温阳法治高血压,医者最畏惧的无非是血压既高,还用桂、附、姜类温热之品,是否会加重病情?
我的经验是,此种忧虑,实则是只见血压升高,不明中医病机病理,不明中医治疗之理。
此种高血压,不温阳化气,就不能排出体内蓄积的浊水废液,浊水废液壅阻经脉之中,妄用滋阴,反助其壅,妄用镇敛,反增其滞,势必降而复升,日益加重。
最后,再谈谈我20年来,对高血压的一点看法吧——
中医本无高血压之名,中医角度看,导致血压升高的病理因素十分复杂,或热壅血分,或寒滞经脉,或阴虚经脉失濡,或阳虚痰湿壅阻,种种不一。
其最直接的病理影响,主要是血量多少,和血管状态的改变,因此,我认为高血压应从脉内、脉外、脉管三个方面思考。
只有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改变脏腑组织结构及功能状态,尤其是脉管状态,才能有效调理气血津液的升降出入、盈虚通滞,最终收到有效治疗高血压效果。
心肝两经有热者,血液奔走逆行于上,常用“泻心汤”、“龙胆泻肝汤”等方泻火清肝,火降则血压自降,肝清则藏血有制而血运自宁,血压何由而升?
风寒外束者,脉络收引以致血压上升,可用解表之方以散其外邪,邪散则经脉挛急自解,不降压而压自降。
阴虚阳亢,经脉失于濡养,致脉络紧张而血压升高者,当滋阴平肝息风以治之,滋阴则脉濡而风自息,平肝则气降亢自消,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为首选。
但是,阳虚水湿不化,津壅气逆而成高血压者,虽所见相对较少,但其辨治最难。有的一见血压升高,便谓阴虚阳亢,信手开出,都是“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之类,施之阳虚,何异饮鸩止渴!
阳虚型高血压,必当温阳化饮,才能饮化而湿除,气降压降,非真武汤、五苓散类方化裁,运用莫能从本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