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记砂器手艺人肖师傅的一天 九里香/摄影
荥经砂器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通过传统制陶工艺而成,其原始古朴的手工生产具有产品精致、独特、不重复等特性。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制作方式分为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上釉、出炉、入库等几道程序,工艺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其中焙烧的火候、上釉的优劣决定着产品质量。
肖师傅,50岁开外,15岁开始从师学艺,砂器制作全过程娴熟于心,曾一人外出从事木匠工作,边打工边看外面的世界。三年前,妻子遭遇车祸,为照顾家庭,肖师傅回到家乡,再次开始了砂器制作。
每天凌晨三点钟,肖师傅和他的搭档一起,用稻草铺底,加煤碳,点燃砂器焙烧的一天。
在稻草和煤碳铺底上,肖师傅亲手点燃了今天的炉火。
“馒头窑”里炉火照亮了砂器作坊。
熊熊燃烧的炉火,伴随着肖师傅焙烧的日子。
起炉完毕,肖师傅和他的搭档共同平整火苗,准备工作就绪。
摆件,今天第一窑开始。
肖师傅在观察火苗,通过颜色判断烧制时间。这也被称为“观火匠”。炉火纯青的技艺,铭记于心的诀窍,荥经砂器的烧制一直沿袭着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
趁烧制间隙,歇歇,困倦写于他的表情,毕竟,3点就开始忙活。
经100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一个多小时,将带着高温的产品投入上釉地坑燃烧上釉。
肖师傅自行制作的面纱,独具特色,可以适当减少面部受高温的影响。
黑暗的外部环境,热火朝天地焙烧着。
第二窑焙烧开始了。
把阴干的砂器置于窑边,进一步控干水份,避免焙烧时受热不均炸裂。
外面的天已渐渐亮开,面纱背后的肖师傅,和他的搭档一起,已经开始了第三窑的上釉。如此重复着,枯燥却不简单的焙烧。
脱下“袈裟”和带着“面纱”的帽子,肖师傅开心地笑着。
闲暇之时,肖师傅逗逗每天陪伴自己的画眉,那是他的宝贝。
第四窑烧制过程中,肖师傅吃起了简单的早饭。
烧制炉的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在烈火和高温的炙烤下,无论寒暑,师傅们常常是汗流浃背。
观火
等候浴火重生的作品。
外面天已黑,今天最后一窑。
洗洗手,准备回家。
回到家,时针已经指向20:00,儿子看着电视节目,肖师傅才开始晚饭。每天1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件又一件,一窑又一窑,天黑出门,天黑回家。
焙烧、上釉、出炉,每一件砂器的诞生都是黏土浴火后的重生,在火光的映衬下,泥土炉中的砂器如玉石般通透而圆润,散发着瑰丽迷人的光彩。
摄影师介绍:姚勤,网名久香里,成都人。接触摄影四年,从风光入手,到爱上人文,特别是有故事的图文。大自然的美撩亮的是眼睛,而人文故事的情打动的是内心。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去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把你的大作发给我们,我们会为您打造互联网平台最专业的在线个人摄影展,让全世界各地的影人们看到您的作品,
投稿不限题材:风光、人像、旅行、人文均可,更不限制器材:手机、单反、胶片均可,我们的要求只有三个:
够自信
一组题材明确的主题照片
照片数量在8张-20张以内
只要您符合这三点就大胆地给我们投稿吧,入选后会由吞像的专业编辑与您联系采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