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揭秘鬼本编造情节的索隐来源1《红楼梦索隐》《石头记索隐》,所谓癸酉本、吴氏石头记
一入红楼深似海,从此探佚是日常。
音频为整理版。希望大家平安、健康。
1)在现在这样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里,《红楼梦》的普及逐渐形成了它的大众化。与普及化、大众化联系在一起的还有消费化、市场化。
但是,《红楼梦》的普及不等于红学的普及。《红楼梦》是可以普及的,红学却不能普及。
钱钟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在有一部分人不相信专业知识的时代下,在大众文化被严重消费化的情况下,索隐红学的传播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温床,有一类索隐红学走向了文学化,以其想象力、故事性、传奇性来迎合了大众文化的消费趣味,比如现代同人小说鬼本(所谓癸酉本、吴氏石头记)。
2)最近这几年,在鬼本那些人的忽悠下,和鬼本水军的忽悠下,一些没有基础知识、不明真相的读者们,开始倾向认为鬼本可能是真本、古本。
一部分人似乎产生了一个逻辑,就是从鬼本这28回里所谓分析出的明亡清兴、反清复明的内容,都是新内容,是鬼本带来的。这可以迎合前八十回的情节。
但是,其实情况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过去很多年间,索隐派中的明亡清兴这一派,所谓的分析出了很多内容。鬼本的编写者,一人或几人,严重参考了前人的分析内容,才编造出了鬼本28回。
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只不过这次是量变引起变质。啊,变质了。
鬼本那些人开始冒充真本、古本了,开始造假批语了,开始篡改前八十回小说正文了。
其实大家如果了解索隐派的明亡清兴派的一些主要观点,鬼本的那些奇怪的、狗血的、低俗的情节,是见怪不怪的。
3)王梦阮与沈瓶庵合写的《红楼梦索隐》,1916年出版。书中指出《红楼梦》小说所依据的本事,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与秦淮名妓董小宛的爱情故事。
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史料详细论证、逐回索隐,它的索隐覆盖了全书一百二十回,使书中很多情节和人物都有了事实依据,是索隐派'红学'最早的自成体系的专著。
王先生、沈先生提出:“看《红楼》须具两副眼光,一眼看其所隐真事,一眼看所叙闲文。两不相妨,方能有得。拘拘于年齿、行辈、时代、名目,则失之远矣。”
王、沈两位之后的一切索隐红学都是在这套模式下操作的。虽然每一位索隐者对所隐的“真事”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但是都遵循着王、沈所建立的这套解读方法论。
王梦阮明确指出《红楼梦》的影射采用了“或数人合演一人,或一人分扮数人”的方法,这可以说是索隐红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表达了“分身法”与“合身法”的观点。这两个方法是索隐红学的最重要的方法。
比如,贾赦、邢夫人、贾政、王夫人,这四个人的姓名合成“摄行政王”四字,这就是用了“合身法”。
后来有人进一步发展,贾赦、贾政、王夫人、邢夫人四人合演多尔衮,组合他们的姓名的音义,曰摄政王刑,谓多尔衮没籍。
4)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于191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1917年正式出版。
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
林黛玉影射朱彝尊,即朱竹垞(chá)。薛宝钗影射高士奇,即高江村。
蔡元培索隐《红楼梦》的时候,当时中国排满反清的情绪很高涨,所以他的索隐就朝着反满的方向进行,这与他的倡扬民族主义的反满清的政治倾向密切相关。
他说:《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胭脂,言拾汉人唾余也。
他把“红”字与“汉”字之间产生了一种必然联系。这种转换过程是微妙的,但却不是必然的。在“朱者,明也”和 “明也,汉也”都是缺乏必然联系,“朱”不一定是明;“明”也可以指“光明”。比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正大光明匾”的情节。
附录一 钱静方《红楼梦考》
前清研究红学者们的说法不一。有的说红楼梦是影射清朝初年的大事的,林、薛二人争夺宝玉,是指康熙末期允禩等人夺嫡的事。
宝玉非人,寓言玉玺耳,故著者明言顽石也。
黛玉之名,取黛字下半黑字与玉字相合,去其四点,则代理二字。代理者,代理密亲王也。和硕理密亲王名允礽……
可见宝玉指传国玉玺,黛玉影射允礽,这类的说法早就有了。
妙玉乃指吴梅村,走魔遇劫,即状其家居被迫,不得已而出仕。梅村吴人,妙玉亦吴人,居大观园自称槛外人,寓不臣之意。
这是很早期的把吴梅村和《红楼梦》扯上关系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吴梅村写了《红楼梦》这种不实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