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瞎忽悠:读书不好的娃是来报父母恩的,凭什么,靠什么?
“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文章,目前已经有8万多粉丝。本公号发表的教育、服装等广告,都经由胡老师的认真审查。眼下,网络授课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的时尚,大家可有限度地尝试。即使广告与己无关,也请帮我点击一下。
投稿、互推、商务合作联系电话和微信:13831979088
胡子宏生命日记(843)
纯属瞎忽悠:读书不好的娃是来报父母恩的,凭什么,靠什么?
(一)
一篇《读书不好的娃是来报恩的!校长一段话刷爆朋友圈,孟非也狂转》,眼下在微信朋友圈里狂转。
文章提到,很多父母为了辅导熊孩子的作业,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还有女娃的家长发出逗乐帖,提前要求未来的婆家来给孩子辅导作业。
此时,某位校长的话让家长们喝下一副安慰剂: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有的孩子天生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就没有。
校长语出惊人:没有读书资质的孩子是来报父母恩的,因为读书好的孩子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
读书没资质的孩子呢,父母老了,可以常伴父母左右,今天载着父母去吃牛肉丸,明天陪着父母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瞧,校长为那些读书没有资质的孩子,勾勒出如此美好的前景。如此说来,孩子读书不好,家长就有温馨幸福的晚年了,干嘛非要让孩子读好书,上名校呢?
主持人孟非也忍不住在微博上转发评论称:“反正是宽慰到我了……转发的一定是给爸妈的。”
身边确实有残酷的现实。孩子考学走了,父母孤苦伶仃,连水管坏了都无人替修理。可是,孩子读个技工学校,留在父母身边,却能随时来陪伴父母,帮父母干家务活。
考名校,出国留学,眼看着孩子远走高飞,父母的晚年却显得那么孤苦,生养这样的确实有出息的孩子,有用吗?孩子不给父母的晚年生活带来温暖,这跟绝户有什么区别?
(二)
我想起,1986年我考上大学后,家里的农活全靠我父母干。平素,我奶奶在家做饭,父母则去田间忙碌。
彼时,麦收和秋收是非常繁忙的季节,尤其是麦收,还要靠人力割麦子,运到麦场,或者用石磙碾压,或者用脱粒机收获脱粒。个中辛苦,一言难尽。
父母淌着汗水,走在田野上,就有乡亲们开玩笑说:你家小子考出去了,没人帮你干活了,你跟绝户有什么区别?
我爹说:孩子考上大学,跟考不上大学,带来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孩子考上大学,生活就有盼头。
在中年之后,我父母担负的田间劳作量,跟同龄人相比,肯定沉重得多。其他父母的孩子,可以拉水,可以耕地,可以做饭,可以替父母做一切的农活。我父母则要亲力亲为。
但是,我明显感觉到,父母的精神享受跟别人的父母是两重天地。父母可以关心北京的天气,因为有孩子在北京读大学。父母可以关心国家大事,因为孩子的成长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
因为我是本村第一个大学生,父母一下子在乡亲们中有了面子。尤其是,当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市委工作后,父母比其他乡亲相比,在家族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还得到了村干部的普遍尊重。
随着我的收入增多,父母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父母住进了县城的单元房,冬有空调,夏有暖气。在村里,我的同龄人要攒钱,为孩子在县城里买房,我是唯一一个为父母买房的孩子。
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才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价值。我的儿子在高考中差强人意,勉强跻身于中国人民大学。我才不希望孩子今后要守在我身边孝敬我。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他必须要出去看看。
孩子有了名校背景,带给父母的精神享受,是普通学生的家长,很难享受到的。我内心享受到的成就感,珍藏的幸福瞬间,是普通家长难以领略的。
(三)
陪伴孩子成长,激励孩子读书,取得好成绩,进而考取名牌大学,然后在就业、婚姻、成家、事业各方面有一个好的前程,作为家长,会有哪些享受呢?
你会有超出常人的成就感。生养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儿,但是,培养孩子成才,需要父母的陪伴和付出。同样陪伴孩子成长十几年,自己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做父母的,心中的成就感无疑是满满的。
你会享受到生活细节的喜悦。从孩子咿呀学语,到成长为高大俊朗的帅哥或婀娜多姿的姑娘,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父母精神生活中的瑰宝。就像一张奖状,肯定抵得过一副画作。孩子带给父母的喜悦,超过了物质的收入。
你还会享受到自身水平的提升。对孩子的陪伴,实际上是两代人共同提高和进步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父母也在享受着书香的浸润。孩子在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父母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父母的智慧也在孩子的读书生涯中,逐渐地积累。
所有的享受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父爱母爱的可贵,就在于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孩子人生道路比自己要长,孩子享受幸福的时间比自己要久。如果为了一己的“享福”,而牺牲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样的父母,心胸该何等狭隘呢?
从高考的角度讲,主持人孟非算不上成功者。但他的成名肯定给父母带来无尽的喜悦和安慰。他可能会因自己没有离开父母而觉得宽慰,但是,如果他的女儿去国外名校留学,他会以“报父母的恩”来阻止吗?肯定不会。
自古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要比一代强。站着农村宗族的立场上讲,孩子读书好,有出息,可谓光宗耀祖。身为父母,这是人生最大的功劳,想起来心里都美滋滋的。
孩子没有考上名校,根本想象不到孩子考上名校后,会带给父母怎样的愉悦感。我儿子的一个女同学,考上衡中后,高考后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今年,又提前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她的同龄人,有的已经结婚生子。
在社会认同度上,北大研究生给父母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与当上外婆的喜悦和成就感,绝对不是一个层次。如果孩子22岁就让你做了外婆,这也算是报恩吗?也许有人会认为是报恩,恐怕多数人都不以为然。
(四)
再无私的父母,也希望自己在年迈时,孩子能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正如校长所说的,父母老了,可以常伴父母左右,今天载着父母去吃牛肉丸,明天陪着父母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真的美好吗?别忘了,报恩也需要能力的。常陪伴父母的同时,孩子也要生存,要养活自己。今天载着去吃牛肉丸,谁给他买的车?谁给他钱去买牛肉丸?明天陪着父母吃海鲜?你知道一只大闸蟹要多少钱?
校长想象得真是够完美无缺,你以为那些读书不成器的孩子,将来也会做校长?将来也会挣大钱?将来真的会有足够的时间和钱财陪着父母吃海鲜?
校长难道不想想,那些陪着父母吃羊肉丸和海鲜的孩子,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报恩父母”。你以为他们的父母是李嘉诚,是谢贤,是李开复,是郑渊洁?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造烛求明,读书求理。几千年的古训,一次次告诫我们,对下一代的培养,必须时刻把读书放在首位。
读书多了,学历好了,考上好大学了,最显而易见的是有个好工作,实现社会阶层的逆袭。从人生成长的价值讲,读书能提高人的境界,能令人懂事明理,能拓宽人的视野。
日常,我们见多的是,因为青少年时代没有认真读书,家庭内部的孩子们为了遗产起纷争,撕破脸皮,不认亲情。我们见多了不孝之子,在成年后无所事事,啃老啃得让父母叫苦不迭。
我们见多了因为孩子的经济紧张,父母有了病,孩子无力支付巨额的医疗费,只好放弃治疗。有几个父母愿意享受到下一代这样的报恩方式?
当父母年迈时,孩子也是人到中年,他还要养自己的孩子,还要为自己孩子结婚生子忙碌。对于那些没有足够谋生智慧的下一代而已,带着父母吃海鲜、吃牛肉丸?呵呵,这种报恩动作,比那些读书成绩超群的学生,恐怕少之又少。
必须承认,孩子们在读书上,确实存在着天资的差异,但是,多数孩子没有刻苦到拼天资的份儿上。做父母的,依然要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勤于读书,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样,父母才会感受到孩子的报恩,孩子才有足够的能力和情怀报恩。
各位,别听瞎忽悠了。读书不好的娃,很难来报父母的恩。还是听古训吧,听我们这些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吧。陪伴孩子多读书,尽量考个好成绩,即使没有考上名校,没有光宗耀祖,那也比懈怠强,也会慢慢地感知到读书求学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