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程杏轩医案》有感

来源:云南中医 2020-11-08 22:25

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医之为术,至是始仁。瀚海医书,纵叶扁舟,欲览光景,凿冰祛尘。医案为法,循经哲迹,尊传遵道,如师益友,亦跨纪年,幸逢长谈,细涓汩汩,皎月相伴,秉烛把盏,事半功倍,思过半矣,如溯源流,如破藏陈,如砺锈锋,如交古兰,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沁人心脾。吾阅医案,叶氏指南,张氏衷中,吴氏医案,居沉如是,似矩似拒,惟程氏轩,拍手称奇,

譬述故事,慷慨大方,揭本绝伦,尚具实用,

效前存疑,实事求是,不避得失,乃至精微,善诚真良,一瓢清泉,集大成者,此之谓也。

研习医案,博采众长,高效临床而成长之径也。若以经典为师,则杏轩乃同门之长也。正如周乃金言:“医者,生人者也;医案者,生人之术也。有生人之医,而后一时一方之人生;有生人之术,而后万世万方之人生。”足见医案之重要,吾辈需继日以传承。

《程杏轩医案》又名《杏轩医案》,为清代医家程文囿著,其一生仅选医案192则,足见案之不苟,择之精严,该书选材精严,著述严谨,给予人以启迪。程氏医德高尚,求诊接踵,医名显卓,时人谓:“有杏轩则活,无杏轩则死。”同时杏轩认为医术蔑古则失之纵,泥古则失之拘,应以古人为师。

何以谓之奇葩?何以谓之超群迈众之书,博文不囿之籍?原因有以下方面:

《杏轩医案·洪楚峰孝廉中脏殆证再生奇验》有载:“洪楚峰孝廉病,遣使延诊。问其使曰:何候?曰:中风。问年几何。曰:耋矣。予曰:殆证也。辞不往,使者强之。将及门,闻邻人语云:病将就木,医来何为。若能起之,其卢扁乎。入视,身僵若尸,神昏不语,目阖口张,声鼾痰鸣,遗尿手撒,切脉虚大歇至。予曰:此中脏也。高年脏真已亏,况见五绝之候,不可为矣。其弟曰:固知病不可为,然尚有一息之存,安忍坐视,求惠一七,姑冀万一。勉处地黄饮子合大补元煎,以为聊尽人事而已,讵意服药后,痰平鼾定,目开能言,再剂神清食进,复诊更加河车、鹿茸,脉证大转。续订丸方付之,半载后因视他病,过其家,见翁矍铄如常矣。”案中实事求是记载了疾病诊疗和医者之意,虽有奇效,但医者自己实事求是说当初只是“勉处地黄饮子合大补元煎,以为聊尽人事而已”,足见医风之严谨,不隐瞒事实真相,贪恋奇功。

《程杏轩医案·族妇眩晕续堂弟媳所患证同治皆无效不药自痊》有载:“予童时见族中一妇人,头额常系一带,行动须人扶掖,云无他病,惟头目昏眩,饮食倍增,形体加胖,稍饥心内即觉难过。医治无效,只得屏药。越数年疾自愈,形体退瘦,饮食起居如常。其致病之由,及所服方药,均不同考。后堂弟媳,年二旬余,因遭回禄,忧郁成疾,见证与族妇仿佛。予知其疾由郁而起,初投逍遥达郁,继加丹栀清火,更进地黄、阿胶滋水生木,白芍、菊花平肝熄风,磁石、牡蛎镇逆潜阳等法,俱不应。他医以为无痰不作眩,药用豁痰,又以为无虚不作眩,药用补虚,亦皆无验,遂不服药,四句外病自瘳。予生平所见眩晕之疾,未有甚于此二证者,且病中诸治不应,后皆不药自痊,事亦奇矣。细求其故,盖病关情志,是以草木无灵。由此观之,凡七情内伤致病,皆可类推。”案中从实而录久治不应和不药自愈医案很少,著者没有欺世、欺人之心,不怕降低自己名医之身份,实事求是而录,境界和格局令人敬仰。

《杏轩医案·方宅揆翁幼孙暑风惊证,病愈之奇》有载:“宅翁幼孙,夏月患暑风惊证,热盛神迷,肢掣、齿齘、目斜。予照治玉翁孙女法,数日证犹不转,不啼不食,气息奄奄,俨如就毙,翁以为殆。”医案前篇有载:“予按此证,小儿夏间患者甚多,治不如法,往往不救,较之寻常惊证特异。考诸古训,鲜有发明。惟近时吾郡许宣治先生,叙有十则,辨论颇详。至若卧置土上,垫用荷叶一法犹未言及。予治此证,每用此法获验,盖土能吸热,荷叶清暑故耳。特其惊之作,必由热盛而成。”可见其对人与自然的思考颇深,感悟生活,就地取材,三因制宜,草木皆兵,以为良药,实为活用,方显佳效,这提示良医需以天地万物为器,是故草木虫石皆有情之物也。因此《方宅揆翁幼孙暑风惊证,病愈之奇》后又载:“一夕迅雷骤至,儿卧地上,忽然作声,如梦初觉。此后神明渐苏,热平惊定。斯证予虽为治愈,然理殊不可测。岂雷气通于心,雷动则蛰启,心为邪闭,得雷声而启耶?”可见程氏阐明自非故弄玄虚之人,却也思之、敬之、坦之自然,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信奉天人感应,尊崇宏观整体与微观个体相合的治则。正如《族人联升休息痢,证治奇验》:“治积年之病,其效如神,物理真不可测。先哲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信矣。”

《杏轩医案·汪木工感证舌胎变易之奇》有载:“初起寒热呕泻,自汗头痛...予往扪其手足,果冰冷异常,按脉至骨不见,阖目不省人事,知为热厥。命再进药,旁议以为体脉如此,怕系阴证,前药恐未合宜。予曰:“此非阴证,乃阳极似阴耳。若误投热剂则殆,否则今晚勿药,明日不看何如。”众然之。次日神呆略回,体脉如故。视其舌胎,又与昨异,形短而厚,满舌俱起紫泡,大如葡萄,并有青黄黑绿杂色,腻胎罩于其上。予甚惊异,辞以不治。其母哀恳拯救,予悯之,揣摩再四,令其紫雪蜜调涂舌,于前方内加入犀角、黄连、元参以清热...翌日再诊,厥回脉出。观其泡,舌消胎退,仅干紫耳。再剂,热净神清,舌色如常。是役也,予虽能审其阳证似阴于后,然未能察其实证类虚于前。自咎学力未到,但生平历治伤寒瘟疫诸侯,曾未见此舌胎之异。且诊视五日,变幻如出五人。前贤诸书,亦鲜言及,真匪夷所思也。谚云:读尽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洵非妄语。”可见程氏的医技之精湛,医德之高尚,践行医者的使命,宁愿身败名裂也不弃病患于不顾,以及注重对病案进行思考总结与分享心得,公之于世,毫无避讳之言。在《杏轩医案》中,程氏还体恤病患,无论前来就医人身份贵贱平厄,虽有顾虑但绝不忘医者初心,视病患为亲故,同时直接且耐心地与患者、同道解释病情,毫无居高之势,并不辞辛劳,屡次登门为患者及其家属看诊、复诊,因而缔结了良好的医患情谊,实为难得之事,吾辈虚心习之。

程氏医案中多处言及“不服药,得中医”,以“倡言不服药得中医”绚烂于医案之林。认识到有些疾病不依靠医药也可自愈,是需要智慧和承认的勇气,古人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说若是认证不清,盲目施治,反害病家,病伤可医,药伤难治,倡言慎治。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其观点虽然谨慎消极,但防止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产生是有积极意义的。医乃至精至微之事,不能求之于至浅至粗之思,否则动手便错,误伤病家,不如不治,正如吴鞠通所言:“医非神圣不能”。

总之《程杏轩医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她,学习她,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还有许多精彩医案,在此不作一一赘述。程氏辨证之灵,处事之妙,需亲自阅读,抱以求学态,方能一览风采,恰如食珍馐,如饮甘饴,如入宝库,如是德道,如履清风。(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一班 何逵)

(0)

相关推荐

  • 乏味枯燥?来看看好的医案该怎么写吧。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571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网络  导读  好大夫更是好作家. 我们在读中医古今医案的时候,不同的医案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看曹颖甫医案时,觉言简意赅,微 ...

  • 周末分享:谈谈医案的读法

    谈谈医案的读法 末流郎中 自己是个老学生,常被年轻人逼问.迫于无奈,关于医案读法就随便聊聊. 所有医家的医案都是医患合作,与病魔斗争的历史.因此,无论成败得失,都有其宝贵之处. 无论是出版的古今各家医 ...

  • 中医书如何读法?什么是“七重读法”?

    书要多读,又不能尽读,怎样读才能效果更好呢?我个人体会,应有选择地读.大致可分为精读之书和粗读之书.对于精读之书,要反复读,多下功夫:对于粗读之书,顾名思义要读得粗些,一览而过.但不可忽视粗读之书也有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9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9期 第21条讲解 仲圣21条条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仲圣二十一条,对我也是一条 ...

  •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1902年的深秋,还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就读的卡卜斯以读者的身份给伟大的诗人莱内·玛利亚·里尔克写了一封信,里尔克真诚热忱地回复了这封信,从此他们便书信往来频繁,直至 ...

  • 20世纪最伟大诗人给青年诗人的信: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北岛荐读)

    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称<忠义水浒全传>.<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 ...

  • 【好诗伴读】青年诗人晴天的诗

    晴天的诗 ▌二十岁后,不再任性 时光在流逝中讲着动人的故事 留意一个玩笑 才发现已匆匆二十年 那些忧伤与欢乐的瞬间 都被岁月掩埋 回首凝望  很多人已不再 年轮在树墩上刻下印记 所有的生命不过是微笑的 ...

  • 爱是艰难的:重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电影<海上钢琴家>配乐 "爱,很好: 因为爱是艰难的. 以人去爱人: 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 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 是最高的工作 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

  •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这是我特别喜爱的一本小书,因为它很轻薄,所以出门旅行时我常把它塞进背包里.它的作者是德国诗人里尔克(1875-1926),是他三十岁时写给一位未满二十岁 ...

  • 【品读】杨强《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京邑从为客,耽诗觉有神 --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初见刘能英老师,是在2014年初夏赴南岳衡山参加一次诗友聚会上.那次旅游,刘老师对于我们80后晚辈 ...

  •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八封信

    亲爱的卡卜斯先生,我想再和你谈一谈,虽然我几乎不能说对你有所帮助以及对你有一些用处的话.你有过很多大的悲哀,这些悲哀都已过去了.你说,这悲哀的过去也使你非常苦恼.但是,请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些大的悲哀并 ...

  • 郑国柳: 读女儿的信有感

    一直以来  我只把玉雕事业  作为终身理想去追求  岂不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儿璞玉  陪伴  也是对孩子人生精雕细琢的过程  读女儿的信有感  文 / 郑国柳 2020年11月25日晚,女儿郑楠跟 ...

  • 河南周口特邀作家“李诗婷”诗词作品《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李诗婷作品 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前世孽缘须注定,含辛落泪育儿难. 栋梁虽贵贫庐抚,喜报连连合庆欢. 父母为孩甘舍命,晚年孤寂痛肠肝. 养崽自古要防老,谁料今生苦债还! <淡泊人生> ...

  • 贾浅浅|读父亲的信有感

    给女儿的一封信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