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浪荡的名将,净干些道德败坏的事,却成中国一强大王朝崛起关键
明朝的建立除了要靠朱元璋这个军事天才之外,还要靠他周围那些得力的干将,虽然朱元璋在人生下半段对开国元勋极度不信任,可是在战争时期却十分懂得慧眼识人并让将士们都依附自己。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最信任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人,比如说朱氏集团中的朱文正,本文聊的就是明朝建国大军中最浪荡的大将,大明第五名将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的儿子,不过嫂子和侄子投奔他的时候大哥已经过世,侄子被他视作亲生儿子,而朱文正居然也继承了朱家优良的军事基因,年纪轻轻就战功显赫。朱元璋非常重视他这个侄子,甚至让朱文正随便选官当,朱文正居然说自己是裙带关系难以服众,居功可在大业建立之后。朱元璋又惊又喜。
可是朱文正虽然年轻有为,但是性格却有些缺陷,其人自视过高,为人并不稳重,还颇有浪荡公子的习性,不打仗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吃喝嫖赌一样不落,没什么正经事干不说,净干些道德败坏的事,比如强抢民女,但就是这样一个流氓式的的人物,却是一个助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天才武将,明朝建立的大功臣。
在朱元璋的军队占领江西后,他派了朱文正镇守洪都,其实这并不完全都是因为朱元璋对朱文正的军事才能毫无怀疑,它还有另一层意味。原来洪都是极其重要的军事要地,守好了这里,西面敌军无法撼动朱元璋,还保证朱家军队东面进攻张士诚无后顾之忧,所以守洪都的一定要是一个朱元璋非常信任的人。
然而到了洪都的朱文正依旧未改往日的陋习,还是花天酒地,玩心不收,自己的职责他则全部丢给手下去做,一副完全不关心的样子,对于能够守好洪都的任务所有人都表示怀疑,但又没办法说什么。
再来说与朱元璋争天下的陈友谅,借着朱元璋主力军东征张士诚的时候打算来敲击朱家的“后门”--洪都。一次就派了60万人。陈友谅是渔民出身,所以打仗靠水军,这支水军乘着巨舰顺流而下来到洪都。
朱元璋命令朱文正一定要死守洪都,直到援兵到来,朱文正竟然一改往常吊儿郎当的样子,变得十分严肃并召集将士们做起了振奋士气的演讲,他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这让平时不喜欢这个流氓头子的将士们非常震惊,他们从朱文正的身上感到了那种“视死如归”的气势,于是全军团结一致,誓要守住洪都。
与陈友谅的60万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文正手里只有2万多人。可是朱文正没有慌张,他异常冷静的把这些人分成九组,分别守洪都的八个城门和水道门,自己还带2000人灵活转战于各个城门之间。即便安排的井井有条,朱文正的军队还是压力不小,毕竟是2万对60万。
奋力抵抗陈友谅军队的守卫军拼死守着城门,伤亡不少,陈友谅居然打了一个月洪都还没破,不过陈友谅相信自己有人多的优势,果真洪都城墙被打出了一个缺口,陈友谅以为这次大功告成了,不过他想多了。朱文正的大将邓愈早有准备,他用了一个大明朝未来神机营一直运用的神奇武器--火铳。
火铳虽然不算什么先进武器,但在元末已经经过宋元时期的改进足够吓倒农民起义军了。陈友谅没有料到朱文正会使出这一招,一时被打退了,朱文正赶紧趁机补墙,而且是边打边补。陈友谅反复攻击朱文正的弱处,朱文正增援,陈友谅还是怎么都拿不下城门。
双方损失都非常惨重。陈友谅中途甚至修整了军队,还换过城门来打,其实犯了大忌,却给了朱文正拖延的时间。后来陈友谅发现任何城门都无望攻下,而自己的军队人数越来越少,换攻了水道,但还是没成功,绝望的陈友谅再一次回头去攻城门,他此时已经不知所措了。
洪都里的朱文正其实能用来抵抗陈友谅的力量也差不多快耗尽了,当陈友谅发起了总攻,朱文正最后才向朱元璋求救,援军赶到后,朱文正获救了。经历了80多天的洪都之战,为朱元璋日后统一全国做了铺垫。不过朱文正却没有活着看到明朝诞生的那一天,因为性格乖张跋扈,不满封赏背叛了朱元璋,最后被软禁然后郁郁而终。看来性格真的决定命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