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紫在丝绸染色中的应用

1 贝紫的品种和分布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获得贝紫染料和染色的信息大都是来自于有限的史书,其中老普林尼在《博物志》中的记载广为人知[1]。还有一些则可以从记述古代欧洲服装、建筑、书籍、工艺、战争和商业贸易类文献中找到蛛丝马迹。因为贝紫在15世纪以前,尤其是在古代罗马时期的地中海流域非常流行,应用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不只是用于服装染色,也应用于建筑、圣书方面的染色,因此这种染料也成为古代非常重要的贸易商品。但可以肯定的是,至今人们所知道关于贝紫染色的信息大都是零散的。不仅如此,可能很多人即使听说过贝紫染色,他们也并没有真正见到过贝紫及其染成品。

人们经常讨论的贝紫或是常见于史书记载的贝紫,往往是指智利紫、提尔紫(又译苏尔、提洛、泰尔),也可以通称为古代紫。在古代地中海流域,这种贝紫由于其色泽鲜亮又不易褪色,只限于达官贵人或身份显赫的人使用。所以,贝紫在古代欧洲素有“神赐之色”“帝王紫”之誉[2]。不少史书都记载了这种贝紫染色最初可能起源于腓尼基人,再传播到希腊、波斯和罗马帝国乃至亚特兰大海滨和西班牙、亚得里亚海滨、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同时在传播的过程中还显示出了它在社会、政治、宗教、经济各领域的重要性。古代流行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中的贝紫主要是3种。1858年,法国的动物学家拉卡之迪希埃发现了3种可以制造紫蓝色染料的地中海骨螺。另外,考古学家在1864年于黎巴嫩南部发现3种骨螺壳堆的古迹,而这些骨螺壳都在抽取制造染料腺脏的位置有破口。生物学与考古学的发现彼此呼应,验证了这3种骨螺在古代是用来制造染料的。即染色骨螺(Phyllonotus Bradaris)、环带骨螺或根干骨螺(Phyllonotus Trunculus)、荔枝岩骨螺(La Pourpre Thais Haemastoma)。古希腊人将其中的染色骨螺叫作porphura,这就是英文单词“purple(紫色)”的词源。染色骨螺主要生长在海底淤泥和砂石间,水深普遍在10~150 m处,其他种类的骨螺则生长在0~15 m水深较浅的海域[3]。

贝紫其实是贝类海洋生物的体内色素,而含有紫色素的贝类软体动物主要分布在北纬40°到南纬40°的亚热带和部分热带沿海附近的温暖海域,含有紫色素的贝类品种有数百种之多。在地中海地区以外,美洲沿太平洋周边国家的墨西哥、秘鲁、智利也曾是古代贝紫的重要产区,甚至古代中国和日本都有过贝紫染色的历史。但是,中南美和东亚地区的古代贝紫染色,远不及地中海沿岸的古代贝紫染色知名。

高龄产妇因为怀孕的时候年龄偏大,卵子分裂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染色体异常,导致胎儿染色体类疾病,也就是先天缺陷的机会明显增高,而且胎儿染色体畸形的发病率呈指数升高,其中21—三体的发病率升高尤为突出。

有关中美洲骨螺染色的记载,最早见于1655年英国传教士托马斯·凯奇(Thomas Gage)的哥斯达黎加报道,文中提到当地居民利用骨螺分泌物进行商业开发,用于西班牙富裕阶层的衣物染色[4]。中国贝紫染色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5]卷十一,外诸说左上第三十二:“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日本的贝紫染色迄今仅发现一例,即出土于日本吉野ケ里遗迹的1件弥生时代的贝紫染纺织品。但是,中南美出产的贝紫与地中海出产的贝紫,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品种,而中国和日本使用的贝紫也不同于地中海和中南美地区的贝紫[2]。中南美地域民间较多采用的是一种从俗称为“海蜗牛”的骨螺科荔枝螺科软体动物中提取的贝紫。在中国和日本沿海,目前所知可用于提取贝紫的贝类主要是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瘤荔枝螺(Thais Bronni)和脉红螺(Rapana Venosa)。由于贝紫品种不同,所以染色加工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2 贝紫染料的提取

贝紫色素一般位于海贝的鳃下腺筋肉和内脏部分中间呼吸系统组织里的活性分泌物,不溶于水。可是,贝紫一旦染上布料,在酶、空气和阳光的作用下,就会由黄变绿、由绿变蓝,最后成为色牢度极佳的紫色。

由于轨道交通线路上的参比电极数量众多,如果杂散电流监测装置不能对参比电极出现的异常进行告警,则当参比电极出现损坏或本体电位数据异常时,运营维护人员将不能及时了解故障情况,这样将会对线路运营时的杂散电流数据的正确性造成影响。

材料三 所谓致知在格物,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一书中就骨螺的捕获、体内色素制取和染色方法等,有较详细的记载:“捕捉这些贝壳的最佳季节是在盛夏天狗星升起之后,或者在春季之前。这个时间段一旦提取了它们的分泌物,它们的汁液不再黏稠。方法是用一张用柳条编织的大网,网里放上一种海贝,这种海贝一到水里就张开贝壳,等待骨螺上钩。一旦染色骨螺来攻击海贝,海贝就闭起贝壳,海螺于是被夹住,成为人类的猎物。但是这种方法在当时并不为染色工场所知,只是捕获骨螺的人掌握的一个窍门。捕获骨螺以后,要切开螺的静脉,将其腺体等体内物提取出来加上盐,但存放时间不能过长,要有合适的新鲜度以保证液体的色素质量。三天后,把浸泡过的腺体放入锡或铅的容器中,每500磅(226.5 kg)的腺体等体内物加100瓶(古代罗马单位,古代希腊、罗马用的带耳的壶)水,用中火加热。大概每100磅(45.3 kg)汁液能够提取一点点染料(大约20盎司,0.567 kg)。加热时,容器放置在长通道的末端,与加热炉有一段距离。然后,一边煮一边不停地将杂质包括螺肉清理出来。约十天后,锅里只剩液体时,便将去脂羊毛放进入锅中,染色时需不断搅动。凡出现偏黑或稍微偏红的色彩即被认为次品。羊毛约浸泡5 h后取出整理,之后再重新放回,直至染出满意的紫色为止。”[1]老普林尼的这些描述或也存在某些疏漏,由于切开静脉的骨螺体内鳃下腺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变色,且贝紫中含有的红紫色贝紫和蓝色的靛蓝又具有不溶水性,如何在加工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文中并无述及,所以肯定有一些工艺细节是老普林尼所没有观察仔细的。

贝紫染色工艺在过去也一直是个谜。虽然有些海洋软体动物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有涉足含有紫色素骨螺品种的研究[6],但目的并非用于丝绸染色。20世纪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王

曾托人从他的家乡莱州采集到俗称“红里骨螺”的脉红螺,并进行了丝绸染色试验,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拓荒者。脉红螺生活在潮间带低潮区至20 m水深处的岩礁区或泥沙底质的海底,中国的渤海、黄海北部尤其大连、青岛一带沿海多产,南方沿海少。这些鲜活的贝螺装在塑料袋里经密封后可以保存约两年时间,其体内的鳃下腺色素仍然可以利用。

据日本方面的研究成果[7-8]显示,提取的骨螺鳃下腺的步骤首先是敲开贝壳,取出体内螺肉,然后切肉膜,方可见到黄绿腺体。贝紫的提取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人工提取骨螺腮下腺
Fig.1 Diagram on manual extraction of rock shell parotid gland

在光线较暗的灯光下将海贝敲开,取出鳃下腺。为了减少酶的作用时间而先将其涂在容器壁上,稍置片刻后再用乙醚提取。然后将提取液暴露在日光中,使其产生红紫色沉淀,等到乙醚蒸发以后,即可得到纯度很高的贝紫。一般来说,一个海贝约能提取1~2 mg的贝紫。然而,取出极少量的贝紫,试着将其在各种有机溶剂中进行溶解,便可发现其不溶于丙酮、苯等低沸点的溶剂,可溶于硝基苯、喹啉等高沸点的溶剂。将这些贝紫加热时发现带有蓝色,冷却后产生蓝色沉淀。特别是其中的喹啉,可作为再结晶溶剂使用。而在贝紫中加入氢氧化钠和亚硫酸氢盐时,液汁便能成为无色溶剂,若再将其暴露在日光下,它立刻由绿色转变成蓝色沉淀,且从质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可认定其为靛蓝。这种从古代有名的海生动物染料通过日光作用能够成为同样有名的植物染料的变化,实在是大自然非常奇妙的现象[4]。

3 贝紫用于丝绸染色

用贝紫染料染丝绸,在中国古代仅有相关文字记载,但从未有过实物发现或被实物证实的历史。近现代以来,虽然有人提及这种染色工艺,甚至还有像20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王

,利用从山东蓬莱采集到的标本在丝绸上面进行涂绘的试验,但迄今为止在国内还没有发现真正意义上利用从骨螺内提取贝紫进行丝绸染色的先例。

自身性激素受体敏感性的改变或者由于患者长期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紊乱,可以导致高雄激素或者黄体激素高峰导致的卵泡成熟障碍,引起雌激素及雄激素的持续性分泌紊乱。PCOS的发生能够导致排卵前雌激素高峰形成的障碍,导致不排卵,同时还能够引起显著的高雄激素血症表现。PCOS患者临床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不高,治疗后的病情缓解率不足25%,且疾病长期迁延不愈[6-7]。通过对于PCOS发病过程中相关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可以为PCOS患者的综合性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为了能够看到真正意义上的贝紫染色丝绸,笔者一行前往日本,并专门拜访了日本染色工艺家西山和恒,他操作了整个贝紫染丝绸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复杂,染色过程约30 min,郑巨欣现场记录整个染色过程。具体可以概括为3个步骤,如图2~图6所示。

图2 贝紫染液
Fig.2 Murex-Purple dye liquor

图3 贝紫染初浴显黄色
Fig.3 Murex-Purple turns to yellow in first bath

图4 贝紫染水洗显绿色
Fig.4 Murex-Purple turns to green during washing

图5 贝紫染水洗约5 min后变紫
Fig.5 Murex-Purple turns to purple after about 5 minutes following washing

图6 贝紫水洗完成显鲜亮紫色
Fig.6 Murex-Purple turns to bright purple after washing

4 贝紫染色丝绸的色牢度

将贝紫染成的丝绸实物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进行水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测试,送检测的样品如图7所示。

图7 送检测的贝紫染色丝绸样品
Fig.7 Murex-Purple dyed silk sample to be tested

水洗色牢度测试按照ISO 105 C06 A1S—2010标准进行,即单次实验,40℃机洗30 min,洗涤剂为0.4%ECE标准清洗剂,测试结果显示送检样品的色差等级为4~5。

摩擦色牢度按照ISO 105 X12—2001标准进行,样品干摩擦色牢度为4~5级,湿摩擦色牢度也为4~5级。

测试结果表明,经贝紫染色的丝绸织物尽管本身是天然动物染色,但其水洗色牢度和摩擦色牢度完全可以与化学染料染色丝绸相媲美[10],贝紫染色丝绸更有着珍贵、生态和环保的理念优势。

保护生物免受核设施的辐射影响,近二三十年中才逐渐受到各国重视。欧美在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较早,不仅建立了完整的分析方法和体系,还将其编制成软件,供其他国家和组织免费试用。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民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学习和借鉴国外生物辐射影响方面的软件和方法,可以在我国建设和使用核设施的过程中,评价其对于生物的影响,进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5 贝紫染色的应用展望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于文化消费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像贝紫染色丝绸这类与海洋相关,尚待开发利用的具有高档文化概念的消费品,在中国海洋文化经济战略不断推进和人们寻找甚至价超黄金的奢侈品的过程中,必将显示出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据现有的调查发现,分布于渤海、黄海北部尤其大连、青岛一带沿海的脉红螺,以及分布于中国南部沿海的疣荔枝螺、瘤荔枝螺,均可用于贝紫染料的提取。瘤荔枝螺的贝壳较大,壳表有具大的瘤状突起,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疣荔枝螺的贝壳较前种小,呈卵圆形,中国沿海均可采集到标本[9]。与此同时,笔者还找到了人工合成贝紫的方法。因此,开发利用的原料应不成为问题。

由于贝紫染色的丝绸具有独特的高贵紫色和天然染料中极为罕见的色牢度,所以自古以来充满传奇的色彩,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再现古代的贝紫染丝绸于今天的文化生活,必将取得传统化学染料所无法替代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

志谢:感谢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Pliny the Elder.Natural History[M].London:Taylor and Francis,1855.

[2]西山和恒.蘇った古代文明の色[M].東京:文芸社,2001.

[3]Judith H.Hofenk de Graaff.The Colourful Past[M].London:Archetype Pulications,2004.

[4]吉岡常雄.アンデス文明の貝紫染[J].芸術,1984:7,4-14.

[5]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0.HAN Fei.HanFeiZi·Waicushuo Zuoshang[M].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10.

[6]郑巨欣,陆越.古代贝紫染色工艺的历史[J].装饰,2011(4):216.ZHENG Juxin,LU Yue.The dyeing histiory of ancient murex-purple dyes[J].Decoration,2011(4):216.

[7]日吉芳朗.贝紫と化学教育[J].化学史研究,1992:19.

[8]KOREN Z C.The first optimal all-Murex all-natural purple dyeing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in a millennium and a half[J].Dyes in History and Archaeology,2005(2):136-149.

[9]张素萍,张福绥.中国近海荔枝螺属的研究(腹足纲:骨螺科)[J].海洋科学,2005(8):29.ZHANG Suping,ZHANG Fusui.Research on the Sea litchi conch in coastal waters of China(Gastropoda:Muricidae)[J].Marine Sciences,2005(8):29.

[10]张伟.蚕丝织物食用靛蓝色素染色工艺研究[J].丝绸,2012,49(11):15-17.ZHANG Wei.Research on dyeing process of indigo carmine on silk fabric[J].Journal of Silk,2012,49(11):15-17.

(0)

相关推荐

  • 植物染料——油奈

    油柰,,学名:Prunussalicina Lindl.var.Cordata Y.He et J.Y.Zhang cv."younai".又称柰李.青布林,桃形李,为李的变种,黄 ...

  • 纯天然染色绣花线问世,填补国内空白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着辉煌的惊艳,直至今日,仍然继续发展着.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恐怕要算殷商和西周的了,从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粘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的纹路和刺绣的 ...

  • 植物染:柘黄渐变丝绸长裙

    继续为参加北京时装周的服装染色. 这是一条以丝绸为主要面料制作的长裙.正身面料是中纺院江南分院开发的希塞尔与桑蚕丝交织提花的面料,配料是桑蚕丝顺纡绉. 颜色采用了中国尊贵的柘黄色. <唐六典&g ...

  • 植物染绞缬靛青色云染丝绸

    青色,中国传统五正色之一.一般指深绿色或浅蓝色:-绿.-碧.-草.-苔.-苗.-菜.-葱.-山绿水.-云直上. 靛青色:也叫靛蓝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色为东方之色,春色. [釋名]靑,生也.象物之 ...

  • 天然水果染料——荔枝壳

    昨日试过了荔枝木,吃过的荔枝壳没舍得扔,再试了一次.提取的染料颜色很好,那就用来染色吧. 按照荔枝木的提取和染色方法重新用荔枝壳提取的染料在棉和丝纤维上做了染色实验.结果与荔枝木几乎一样. 由此看来, ...

  • 植物染绿色再次突破,刷新纪录

    大自然的植物叶子大都是绿色的,主要是叶绿素很多,但作为染料,这个叶绿素却很难付着在纤维上,即使染上去了,不是一洗就掉就是一晒颜色就没了. 多年来,植物染的绿色都是靠靛蓝打底,再用黄色套染而成.不仅繁琐 ...

  • 植物染料鄂红第四、第五次实验

    一个新的植物染料必须经过多次甚至无数次实验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这个染料也是与以往的染料不一样,是由两个植物染料的提取物用工业设备做出来的,有很多未知的原因,做这个实验,还是蛮具有挑战性的. 再次 ...

  • 两种红色植物染料的再实验

    这几天阴雨绵绵,除染了几块黑色棉麻布外,更多时候是继续做红色植物染料的实验. 已经做过很多了,但总觉得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 中国五正色,红色必不可少.要染出正红,必须要有好的染料和技术. 自古以来,能 ...

  • 植物染料葡萄紫染色实验对比

    今天是端午节,先祝各位安康! 植物染料葡萄紫染色实验对比植物染是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技艺.但其中还是有些技艺失传.造成很多人对这项技艺的认识很片面. 这款染料是利用葡萄皮作原料,用生物发酵技术制作出来 ...

  • 御染家植物染:留香缎新色一组

    上次发了植物染留香缎的红色,很多朋友感兴趣,希望看到更多的颜色.这次再发几个颜色. 留香缎诞生于上世纪2.30年代的杭州,一时洛阳纸贵.后面就很少进入市场了. 这组留香缎染色采用的染料有:苏木.五倍子 ...

  • 向吉冈幸雄老师致敬

    本次参加深圳文博会深大分会场的植物染展,重要的一项就是现场聆听日本植物染大师吉冈幸雄的演讲和操作. 吉冈幸雄,出身于日本京都时期著名的染色世家「染司よしおか」,也是吉冈家族的当家人.是日本国宝级的染色 ...

  • 植物染荣华绿丝绸一组

    植物染因天然环保,颜色丰富,色彩自然等优点获得大家的喜爱. 传统染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颜色众多,层次感强,变化多端,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有人问:哪个颜色最难染?笔者以为是绿色排名第一,黑色第二. ...

  • 再试天然染料——红花继木

    红花檵木(拉丁学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又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桎木.红檵花.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 ...

  • 再试洛神花染料

    洛神花(拉丁学名: Hibiscus sabdariffa)又名玫瑰茄.洛神葵.山茄等,是锦葵科木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2米,茎淡紫色,直立,主干多分枝.叶互生.花在夏秋间开放,花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