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顺与《辛亥革命在枣庄》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揭开了我国历史上新的一页。那么,辛亥革命对枣庄地区(当时的峄县、滕县) 产生的影响有多大,革命党人的实际活动又如何,对这段历史,过去只知道有个别同盟会员,其活动很少有文字记载,也没有人去研究追述,所以成为我市历史上的空缺。199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的时候,枣庄市政协根据全国政协的布置,列入议程,组织力量,成立了辛亥革命史料研究组,决定征集资料,编辑出版《辛亥革命在枣庄》一书,由我市史志专家、离休干部傅永顺先生担任主编,具体负责这一工作。
傅永顺(1927年10月—2009年5月),又名傅永训,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人,194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入党。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被华东野战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后来,历任区助征队长、台枣专署公安局秘书资料员、枣庄市委机要秘书、档案秘书、市档案馆副馆长兼市编史修志办公室副主任,从事档案和史志工作近半个世纪,经手搜集、整理、编写资料甚丰,其中多数被省、市文史、党史研究部门以及市志、省志等所采用。为此,广大读者、革命前辈和同事们都称他为“枣庄通”。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位“枣庄通”,当时他的手头上有关枣庄的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时的史料一点都没有,是一片空白。
1991年,年逾花甲的傅永顺从市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副研究员的岗位上离休,接着受聘于市政协,负责辛亥革命史料的征集研究工作。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傅永顺一刻也不敢耽搁。他寻迹探踪,走访老人,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如饥似渴地展开了调查。当时枣庄地区的革命前辈邵剑秋、梁巾侠、孙斌全等人尚健在,傅永顺就打电话或写信想方设法与他们联系,请他们提供资料或线索。在安徽阜阳工作的邵剑秋提供了台儿庄的尤民、峄城张文源起义的线索。鲁南教育家张捷三是一位老同盟会员,傅永顺根据他生前的回忆记录,整理了近5000字的峄县辛亥革命的史料,此后采访了孙斌全和郭允生老人,根据他们的回忆,又整理出1000多字峄县辛亥革命和保皇派王宝田的资料。
此外,傅永顺又写信给梁巾侠老人,梁老来枣庄时就住在傅永顺家,梁老说,她外祖父张文源就是峄县同盟会的负责人。对此,她有段时间帮助母亲张笑寒集中精力回忆同盟会,回忆外祖父,然后向傅永顺提供线索,并鼓励他好好了解这段历史后,给其外祖父张文源烈士等人立传。为此,傅永顺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执笔整理了署名张笑寒的文章《忆先父张文源》,后来梁巾侠据此为外祖父张文源撰写了碑文,并在峄城坛山南麓外祖父墓前立碑纪念。在梁巾侠等前辈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傅永顺不辞劳苦,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走访了30余位老同志,查阅了大量档案文献资料,又撰写了10多位枣庄籍同盟会员以及五四运动枣庄籍领导人的传略,最后汇集资料编写了12万字的《辛亥革命在枣庄》书稿,并请梁巾侠审阅补充修正,请枣庄籍著名辛亥革命史专家胡绳武教授作序。1992年12月,《辛亥革命在枣庄》一书作为枣庄文史资料第十五辑,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由吴茂滨、张忠理、赵文林、石朝峻担任编审,杭世泉定稿。
1991年10月1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枣庄日报》曾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书稿的综合篇《辛亥革命在枣庄》;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市中区政协编辑出版的《老枣庄纪事》一书又收入了此篇,文章中说:“大量的历史资料证明,辛亥革命对枣庄地区影响不小,革命党人的活动很多。而且许多有识之士如山东护国军师长尤民、旅长刘子虞,策动新军起义的吴廷勋、李应凯,峄城同盟分会的负责人张文源和一些革命民众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98年,《枣庄政协》以《一块伟大的里程碑》为题评价这本书:“本书分'辛亥风云’、'辛亥人物’、'辛亥前后’三部分,较为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在枣庄地区兴起、发展、直到遭到反动派血腥镇压最终失败的过程。通篇看来,作者对这一历史所形成的文字记录是负责的,的确做到了'以史为鉴’的教育目的。”对《辛亥革命在枣庄》一书及其编者傅永顺等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精彩不错过

市中区城市西进脚步坚定,项目铿锵有力

枣庄食藕人难忘道沟白莲藕

为什么枣庄有煤

子湘与芷湘斋

作者:华广民

微游枣庄  编创

(0)

相关推荐